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2.doc
-
资源ID:2811820
资源大小:337.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2.doc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9页,其中问卷8页,答卷1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a=40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B.加热能杀死H7N9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等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D.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在人体内不断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3种溶液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2 g CaO2晶体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总数为0.3 NAB0.1 mol/L NH4Cl溶液中Cl-离子数目为0.1 NAC反应3H2(g)N2(g) 2NH3(g)H92 kJ/mol放出热量9.2 kJ时,转移电子0.6 NAD0.1 mol H2O2分子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3 NA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且能合理解释事实的是( )A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 CaCO3+CO32+H2OB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s)+CO32= CaCO3(s)+ SO42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Cu:Fe3+ Cu= Fe2+ Cu2+D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 Al(OH)3+3H+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B.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乙烯和苯加入溴水中,都能观察到褪色现象,原因是都发生了加成反应D.分子式为C2H6O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7、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CHAt非常不稳定 DI2 可以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8.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 K+、Al3+、Cl-、SO42-B. 含有大量NH4+的溶液: Na+、S2-、OH-、NO3-C. 通有足量NO2的溶液: K+、Na+、SO42-、AlO2-D. 强酸性溶液: Na+、Fe3+、NO3-、Cl-选项ABCD实验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分离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从Na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除去乙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装置或仪器9、 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A、B一定都是气体CD一定不是气体 DC可能是气体10欲实现下列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向乙二酸溶液中滴加2 滴KMnO4 溶液B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C铝可以从铜盐溶液中置换铜将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D检验蔗糖是否水解取蔗糖溶液,加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取少量溶液,加入银氨溶液加热11、高铁酸盐是一种高效绿色氧化剂,可用于废水和生活用水的处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制备高铁酸盐较好的方法为电解法:Fe+2H2O+2OH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己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电源的正极 B.阳极电极反应为Fe-6e-+4H2O= FeO42-+ 8H+C.电解过程中,需要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11.2L的H2生成12. 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 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 b,且a点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8.7mol/LCpH7时溶液中c(HA)>c(Na)c(A)> c(H)c(OH)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 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14.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0.10.20平衡浓度/molL-0.050.050.1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15、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硫、氮,燃煤产生CxHy、SO2等大气污染物,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煤的气化获得的水煤气( 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绿色燃料甲醇。已知: H2O(1) = H2O(g) H1= +44 .0kJ/molCO2(g)+H2(g) = CO(g)+H2O(l) H2=-3.0kJ/molCO2(g)+3H2(g) = CH3OH(g)+H2O(g) H3=-58.7 kJ/mol写出由CO与H2制备CH3OH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2)甲醇和CO2可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简称DMC) ;2CH3OH(g)+CO2(g) CH3OCOOCH3(g)+H2O(g) H4<0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编号)。A.V正(CH3OH)= 2V逆(H2O)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C.容器内压强不变D.CH3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3)利用甲醇可制成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A极是_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是_。该电池不能在高温下工作的理由是_。(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16、 I、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填化学式)电解质溶液Y是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2) 用两个铂丝做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在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II、用甲醇燃料电池作为直流电源,设计如图装置制取Cu2O,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铜电极为 (填“阳极”和“阴极”)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17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硫酸、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醋酸铵、硫酸铵、硫酸氢铵、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 。(2)、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 。(3)将、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为 _ (填“>”、“<”或“=”)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和_。溶液中c(CH3COO)n(OH)n(H)_ mol。18、I硼位于A族,三卤化硼是物质结构化学的研究热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三氯化硼(BCl3)可用于制取乙硼烷(B2H6),也可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查阅资料:BCl3的沸点为12.5 ,熔点为107.3 ;2B6HCl2BCl33H2;硼与铝的性质相似,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设计实验: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氯气和单质硼反应制备三氯化硼: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粉末与浓盐酸发生的反应可替代A装置中的反应,而且不需要加热,两个反应的产物中锰的价态相同。写出高锰酸钾固体粉末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式: 。(2)E装置的作用是 。如果拆去B装置,可能的后果是 。(3)三氯化硼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硼酸(H3BO3)和白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 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点燃D处酒精灯 先点燃D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同时点燃A、D处酒精灯(5)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简易实验,以验证制得的产品中是否含有硼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 (填化学式)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含有硼粉;若无气泡产生,则样品中无硼粉。II(1).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的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6)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用0.01 moL/L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能够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0.01 mol/L稀盐酸时,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直接量取浓盐酸B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C滴定结束时,读数后发现滴定管下端尖嘴处悬挂有一滴液滴D滴定过程中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附着的盐酸冲下 19.石棉尾矿主要含有Mg3(Si2O5)(OH)4和少量的Fe2O3、Al2O3。以石棉尾矿为镁源制备碳酸镁晶体(MgCO3nH2O)的工艺如下:已知“焙烧”过程中的主反应为:(1)写出焙烧产物NH3的电子式 。(2)为提高水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任写一条),“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3)“调节pH除杂”时,需将pH调至5.0,则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此时溶液中的c(Fe3+)= (已知KspFe(OH)3=4.010-38)。(4)“沉镁”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沉镁”时若温度超过60,将产生较多的碱式碳酸镁杂质,原因是 兵团五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参考答案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5 DDCBB 6-10 BBDBA 11-14 CDCC二、非选择题(共58分)15题(14分) (1) CO(g)+2H2(g)=CH3OH(g) H=-99.7kJmol-1 (2分) (2) ( 1分) AC (2分) (3) 负极 (1分)CH3OH-6e- +H2O=6H+CO2(2分) 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2分)(4)2nB/5tBmol(Lmin)1(2分)b c (2分)16、 I(9分)(1) Cu (1分) AgNO3 (1分) Cu-2e- =Cu2+ (1分)(2) CH4 - 8e- + 10OH- = CO32- + 7H2O (2分) 增大 (1分)II 阳极 (1分) 2Cu +2OH- 2e- =Cu2O + H2O (2分)17、(11分)(1) (2分) (2) (2分)(3)>(1分) C(Na+) = C(CH3COO) >C(H+) =C( OH-) (2分) (4)CH3COOH 和 CH3COO (2分)0.006 (2分)18、(12分)I(1)2MnO4- + 10Cl- +16H+ =2Mn2+ +8H2O+5Cl2 (2分)(2) 冷却和收集三氯化硼 (1分)硼粉遇氯化氢反应,产生氢气,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易爆炸(3) BCl3 + 3H2O= H3BO3 + 3HCl (2分)(4) (1分) (5)NaOH (1分)II (1)D (1分) (2)A C (2分)19(12分)(1) (1分)(2)将焙烧渣粉碎或加热或搅拌(2分),SiO2(1分)(3)Fe3+、Al3+ (2分) ;4.010-11mol/L(2分)(4)Mg2+2HCO-(n-1)H2OMgCO3nH2OCO2(2分),升温促进Mg2部分水解或升温促进Mg2水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