2022年高一物理知识要点全面总结.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一章 力学问要点:1、本专题学问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形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 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 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2)力作用的相互性打算了力总是成对显现: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 与 N 均属弹力,f0与f0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转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缘由,而不是产生运动的缘由;对于力的作用成效的懂得,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力的作用成效打算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成效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5)常见的力:依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依据作用成效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同一物体质量肯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 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 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在有限范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重力的方向永久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外形,质量分布匀称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1)弹力是物体接触相伴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复原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精确分析图中 A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力垂直面(图 11),点面接触垂直面(图 1 2、13),接触面是曲面,弹力就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图 14);(4)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 F=Kxx 长度转变量:x现长x0原长,xxx0 4、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 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判定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确定摩擦力方向的关键;当依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确 定存在摩擦力时,以此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定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见例)物块 A 放在小车 B 上,置于水平面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a、没加任何力: A、B 处于静平稳状态,由于 A、B 受重力作用, A与 B 接触,车轮与地面接触,并均有挤压,但无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无摩擦力产生;b、A 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 F,AB 处于静止状态;分析 A,由于受到力 F 的作用,以 B 为参照物, A 相对 B 有向右的趋势,所以受到与趋势相反的静摩擦 f 0 ;依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小车 B 受到水平 A 拖予的静摩擦力 f 0;小车 B 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力f 0 的作用, 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但没动,受到地面施予的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f 0 (结论: f 0 f 0,f 0 f 0,f 0 F);C、A 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 A 、B 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分析 A 物体:仍受到一个拉力 F 和 B 施予的静摩擦力 f 0 A;( F f 0 A m a A);分析 B 物体:受到 A 施予的 f 0 A 的反作用力 f 0的同时, AB 相对地面对右运动,地面给 B 物体一个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f ;(据题意:f 0 B f m a B)小车 B 受到 f 0静摩擦力的作用,在小车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 f 0与 B 小车运动方向相同;f 0不但对 B 做功,而且做的仍是正功;在成效上起着动力的作用;(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f·N, N 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头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f·N来运算,只能依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稳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5、物体受力情形分析:(1)物体受力情形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争论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四周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定;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稳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2)分析受力时,只找争论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终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全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殊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意题目给定的条件(平稳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防止缺力或多力;6、力的平稳名师归纳总结 平稳条件静止共点力作用ZF0第 3 页,共 43 页匀速直线运动平稳态ZM0匀速转动有固定转轴物体-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平稳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平稳状态;一组平稳力:如干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稳状态;我们称这如干力为一组平稳力;互为平稳的力:一组平稳力中的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全部力的平稳力; 一个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说这个物体处于动平稳状态;(1)假如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互为平稳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假如它受到七个力的作用:这七个力是一组平稳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六个力的平稳力;(3)假如它受到n 个力的作用:这n 个力是一组平稳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n1 个力的平稳力;7、共点力平稳的条件及推论F 合0Fx0共点力平稳的条件:Fy0(1)一个物体受如干个力的作用处于平稳状态;这如干个力是一组平稳力,合力为零,沿任何方向 的合力均为零;其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全部力的合力平稳;(即这个力与其余全部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2)受三个力作用物体处于平稳状态,其中的某个力必定与另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3)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稳状态,这几个力的合力肯定为零;其中的一个力必定与余下的( n1)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撤去这个力,余下的(态被打破,获得加速度;n1)个的合力失去平稳力;物体的平稳状力的合成与分解 把握内容:1、力的合成与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学问及相像三角形等数学学问求解;2、力的分解;3、力矩及作用成效;学问要点:一、力的合成:1、定义: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名师归纳总结 2、力的合成:同始终线情形同向FF 1F 2(F 1F 2)第 4 页,共 43 页(1) F 1,F 2反向FF 1F 2-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F 1,F 2成角情形: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就;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图时应留意:合力、分力作用点相同,虚线、实线要分清;作图法: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由图量应用方法出合力大小、方向;运算法:作出力的合成草图,依据几何知F 