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护探讨论文.doc
.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护探讨摘要:国际围保护劳工的立法起始于英国,劳工权利保护最初也只是一国的部事务。随着各国间交往的频繁,劳动力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强,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保护因而也从国走向国际,成为世界围需要协调的问题。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企图在世界围建立统一的劳工标准,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反对,认为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理论界也对是否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存在争议。不论这一问题如何受到争议,现实的情形是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已通过单边贸易措施、双边和区域贸易系协定将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了起来,并积极努力试图将劳工权利保护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对达不到劳工标准的国家实施贸易制裁,通过贸易措施要求其他国家提高对劳工权利的保护。笔者认为,首先,基本劳工权利是一个人权问题,应对基本劳工权利予以保护。其次,劳工权利保护从国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公平贸易的需要,因此劳工权利保护不是单纯的国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之间贸易联系的日益紧密,将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起来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最后,劳工权利保护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体制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应正确看待国际劳工标准以与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面对。本文主要分五章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劳工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容,分析了劳工权利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两者联系起来的背景与相互影响。第二章阐述了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起来的理论论争,分别介绍了支持与反对的主流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将两者联系起来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介绍了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起来的具体模式,即单边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中对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具体规定。第四章阐述了国际组织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问题的态度和规定,即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非政府组织以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该问题的态度和相关规定。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将劳工权利保护纳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并具体阐述了其必然性和指导原则,以与相关的制度安排。同时对中国关于该问题的应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当然,受笔者能力的限制,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肯定有很多欠缺之处。文章列举了很多关于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的理论争议,以与贸易协定和国际组织对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但由于笔者英语能力的欠缺,对相关规定的具体案例找到的很少。笔者只是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具体阐述和分析,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争取在日后的理论和实践上对该问题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希望对我国关于该问题的具体应对起到一些作用。关键词:国际贸易 劳工权利 劳工标准 贸易措施Analysis of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Abstract: The UK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establish law to protect labor righ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s just something domestic. With the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of countries, the labor forc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Meanwhile, labor standards and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worl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American and EU, try to establish a unified labor standard. However,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gainst this, because they consider it as an excuse for trade protectionism. There are also disputes in theory fields about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protectionism of labor rights. No matter how furious the disputes are, American and EU have already passed unilateral trade measures, bilateral and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to connect trade with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they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make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to WTO so as to implement trade sanction to those countries that cannot meet the labor standard.In my opinion, firstly, the basic labor rights belong to human rights, and it should be protected. Secondly,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that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goes global is the need of a fair trade atmosphere. Therefore, it is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irdly, with the surg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ties between countr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nect trade with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lastly, it is a trend to absorb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to WTO. So China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bor righ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disputes of connec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my opinions on these disputes.Chapter Three describes the specific model of