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考试内容】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点梳理】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制产生的过程 1. 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贵族制特点: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公平协商、少数听从多数的法治原就,变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为集体领导的任 期制和选举制;作用 :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预备了条件 2.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冲突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时间 公元前 594 年开头 措施:;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颁布“ 解负令”勉励进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固,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坚固 的阶级基础;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益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 业奴隶主共享了政治权力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复原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 四百人议事会” 和公民法庭 改革的特点 :“ 公正” 、“ 中庸”影响: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化轨道 3. 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措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影响: 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4. 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 措施:扩大一般公民的权益,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畴;勉励公民参政,发放“ 公职津贴” 和“ 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 1.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政权把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轮番而治就是轮番统治与被统治)2. 雅典民主制特点的表达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点的充分表达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打算一切国家大事;全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加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绽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预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 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防止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形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供应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制造出 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轮番而治,这一宏大的创举 为后世民主政治的进展积存了珍贵的体会;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削减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慧才智,对经济文化的富强和国家的强大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采纳的轮番坐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限制、窒息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进展才能;它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是宏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以工商、航海 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民主的经济基础,富有开拓、冒险精神)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益【如何懂得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进展趋势?】由专制向民主【雅典实行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集体领导和少数听从多数的原就、选举公职人员和定期审查制度、陶片放逐法反对民主的敌人、制定辩论的章法和发言人条件【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健全的监督机制、突出的道德建设要求、规范的治理、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古希腊人留给后世的最珍贵的财宝是什么?】集体领导和民主治理的诸多形式和以“ 个人导向” 为倾向的价值观 罗马法 1. 罗马法的形成和进展 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是在平民保民官的剧烈要求下制定的,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爱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 益;意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审判、量刑有法可依(积极)极);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产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根本上仍是爱护贵族利益的(消皇帝查士丁尼设立特地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 罗马法的影响 当时 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法国的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起草的;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讼原就; 近代初期阶段, 西方资产阶级都依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保证自己利益的法律;如英国的 权益法案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 1787 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就和继承法也在一 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就;)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 智者学派 产生背景 :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进展 , 公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主见:关注社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名言 位置和评判:智者学派把哲学争论的重点从熟悉自然转移到熟悉社会;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表达了西方人文 主义精神;强调人作为熟悉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气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 信,树立了人的尊严;2. 苏格拉底 基本思想: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 熟悉你自己” 的名言;强调学问的作用,提出“ 学问即美德” 的名言 意义: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争论“ 人” 的学问,他崇尚学问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见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 后升入天堂;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它适应了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2007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近 代 世 界 【考试内容】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进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指定选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考点梳理】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 背景:意大利最早显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爱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摧残欧洲教会的神学世 界观,打破天主教会的思想垄断;意大利保留了古罗马希腊的古典文化;2. 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3. 时间: 14 16 世纪 4. 地点: 开头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5. 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6. 指导思想(核心) :人文主义 其内涵包括: 提倡 人文主义思想要求以“ 人” 为中心,确定人的价值,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性,反对神性,主见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7. 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文学三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是十日谈 ;全书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确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 倡人生而公平,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美术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8. 影响:摧残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人们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提倡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对宗教改革也起了肯定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 1. 历史背景:根本缘由: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 概况德意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序幕 马丁· 路德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主见:因信称义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加尔文宗教改革 核心: 主见先定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圣经是最 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主见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选举产生英国宗教改革:英王是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亨利八世颁布“ 至尊法案”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仍俗 3. 历史意义 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和社会运动 作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残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进展了人文主义,新教成为早 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训练事业的发 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进展;【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 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二. 启蒙运动 1.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进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进展的障碍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展,为启蒙运动供应了思想武器;2. 