1减小而增大, F 最大值是识算出 大小、方向;留意 :在 F 1,F2大小肯定的情形下,合力F 随增大而减小,随F 1F2,F最小值是F 1F2(F1F 2),F范畴是 F 1F2 F 2, F 有可能大于任一个分力,也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仍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求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依此类推;二、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就;一个力的分解应把握 下面几种情形:1、已知一个力(大小和方向)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就两个分力有确定的值;2、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就另一个分力有确定的值;3、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方向,就另一分力有很多解,且有最小值(两分力方向垂直);4、一个力可以在任意方向上分解,且能分解成很多个分力;5、一个分力和产生这个分力的力是同性质力,且产生于同一施力物体,如图18 中, G 的分力是沿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此力不能说成是对斜面的压力);F2的6、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如何分解,应按下述步骤:依据力F 产生的两个成效画出分力F 1和方向;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就用作图法求F 1和F2的大小,且留意标度的选取;依据数学学问用运算法求出分力 F 1和F2的大小;三、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时,有一种比较简廉价行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求多个共点力合成时,假如连续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就求解,一般说来要求解如干个斜三角形,一次又 一次地求部分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运算过程显得特别复杂,假如采纳力的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运算过程 就简洁多了;正交分解法 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解决矢量运算;其目的是便于运用一般代数运算公式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挑选就应依据实际问 题来确定;原就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投影分解的力尽可能少,在处理静力学问题时,通常选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直角坐标,当然在其它方向较简便时,也可选用;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F x F 1 x F 2 x F 3 xy分别求 x 轴和 y 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Fx和 Fy其中:F y(式中的 F 1 x和F 1F 1y是F 2F 1y F 3 y在 轴和轴上的两个重量,其余类推;)y这样,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由公式:FFx2Fy2 求出;0这是处理多个力作用下物体平稳问题的好方法;设力的方向与 x 轴正方向之间夹角是F ytgF x通过数学用表可知 数值;留意: 假如F合0,可推出Fx0,Fy物体的运动学问要点:一 机械运动 二 质点三 位移和路程:主要表达质点和位移等 四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预备学问;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主要表达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六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主要表达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 瞬时速度的概念;七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九匀变直线运动的位移:主要表达匀变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 , 以及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十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十一 自由落体运动;十二 竖直上抛运动 主要表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十三 系统、综合全章学问结构培育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才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为了把握一个较完整的关于物体运动的学问 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机械运动、平动和转动, 重点概念是 :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重要规律就是 : 匀速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转变;为了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形 , 必需挑选参照物是在争论物体运动时, 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它来确定其他物体的运动;我们说汽车是运动的 , 楼房是静止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说 , 卫星在运动 , 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曲中唱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 , 巍巍青山两岸走” 说明坐在竹排上的人挑选不同的参照物观看的结果经常是不同的 , 选河岸为参照物 , 竹排是运动的 , 选竹排为参照物 , 竹排是静止的 , 河岸上的青山是后退的;这既说明选参照物的重要性 , 又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假如选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在绕太阳运动 , 如以天上的银河为参照物 , 太阳是运动 , 进而得出没有不运动的物体 , 从而说明运动是确定的, 静止是相对的;仍应指出的是 : 在争论地面上物体运动时 , 为了争论问题便利 , 常取地球为参照物;运动无论多么复杂 , 都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 , 或只有平动 , 或只有转动 , 或既有平动 , 又有转动;如判断物体是平动或是转动 , 必需抓住 ,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形都相同 , 这种运动叫平动; 物体上的各点都绕一点圆心 或一轴做圆周运动 , 这样的运动叫转动;假如运动按运动轨迹分类 , 可为直线或曲线运动 , 而平动可沿直线运动 , 也可沿曲线运动;只要保持物体上各运动情形相同即可;(二)、质点质点是一种抽象化的争论物体运动的抱负模型;抱负模型是为了便于着手争论物理学采纳的一种方法, 今后仍会常用 : 如高中物理将要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抱负气体、点电荷 型;, 抱负变压器 ;都属于抱负模质点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外形 ,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 这在第一章物体受力分析时已经这样做了 , 在那里所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 就是由于那个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质点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 , 也是下一章开头争论的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运动学中的质点只要把物体抽象为一个点 , 动力学中的质点就要求这个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随着学习的深化, 对质点的懂得将会更加深刻;应当知道 , 抱负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 , 实行这种方法是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点 , 简化对物体的争论 ,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 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是在争论问题中 , 物体的外形、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因素;这有两种情形 : 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 , 即物体做平动 ; 物体有转 , 但因转动引起的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 对我们争论问题不起主要作用;一个很好例子就是争论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 争论地球上昼夜交替时要考虑地球自转 , 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再如乒乓球旋转时对球的运动有较大影响 , 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 , 就不能把球简洁地看成质点;应当指出绝不能误会为小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大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又如我们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铅球、标枪时如何测量距离计成果;此经经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 , 而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外形的点;这就是争论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最终仍要强调指出 : 争论质点模型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 在物体、外形、大小不起主要作用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 在物体外形、大小起主要作用时 , 把物体看成由很多多个质点所组成;所以争论质点的运动 , 是争论实际物体运动的近似和基础;在中学力学中争论对象如不特殊指出 : 除非涉及到转动 即是质点;(三)、位移和路程位移 : 位置的转变; 位移是矢量 , 不仅有大小 , 而且仍有方向 , 它可用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例如 : 从甲地到乙地如右图所示 : 可以沿直线从甲到乙地 , 起点为甲地的 A 点, 终点是乙地的 B 点, 就位移大小为线段 AB 长, 方向从 A 到 B 方向 , 仍可沿 ACB 曲线由甲地到乙地 , 仍可沿折线 ADB 从甲地到乙地, 尽管通过的路径不同 , 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 , 所以位移一样 , 路程不一样;路程是运动的轨迹是标量, 只有大小无方向;假如物体从甲地 A 点沿直线到乙地的 B 点后连续沿 AB 延长线到 E, 由 E 又返回到 B, 此时位移仍为 AB长方向 : A 指向 B, 而路程就为 AE 的长度加上线段 BE 的长度;应当指出 :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 , 且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又如一物体沿半径为 R 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如图示 : 从图周的一点 A动身 直径的一端 分别经圆弧 ; 到达直径的另一端 B 点, 其位移大小都为 2R 方向 A B, 路程为整个圆周长的 1,即 2 R R ;如经1 圆周长分别沿逆时和顺时针方向到达 C 或 D 点就位移的大小2 2 42R 因起点为 A, 终点分别为 C、D, 方向不同分别为 A C; A D, 路程相等为2 R R (圆周长的 1) ;如分别沿逆时针由 A 经 C、B 到 D, 或由 A 经 D、B 到 C, 依据位移表示为起4 2 4终点的有向线段 , 就位移大小分别为 AD 2 R;AC 2 R ; 方向分别为 A D; A C;而路程相等都是圆周长3 即为 3 2 R 3 R;假如从 A 点动身 , 分别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又回到 A 点;此时位移为零 , 4 4 2路程就为圆长 2 R;又一物体沿斜面从底端的 A 斜向上滑到最远点 B 后返回滑到 C, 最终到 A 如右图所示 : 试说明物体分别滑到 B、C、A 的位移和路程各为多少?从 A 到 B, 由于沿直线且方向始终不变 , 所以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为 AB 线段长度 , 位移的方向 A B;由 A 经 B 到 C, 位移大小为 AC 线段的长度 , 位移的方向 A C, 而路程就为线段 AB 长度加上 BC 线段的长度;当从 A 经 B 到 C 又滑到 A 时, 位移为零 , 就路程为线段 AB 长度的 2 倍;现有皮球从离地面 5m 高处下落 , 经与地面接触后弹跳到离地面高 4m 处接住 , 试说明皮球的位移 , 和路程?依据位移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9m;(四)、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位移大小为 54 = 1m 方向竖直向下 , 而路程为 5 + 4 = 名师归纳总结 第一应熟悉到 , 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抱负模型, 它是运动中最简洁的一种, 争论复杂的问题, 从最第 8 页,共 43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简洁的开头 , 是一种特别有益的争论方法;实际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 不过不少物体的运动可以按匀速直线处理;这里对物体在始终线上运动就不好做到 , 而假如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 应懂得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 , 不能只懂得为一小时、一分钟、或一秒钟 , 仍可以更小 ;仔细体会“ 任意” 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的含意 , 才能懂得到匀速的意义;进而再去懂得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概念 , 是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 更准确的讲是位移跟通过比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就更加精确;而不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去表述速度概念;只说明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仍必需强调指出 : 速度和速率经常有些同学混淆不清;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 , 而且有方向;速率通常是指速度的大小 , 这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会用到;这里第一次显现用比值的形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只考虑速度大小 , 称之为定义式;将来随着学习深化 , 仍会显现 , 打算式和量度式;由于匀速直线运动中 , 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由速度的定义式可以精确的猜测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即 v SS vt 称之为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t(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 含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位移时间图象以及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这是学习高中物理以来第一次显现图象 , 即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才能 : 必要时能够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通常图象是依据试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如位移图象 依据 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 位移 S 与时间 t 成正比;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tg S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 仍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 t1时间内的位移 S1以及t可直接读动身生任一位移 S2 所需的时间 t2;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转变(六)、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 , 强调物体沿直线运动 , 与匀速比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即没有恒定的速度 , 要想描述其运动快慢程度 , 只有粗略的按匀速运动处理 , 把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 叫做这段时间内的或通过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为 S3 ;而在每一段位移内可视为匀速 , 其速度分别为 定义式v S, 假如一段位移 S 内, 分作几段位移 S1、S2、tv1、v2、v3 ;求这一段位移 S 内的平均速度?依vS tS 1S 2S 3 S 1S 2S 3 S 1S 2S 并会用平均速度去运算位移和t 1t2t3 S 1S 2S 3 S 3时间;v 1v2v3v1v2v3瞬时速度 : 描述的是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它能最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质点在某位置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 它是把平均速度的时间无限缩短到时刻;它的方向总是运动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小结1、知道机械运动、平动、转动 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参照物的概念 ; 质点的概念以及把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匀速、变2、懂得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 位移的概念会用图象法表示位移矢量 , 懂得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速度是矢量及速率的概念 , 懂得平均速度 , 即时速度的物理意义;明白即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分和联系;3、把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分和联系 , 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识别位移和路程 ; 把握速度的概念 , 速度的单位和换算 ; 把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娴熟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问题;会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 会从图象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把握平均速度的定义, 