connecting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m in unilateral, bilateral and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Chapter Four introduces the attitudes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UN, ILO, NGOs) hold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Chapter Five: I get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a trend to absorb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to WTO, and explain the necessity, guiding principle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s well as some suggestion for China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Of course, limited by the ability of the author, the releva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certainly has a lot of defects. This article cited a lot of theoretic disputes about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trade, and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s put forward in trade agreements.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my energy, there are few cases found on these provisions. I hope that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specific issues, the read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blem. And I hope it will play a certain role in Chinas coping with these problems.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labor rights labor standards trade measure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文献综述1引言3第一章劳工权利概述4第一节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4一、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的关系4二、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的容与其发展5第二节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6一、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6二、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的关系7第二章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论争与意义10第一节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论争10一、赞成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的理论10二、反对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的理论13第二节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的意义17一、贸易措施促进劳工权利保护17二、保护劳工权利鼓励公平贸易18第三章贸易协定中的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19第一节单边贸易措施的规定19一、强迫性单边贸易措施的规定19二、激励性单边贸易措施的规定22第二节双边贸易协定的规定24一、美国与柬埔寨的贸易协定24二、美国与约旦的贸易协定25三、美国与智利的贸易协定25四、美国与新加坡的贸易协定26第三节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定27一、欧共体条约27二、北美劳工合作协定28三、科托努协定29四、南方共同市场社会与劳工宣言29第四章国际组织中的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31第一节联合国关于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努力31一、全球盟约(Global Compact)31二、跨国公司和其他商业企业与人权有关的责任制度31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努力32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32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努力与其局限性32第三节 SA8000标准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护32一、SA8000标准的性质和宗旨32二、SA8000标准关于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努力33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权利保护34一、WTO贸易体制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历史发展34二、WTO贸易体制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相关条款35第五章国际贸易中劳工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制趋势与中国的应对37第一节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的必然性和指导原则37一、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的必然性37二、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的指导原则37第二节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的制度安排38一、劳工权利保护纳入WTO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38二、建立WTO/ILO联合争端解决机制39第三节中国的应对之策40一、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40二、我国的应对之策41结语44参考文献45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47声明48致4948 / 56文献综述劳工权利的定义和围:对劳工权利如何定义以与将哪些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挂钩,是研究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首先要认清的问题。笔者归纳后,发现对劳工权利的定义和围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很少给劳工权利下具体的定义,喜欢用列举的方式阐明劳工权利包含的容。例如常凯(1995)用列举的方式指出完整意义上的劳工权利具有法律认可性、主体特定性、权利基础性等三个方面的涵。第二,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相互替代使用。康帕(Lance Compa,1993)在其论文中对这两个概念通常在使用上没有加以区分。我国学者克宁(1995)也经常将这两个概念相互替代使用。第三,在劳工标准的划分上,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得到多种分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将其分为核心和非核心劳工标准。学者们在提到劳工标准时,通常是指核心劳工标准。第四,核心劳工标准又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莱尔(Lyle,1991)和布朗(Brown,1996)等人用列举的方式把劳工权利分为五类。菲尔兹(Fields,1995)提出四项基本劳工权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在接受四分法的基础上,将四项基本权利改称为四项核心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1998)采用的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权利这个概念。支持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国外学者的观点。埃德格林(Edgren,1979)最早主将两者联系起来。阿尔斯顿(Alston,1981,1982)认为贸易可以成为保护人权的的工具。夏洛威慈(1986)提出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马歇尔(Marshall,1990)建议建立ILO和GATT联合工作小组来保护劳工权利。克鲁格曼(Krugman,1997)主通过贸易谈判来解决劳工权利问题。