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见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其核心是权力“ 制约与平稳” ,这就为防止专制、确立民主供应了可行 方案,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就;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他剧烈抨击天主教和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民主与公平,政体上主见实行君名师归纳总结 主立宪制,其思想对18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庞大影响;第 6 页,共 4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卢梭:卢梭在其闻名的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 说,并认为人类社会不公平的根源 在于私有制,卢梭坚持人民应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因此,他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对后来法国大革命 产生了重大影响;康德:提出“ 人非工具” 的观点,宣扬科学和理性,提倡敬重他人,确立了人类的主体位置;3. 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公平、博爱,抨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启蒙思想家不仅对封建制度进行更猛烈的批判,其主见仍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 备;启蒙运动不仅对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预备,也推动了北美大陆争取独立的斗争,同时仍勉励着 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人民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启蒙思想家主见的相像点】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公平【启蒙运动的概念】启蒙运动是17、18 世纪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是对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启蒙思想家把理性作为判定是非的唯独标准;【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摸索、判定和懂得事物的才能,而不依靠天意或神的旨意;主要内容是理性、民主、公平、科学;启蒙思想家主要把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作为其批判的目标,主见毁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 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益公平和个人自由;启蒙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崇尚理性,其实质是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进展】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有了进展,它提倡理性批判,承认人的理性而否定神的意志,实际上否定了王权和 教权;启蒙运动提倡人的理智,反对权威和盲从,要求人性的解放和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特权与专制,这是人文主义的继承和进展;启蒙运动所提倡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原就,如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等,也是建立在自由、公平、人权基础之上的,因此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批判目标 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唤起人们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服务;指定选考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一. 洛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主要思想:(“ 天赋人权” 学说、自由、法治、分权学说)第一次系统地提出“ 天赋人权” 学说,即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充共享有自由为防止专制,他提出分权学说(国家大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也为国王所行使)权力一分为三,彼此制约平稳, 就有效地防止了个人的专权;2. 奉献:洛克是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他的自由、法治、分权学说理论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进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 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政权组织的基本原就;二. 卢梭的“ 主权在民” 思想 1. 主要思想(人民主权说;公平;社会契约论)18 世纪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 主权在民” 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赋人权(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当 人民的权益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益;因此人们以暴力推 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公平是卢梭追求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公平的社会,主见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人民主权的政府;2. 意义 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练为“ 自由、公平、博爱” 的口号 为美国独立战争供应了理论依据;专题七2007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新航路的开创、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进展 【考试内容】 新航路的开创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考点梳理】一. 新航路的开创 1. 开创新航路的背景:必要性(缘由)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缘由 社会根源:欧洲人的“ 寻金热”(开创新航路的动机)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传统商路(直接缘由)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勉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战胜自然,大胆追求财 富并实现个人价值;可能性(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展、地理学问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 过程 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觉好望角;1498 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直达印度 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觉美洲大陆;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3. 影响 对世界: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头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头形成;证明白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对欧洲:欧洲贸易中心由原先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头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最主要影响)二.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 荷兰殖民扩张 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 17 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 海 上马车夫” 之称;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2. 英国的殖民扩张 过程: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 海盗国家”17 世纪英国力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 日不落” 殖民帝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特点: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英国殖民霸权位置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3. 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宝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进展 对殖民地国家 a.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繁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进展和进步;对世界 a. 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b. 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三. 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供应了政治前提 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存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夫成为自由劳动力;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存了大量的技术基础,资产阶级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嘉奖 市场: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缘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重要创造 过程:纺织部门 动力 交通运输部门创造: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工业革命起迄时间:18 世纪 60 岁月 19 世纪中期 开头标志: 珍妮机的创造和使用;终止标志: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的创造: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轮船;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 式,转变了世界的面貌;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快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气,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冲突日 益突出,斗争不断;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宽阔的世界市场;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交通运输条件的转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供应了条件;2. 