并能运用公式求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而运算位移和时间;必需再次强调以下三点: 1、位移和路程不同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可以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位移既有大小 , 又有方向 , 是矢量;路程表示质点在肯定时间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大小 , 没有方向 , 是标度;只有当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运动方向不变时, 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 其他情形下 , 路程的数值都大于位移的数值;2、时刻和时间不同时间反映一段时的间隔 , 如“ 一节课的时间是 45 分钟” “ 一秒内” “ 其次秒” 等都表示时间;而时刻反映的是时间里的某一点 , 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刻是“ 八点特别” “ 一秒末”“ 第三秒初” 等表示的是时刻;时间与时刻都是标量;对于运动物体 , 时刻与位置对应 , 时间与位移对应;3、速度和速率不同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 , 是矢量 , 方向与位移方向一样;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 是标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速度与速率数值相等 , 仅是矢量和标量的区分;在变速运动中 , 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是平均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平均速率;假如运动物体轨迹是曲线 , 或做来回直线运动, 由于路程的值大于位移的值, 所以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不仅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数值上也不相等;如汽车环城跑了一圈又回到初始位置 均速率不为零;, 位移是零 , 平均速度是零 , 而路程不为零 , 平在变速运动中 , 当时间趋于零时, 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叫该时刻的即时速度;即时速率与即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 只是标量与矢量的区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本节开头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能够正确懂得加速度是学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学习中要特殊留意对加速度概念的深化懂得;(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任何 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物质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基本、最简洁的一种,应当指示:常见的很多变速运动实际 上并不是匀变速运动,可是不少变速运动很接近于匀变速运动,可以当作匀速运动处理,所以匀变速直线 运动也是一种抱负化模型;(2)加速度是指描述物质速度变化快慢而引入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v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avvttv0;t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对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确定运动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可以用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如 者为减速;vt > v0,a 为正,如 vt < v0,a 为负;前者为加速,后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 a = 恒量;(3)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要正确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变化率;其中速度 v 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速度变化量v = v2v1,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v 也是矢量,在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 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率,它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匀变 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都是矢量,但它们的确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物体运动情形;例如: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选项:A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必为零 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运动速度不肯定为零 C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就其加速度也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就物体速度变化也越慢 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如拿 在手中的物体在松开手释放它的瞬时就是这种情形;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可以不为零,作匀速直 线运动的物体就具有这个特点;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的变化量 v = a·t,即速度变化量v 与加速度 a 准时间 t 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加速度小的物体其速度变化不一v 0;定小,而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变化不肯定就大;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B 选项;应当留意的是:加速度的大小vttv0 描述的是速度变化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vt假如只知道速度变化的多少,而不知道是在多长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变化;我们就无法判定它的速度变化是快仍是慢;比如速度变化很大的物体,假如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相反,速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变化虽然较小,但是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确很短,加速度都可以很大;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速度时间图象可由 a v t v 0v t v 0 at,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如知道 t = 0 时初速度 v0 和加速度大t小和方向就可知道任意时刻的速度;应指示,v0 = 0 时, vt = at(匀加),如 v0 0 ,匀加速直线运动v t v 0 at,匀减速直线运动 vt = v 0at,这里 a 是取确定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是高中学习以来其次次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内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 = v 0 + at ,从数学角度可知 vt是时间 t 的一次函数, 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当已知: v0 = 0或 v 0 0 a 的大小给出不同时间求出对应的 vt就可画出; 从如右图图象可知:各图线的物理意义;图象中直线过原点直线是 v0 = 0,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中直线是 v0 0 ,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是 v0 0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以直线分析,tg va ,斜率为正值,表示加速度为正,由直线可知v = v 2v1 < 0,斜率为负值,表示 a 为负,t由此可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斜率的确定值越大;回忆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中其直线的斜率是速度确定值,通过对比,加深对不同性质运动的懂得做到温故知新;当然仍可以从图象中确定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也可以求出达到某速度所需的时间;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平均速度以准时间一半时的即时速度在图象上的表达下边接着表达;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匀速运动的位移 S = vt,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求出来;如右图中 AP 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图线,为求得在 t时间内的位移,可将时间轴划分为很多很小的时间间隔,设想物体在每一时间间隔内都做匀速运动,虽然每一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值是不同的,但每一段时间间隔t i 与其对应的平均速度vi 的乘积 Si = v iti 近似等于这段时间间隔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