艾利奥特和弗里曼(Elliott and Freeman,2003)认为可以对严重或者故意违反核心劳工标准的行为给予贸易制裁。哈里森和史科斯(Harrison and Scorse,2003)认为通过降低工资等剥削劳工的方式最终并不能增强本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阿尔斯顿(Alston,2005)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机构应该承担起保护劳工权利的重要职责。国学者的观点。铁民(2002)指出,在国际贸易中遵守核心劳工标准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莫世健(2004)认为WTO贸易规则与人权保障是可以协调的。璐(2004)主贸易体制应当同其他体制一样,尊重并保障人权。胡连生和奚雅丽(2005)呼吁建立劳资共同决策机制保障劳工权利。春林(2006)认为,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孟庆鑫(2007)主将基本劳工权利纳入WTO协议管辖围之,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程多生(2007)指出中国应批准更多的国际劳工公约,重视对基本劳工权利的保护。松材(2008)指出国际劳工权利保护应该纳入WTO,并建议建立一个WTO/ILO联合争端解决机制。反对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国外学者的观点。斯里尼瓦桑(Srinivasan,1996)认为将劳工标准添加到反倾销条款中是一种倾销行为,并且反对将劳工标准引入WTO执行机制。马思库斯(Maskus,1997)认为在WTO贸易体制下执行劳工标准欠缺法理依据。布朗(Brown,2000)也持反对观点。诺尔(Noor,2000)认为将两者联系起来实质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巴格沃蒂(Bhagwati,2002)反对将两者挂钩,认为一国实行低劳工标准不会造成不公平贸易。多伊普克和克鲁格(Doepke and Krueger,2006)认为与其把精力放在从立法上对童工问题加以规制,还不如发展经济。国学者的观点。克宁(1995)认为劳工标准应由国际劳工组织处理,反对用贸易措施来解决。王学秀(1997)认为劳工标准问题不是贸易问题,用贸易手段来限制不符合贸易自由的原则。聂元贞(1998)认为发达国家主将两者联系的实质是为了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恒有(2000)指出这是发达国家有意设置的“贸易壁垒”。利萍(2006)坚持维持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反对工会的集体谈判权和工人的罢工权。吴刚(2006)认为将两者挂钩缺乏依据。引 言劳动关系最初只是一种纯粹的民法上的契约关系,后来由于雇主的剥削压榨和工人的反抗,政府开始出面干预。各国相继出台劳动法保护劳动者,使劳动关系具有了行政属性。保护劳工权利最初只是各国的部事务。随着各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劳动力成本这一因素对贸易竞争的影响加大。为了维护公平贸易的需求,劳工权利保护开始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发达国家企图在全球围就劳工标准达成一致,发展中国家则基于对比较优势的依赖纷纷反对这一做法。是否可以通过贸易措施来处理劳工问题,开始成为争论的焦点。不论理论上如何争议,一个现实的趋势是,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量的单边贸易措施、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有了关于贸易与劳工权利的规定;非政府组织通过了一系列认证标准促进政府和企业加强对劳工权利的保护;国际组织也作出了相关努力。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联系起来并最终纳入WTO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应该积极面对,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劳工权利的保护。第一章 劳工权利概述本章将对劳工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在阐述劳工权利的概念与容时,主要将其与劳工标准联系起来介绍。同时分析了劳工权利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的背景、历史沿革与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一节 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一、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的关系西方文献中对劳工权利的定义说法不一,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概念,有的称之为劳工权利,有的称之为社会权,也有的称之为劳工标准、国际劳工标准等。考察国外文献,外国学者更愿意使用劳工标准这一术语。比利时学者毛姆在其关于国际劳动法的著作中指出国际劳动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劳工世界最低限度的成果免于国际竞争的攻击 Ernest Mahaim,International Labour Law,1 Intl LabRev,1921.”,在这里,“最低限度的成果”就是劳工标准。而且毛姆在著作中对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的使用并没有加以区分。研究劳工标准问题的著名学者康帕,在著作中也经常把劳工权利和劳工标准相提并论,并且还在著作中以列举的形式给国际劳工标准下了定义。他认为国际劳工标准主要应包括雇佣自由和禁止使用强迫劳动、禁止童工、杜绝雇佣歧视、适当的工资和安全卫生保障这四个方面的容 杨松才.国际贸易中国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M.优秀博士论文.第26页.。国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使用劳工权利这一术语的也不多,比较通行的是做法是使用“劳动权”或“劳工标准”。例如克宁认为劳工标准包含的主要容有“劳动人员应获得的合理收入(工资、报酬)、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安全保护等)、社会福利待遇(休息住房、医疗保障等)以与其他公利(言论、结社、集会、罢工、信教等) 张克宁.劳工标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威胁J.国际经贸,1995年第五期.”。可见,克宁在此也是将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相提并论,互相替代使用。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有学者使用劳工权利这一术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常凯关于劳工权利的定义,他认为劳工权利是指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是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益,并且他指出完整意义上的劳工权利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容:“首先,劳工权利的具体容必须是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其次,劳工权利的主体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再次,劳工权利所涉与的是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的更为宽泛的社会权利 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M.:中国劳动,1995第2129页.。”因此,从国外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通用的,可以相互取代。劳工标准尤其是核心劳工标准是劳工权利的规和体现,劳工权利通过一国对劳工标准的具体规定得以落实。二、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的容与其发展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劳工标准划分为国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标准。最初关于劳工权利保护的立法就是从一国的部法律规定开始的。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以“限制雇佣童工”为主要容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该法被认为是国家保护劳工立法的开始。之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类似法律来保护劳工权利,劳资关系不再被视为单纯的契约关系,政府开始出面干预。劳动者的权利开始受到关注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欧洲国家关于保护劳工权利的劳动立法,在很大程度上会使生产成本提高,从而使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为了维护贸易中的公平竞争,保护劳工权利的立法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纯的劳工权利保护本来只是一国的国事务,但是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密切,劳动力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劳工标准开始成为世界围需要协调的问题。