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新2[1].doc
-
资源ID:28091034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新2[1].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新论 通江县碧溪小学_马希兵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 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一首次发现或超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通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一、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那么怎校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答案是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里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人、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因此,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后,有一个活动课你说我摆,就是用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摆你最拿手的东西,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我要把要求说完,还挂出了一些参考图,让学生看图摸仿,并提示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创新。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过了十分钟,我请一组一组的同桌不来表演。其中有一组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摆一个小狗吃骨头,先摆一个长方体,再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体短的一面的前面,当小狗的嘴巴,然后把2个小正方体放在小正体的上面当作眼睛,最后把圆柱体放在小狗的嘴巴前面当骨头。乙表演以后说:我们摆的是4 人抬轿子,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的上面,还有一个球放在上正方体的上面做轿身,小棒放在大长体的两侧做轿竿,最后用4个小正方体作4个小人抬轿子。还有许多动物啊、房子啊、恐龙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还有各种图形,和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同学们在玩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玩何乐而不为呢?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这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地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基础,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或扩张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重点是在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产生转移作用,如对一个题目,学生可能想出多种解法,思维是多方向的,由于转移作用,可能得出新颖方法、结论。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核心是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如:“1?”经过发散式思维,可获得不同答案:1+01(运用加法);100991(运用减法);1×11(运用乘法);11÷111(运用除法);4/51/5=1(想到了整体1);运算中的发散思维要有大量丰富的知识,才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发散越广越灵活。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通过一组算式。设计发散思维训练题:在七个算式中,找等式做朋友:(1)(73)×4;(2)8×28×3;(3)7×43×4;(4)3×76×4;(5)8×(23);(6)3×66×7;(7)(37)×6。学生可以找到三组等式作为手拉手朋友,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给没有朋友的第个算式找个朋友?”此时,学生的求异思维异常活跃,运用逆向思维法改题,创造条件。使××这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有的学生说把“”改成“”,有学生说把“”改成“”,又有的说把“”改成“”一共说出了七八种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不同思维去解决同类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应用题中:一题多解、同解变形、恒等变形都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一年级讲“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面前摆着二枚五分硬币,五枚二分硬和币,十枚一分硬币。师问:“要拿出一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怎么拿?”这样教学使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启发学生比较异同,促进了学生思维变通、独创和灵活性。四、引导探索思考,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造思维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倡导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作基础,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探索,做到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真正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从而获取新观点、新认识、新途径、新方法等。当然这种“疑”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地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最好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古人说:“学贵知疑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认识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积极思维。可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也只有当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候,创造才有可能实现。五、诱发创造思维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进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 ),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以。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为了培养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才,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