其次次工业革命 背景: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化工技术的进展;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成就:德国人西门子创造发电机;19 世纪 70 岁月,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进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推动生产力的庞大进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进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其次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其次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庞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畴工业生产的空前进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 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进展;其次次工业革命中进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进展供应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显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其次次工业革命中显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2007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八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进展 【考试内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选考内容指定选考 17 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 19 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考点梳理】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根本缘由: 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直接缘由: 斯图亚特王朝奉行“ 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冲突;过程: 1640 年 1688 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 权益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1688 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止;内容:1689 年议会颁布权益法案 ,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益;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益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影响:“ 光荣革命” 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今 进入长期稳固进展时期;3.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的含义:内阁原先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量国家隐秘的隐秘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 政班子;首相制度的形成;18 世纪,内阁的首脑“ 首相” 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步退出内阁,处于“ 统而 不治” 的位置,从今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 年沃波尔;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导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19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展供应了有力保证;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见,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防止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固起着重要作用;大大减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 统而不治” 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 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导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把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就;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以后经过多次改革,选民的范畴不断扩大,确 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固和资本主义经济和快速进展;【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夺取政权 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点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争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 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运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就的重要因素【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 君主保留,议会掌权 代议制度下 主要的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政治运作模式:政府把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 英王的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权力运作方式国家元首权力机关地位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国王“ 统而不治”,国家象征形式上任命行政机关政府首脑首相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形式上对国王,实际对议会负责行政机关责任制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立法机关议会(上下两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对国王负责【指定选考】近代社会的民主实践 17 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一大抗议书1. 背景1640 年英王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被迫重新召开议会;1641 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2. 内容: 历数国王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弊端,提出废止各种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 3. 斗争: 查理一世对大抗议书不予接受,并妄想镇压议会反对派,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的决裂和内战 的爆发;二. 内战 1. 英国内战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内战时间: 1642 年 1648 年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共和国成立:1649 年成立,克伦威尔把握了国家大权 2. 克伦威尔护国政体建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653 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实行护国政体;3.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1660 年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认可的情形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它是采纳旧王朝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4. “ 光荣革命”因国王力图重建君主专制统治,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史称“ 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此终止;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87 年宪法 制定的背景: 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表达的原就:中心集权原就: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三权分立原就: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民主原就: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1787 年宪法评判:积极: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显现,保持政局的稳固,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进展作出了突出奉献;消极:保证人权的权益法案是几年后才补充进去宪法的;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联邦制的特点: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平稳和制约 3. 联邦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 年,美国南方发动叛乱,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 爆发; 林肯总统领导美国人民依法平定叛乱并取得成功;南北战争爱护了国家统一,废止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确立联邦法律的至上原就:南北战争终止后,国会通过宪法 14 条修正案,各州法律听从联邦法律的原就;【美国总统共和制的权力运作方式】名师归纳总结 国家元首权力机关统地位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第 15 页,共 40 页总国家象征、军政最高首脑行政独立,拒绝国会提案政府首脑总统国家的权力中心任命大法官-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行政机关总统及内阁最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国会(参、众两院)最高立法机关立法独立, 弹劾总统、 2/3 多数通过被拒绝提案,同意大法官任命司法机关联邦法院最高司法机关司法独立,审查行政立法行为【比较英国、美国两种政体的异同】项目英国美国比较项不国家元首国王总统产生方式、任期、位置、与立同政府首脑首相总统及其内阁和其他机构法机关的关系点行政机关责任制内阁产生方式、与立法机关的关系立法机关议会(上下两院)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方式、位置相同点(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指定选考】近代社会的民主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美国的独立宣言1. 背景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北美大陆思想家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人的宣扬 2. 内容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洲 13 个殖民地正式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合众国;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就阐述独立的理由,阐述新国家的基本原就;3. 意义独立宣言第一次在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使启蒙思想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三.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 法国大革命 背景: 封建制度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2. 法国政体的演化 3.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 年)建立途径: 议会斗争和立法 最终确立 :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宪法)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1875 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从法律上使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共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进展;【指定选考】近代社会的民主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的人权宣言1. 背景 法国大革命前,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进展;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剧烈要求转变政治上的无权位置;因财政困难而迫使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成为大革 命爆发的导火线;资产阶级改三级会议为制宪议会,1789 年制宪议会颁布了闻名的人权宣言2. 意义 人权宣言阐明白人权、民主、公平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表达了摧残封建君主专制的 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特色 推动了欧美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进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背景: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进展,但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严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过程 :1864-1870 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民族统一 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