于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欧洲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试图将劳工权利的保护标准在全球围推广,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成立。国际劳工组织自成立以来,就试图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一套通行于世界各国的劳工标准,以促进和保护劳工的平等、安全和尊严等各项基本劳动权利。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属于国际条约,经成员国批准后对其产生法律约束力;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所涉与的容可能与公约一样,也可能是公约所没有规定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劳工公约和相应的建议书被统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岳宗福.国际劳工组织与民国劳动保障立法N.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一期.”。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治、社会和文化条件的差异,他们对劳工标准的规定也会存在差别。希望所有国家在同一时刻接受所有的劳工标准是与现实相悖的。因此,在1995年3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提出了核心劳工标准这一概念,试图将那些国际社会接受程度最高的并且是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批准国家最多的劳工标准从国际劳工标准中精选出来,形成所谓的核心劳工标准。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力宣言提出四项核心劳工标准的容为“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国际劳工组织将这四项核心劳工标准以宣言的形式提出,并且要求所有成员国,无论是否批准,都要执行这些标准。对劳工权利的保护不仅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中有所体现,其他的国际人权文件中也有所涉与,例如世界人权宣言就规定“劳工的工作时间应该有合理限制、劳工有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同时确认了工作权原则、结社自由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公平报酬原则等保护劳工权利的基本原则 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相关条文.。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劳工标准尤其是核心劳工标准,以与相关国际人权保护文件对基本劳工权利的规定,构成了劳工权利的主要容。第二节 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一、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劳工权利保护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国际劳工组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在将劳工权利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这一问题上,美国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一般认为,通过贸易措施对劳工权利进行规制起始于美国。18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麦金利关税法,将“进口税率全面提高到49%”,并且禁止任何由囚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美国。该法开创了将国际贸易与劳工问题挂钩的先河。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霍利法,将禁止进口的围扩大到所有通过强制性劳动生产的产品 实际上该法案在当时通过具有非常大的争议性,它的通过使美国进入历史上最高关税时期.。随后1948年在哈瓦那举行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大会中,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简称哈瓦那宪章),接受了将劳工标准包括在国际贸易中的建议,并在宪章第7条作出规定:“所有国家在获得和维持与生产率允许的围改善工资与工作环境”。1978年,美国主将“禁止童工和强迫性劳动、制定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措施、对出口产品采用差别性标准”作为最低国际劳工标准,该主遭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在乌拉圭回合上,欧美国家的部分代表也主制定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并将其纳入贸易协定中,对达不到标准的国家采取贸易措施进行限制。1994年2月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对达不到劳工标准的国家实施贸易制裁,通过贸易措施促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的劳工标准。他们打着保护人权和公平竞争的旗号要求将核心劳工标准列为大会议题。1996年12月的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将“核心劳工标准”这一问题列入其中。在随后的西雅图会议上,美国表示本国市场将不再接受那些不符合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家出口的产品,此举再次引起发展中国际的强烈反对。 2001年11月的多哈会议上,美国指出发展中国家依靠低成本优势大量适用低工资的做法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竞争,WTO应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行动。欧盟也明确指出WTO应积极发挥作用,促进核心劳工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上列提法,认为这与贸易自由相违背。最后,该次部长会议宣言再一次肯定了新加坡会议宣言的观点,即“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应该由国际劳工组织来解决”。二、劳工权利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核心劳工权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合理围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工人,使工人得到更多的业务培训和言语表决的机会,从而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提高生产效率。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较高的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在单位产品中的消耗,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一国的贸易扩。但是,如果这两项权利不受任何规和约束,有可能导致工人们不断要求对自己有利的各项待遇,从而增加单位产品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不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出口。但是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劳动者对这两项权利的行使过分超越一国合理水平的情况并不多见,甚至几乎不存在,而且,这两项权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有限。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在贸易、就业和劳工标准对工人核心权利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中指出,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实质上是非常小的,该权利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力量相对弱小的工人获得与雇主谈判的地位,从而能为自己争取权利 参见OECD1996年的贸易、就业和劳工标准对工人核心权力和国际贸易的研究.。2.消除强迫劳动和童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消除强迫劳动和童工,是最早达成的也是在世界围获得最广泛认同的国际劳工标准,该项劳工标准的达成并非经济刺激的影响,而是人权的胜利。经济学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消除强迫劳动和童工可以提高劳动力的分配效率,从而刺激经济发展和对外出口。尤其是使用童工会妨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并损害他们的健康,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降低,妨碍经济的发展 白丽影.WTO影响下劳工权益保护与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制N.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论文,2007年.。”1992年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因为大量剥削童工现象的存在”。甚至在部分国家,“童工经济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之一” 同上.。例如,埃塞俄比亚1014岁的儿童中,从事各类工作的占到了42.3%,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110美元左右。如果在该国停止对童工的使用,对家庭和整个国家都会产生冲击,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多贫困国家都普遍存在。3.就业和职业的非歧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OECD关于工作中性别问题的研究和报道中指出:“消除就业和职业的歧视可以减少劳动力市场跨职业和行业的流动性扭曲,同时还能刺激特定类别的劳动者积极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有利于一国的经济产出和对外贸易 参见ILO网站上关于工作中性别问题的研究和报道, :/ ilo.org.。”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消除职业和就业的歧视有利于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利于一国经济效益和对外出口的增加。(二)非核心劳工权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核心劳工标准是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概念相对应的,主要包括“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工资”等容,其中,工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大。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资和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且后者对一国竞争力的影响要大于前者。即使两国在某个领域的工资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只要在这种差距下两者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差不大,那么工资水平在该领域对两国竞争力的影响则不大。相关研究表明,“一国如果突然提高或降低工资水平,在短期可能会减缓或者刺激出口 例如中国在世界服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与生产出口服装地区的工资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关系.”。但是,从长远来考虑,工资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工人自身和他们的子女获得相对较多的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一国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从长远来看,提高工资水平对一国的出口贸易影响并不大。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从短期来看,达到国际劳工标准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甚至会危与到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做可以促进一国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使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三)国际贸易对劳工权利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劳工权利的影响一般都需要通过社会与市场的联动反应才能显现出来,具有间接性。当代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贸易对各国劳工标准的选择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实施某项劳工标准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直接增加其国总体收入与相关劳工的人均收入,而国家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为劳工标准的提高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受教育情况得到改善,有助于该国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也会进一步提高该国的劳工标准。OECD的一项关于44个在19801994年开发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没有国家因外贸改革导致结社权的恶化,相反,其中32个国家的自由结社权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国的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保护状况并不仅仅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与该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会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同样的,一国的劳工标准与劳工权利保护状况也会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和对外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论争与意义从劳工权利的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出,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积极主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问题联系起来,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这样与贸易自由的原则相违背。是否将两者挂钩,双方之间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分别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论争一、赞成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挂钩的理论(一)人权保护论劳动者(劳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与雇主之间建立起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是单纯的民法上的契约关系,它具有行政隶属的性质和人身上依附的特点,这就使得劳动者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很难与企业或者雇主相抗衡。“保护劳工的权利,就是保护这个特定人群在雇佣关系下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李荣晋.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宣言中,提出了“结社自由与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有效废除童工以与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这四项基本劳工权利。这些基本原则和权力,其实早在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中就有了明确规定 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5条、第7条、第20条、第23条.。可以说,鉴于世界人权宣言的权威性影响,劳工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至此已经作为基本人权确定下来。并且,由于宣言的规定后来被很多具体的地区性和全球性人权公约所吸收和采纳,基本劳工权利的人权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曾任德国经济部长首席法律顾问的彼得斯曼坚决支持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挂钩,认为保护人权作为一种国际义务不仅在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宪章中有规定,而且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的哈瓦那宪章等国际法律文件中都有规定,并且这些法律文件都要求在国际经济和社会部门负有国际责任的“专门机构”来承担其保护自由、禁止歧视、加强社会福利与其他人权价值的义务。彼得斯曼认为这里的专门机构就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他主WTO应关注人权和劳工基本权利。著名人权法专家阿尔斯顿尤其强调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的联系,他认为将国际人权政策与国际贸易政策结合起来,通过相应的机构的协调,可以使国际贸易成为保护人权的非常有利的工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在加速自由贸易化的同时,可以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遵守劳工权利来遵守人权。我国学者孟庆鑫认为,核心劳工标准涉与到基本人权问题。但是他不赞成将整体人权问题纳入WTO中,因为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很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达成共识。他提出缔结与贸易有关的人权协定的主,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