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

    • 资源ID:28119226       资源大小:1.48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

    2014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配套 专题十七矛盾观与创新观考情分析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其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辩证否定为高频考点。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题组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ABC D2(2013·高考浙江卷,27)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A BC D题组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2013·高考广东卷,33)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4(2013·高考江苏卷,30)漫画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题组三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5(2013·高考安徽卷,11)下面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A BC D6(2013·高考四川卷,1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 BC D题组四主观题72013·高考浙江卷,40.(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年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GDP(万亿元)20062 5663 00321.620084 490461631.420106 6547 06240.2201210 24250.8材料二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82013·高考海南卷,2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大为不同。 材料一由于气候变迁,甲县的耕地沙化严重。为防止土地退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利用泡桐树适应性强、扎根较深、生长迅速等特性,探索出农作物与泡桐树间作的耕种模式,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又促进了农作物增产。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县已经将46万亩(1公顷15亩)沙化土改造为良田,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8%提高到现在的20.16%,主产作物小麦亩产增收15%至2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激发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材料二乙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粮,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该县为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计划五年内植树50万亩(约占该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13年一年要完成植树10万多亩。为此,县政府制定了实现“森林增长”的实施意见。由于适宜造林的土地并不多,为了完成任务,一些乡镇以每亩一年600元左右的价格将已种植小麦和油菜的耕地流转出来植树。有的是农作物与树苗间种,有的是直接将地里的油菜、小麦全部刨掉栽上树苗。这种做法既改变了土地用途,影响了粮食生产,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受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质疑。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异。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异的原因。备考指津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说明中央要把“八项规定”制度落到实处,令行禁止、不搞例外,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打擦边球的必要性。(3)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4)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我党反腐败斗争形势、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党在反腐败问题、经济发展方面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宣传思想工作为什么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6)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7)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本专题高考命题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均有可能出现,且结合其他专题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综合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对立与统一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特点本质生产关系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主干整合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表现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条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原理内容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易混提醒1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2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两层含义(1)从存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从性质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易错点拨1“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点拨:“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因此,“统一”和“对立”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与“对立”。“对立”和“统一”指的是矛盾双方存在的关系,而非矛盾双方本身。2矛盾越少越好点拨: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点拨: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点拨: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不可能斗争。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点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命题预测预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如左图是一只癞蛤蟆,如果把它逆时针转动90°(如右图),则是一匹骏马。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对同一事物有多个真理性认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人们的认识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ABC D预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曾提出一个“鸡三足”论的哲学命题,他认为鸡除了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二足”外,还有另一只是名称和符号的“足”,所以对鸡来说共有“三”只“足”。公孙龙的论断()认同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否定了意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 BC D考点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干整合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别外延主要矛盾是与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与“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内涵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方法论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联系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特别提醒】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两点中包含着重点,两点离不开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两点之外的一点,重点离不开两点,离开重点谈两点和离开两点谈重点都不是辩证法的观点。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2矛盾分析法的内容(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两点论、两分法看问题。(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易混提醒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外延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内涵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容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论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联系复杂事物包含的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都是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在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中由于地位作用的不平衡可分为主次矛盾,由于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的不平衡可分为矛盾的主次方面。二者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都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指我们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范畴属辩证法的范畴属唯物论的范畴侧重点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而“实”则强调从客观规律出发哲学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联系二者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渠道,从根本上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深刻表现和必然结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易错点拨1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点拨: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2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点拨:首先解决的矛盾,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时需要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好主要矛盾。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点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矛盾的次要方面能够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总体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命题预测预测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3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 BC D预测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当根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一刀切。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C D考点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主干整合1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当中包含着肯定,肯定当中包含着否定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是联系的中断2.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原理内容方法论结论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新意识是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共同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发展。第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易错点拨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点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2创新就是否定一切点拨: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点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创新能否促进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守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命题预测预测一辩证的否定观5俄罗斯名言说:“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这启示我们()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双方向相反方向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A BC D预测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6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A BC D1.如何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要求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在处理问题时则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把握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创新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辩证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3)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积极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2013年9月9日,第五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共享的资源、共同的家园。在这个承载着70亿人的“村庄”里,“自由意味着秩序”。自由和秩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离开了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越追求自由,就越需要秩序。”他倡导中英双方共同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鲁炜指出,中国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始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希望在网络安全、网络反恐、网络执法、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共同筑牢网络安全底线;他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秩序,让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服务各国发展、服务全人类。多维视角(打开思维之窗!)生活与哲学角度问题一:你是如何看待自由与秩序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1)自由与秩序具有对立性:自由强调的是主体个性的发挥,而秩序强调的是有序状态的建立与维持。(2)统一:自由和秩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离开了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3)片面强调自由或片面强调秩序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在网络自由的同时,自觉地承担维护秩序、捍卫秩序的责任。问题二: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在网络安全、网络反恐、网络执法、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应如何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分析:(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共同为之努力。(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分析和把握国际互联网合作的新形势。(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经济生活角度问题:结合材料,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各国要积极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的理由。分析:(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只有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才能促进国际互联网健康发展。(2)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只有积极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才能使互联网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共享的资源、共同的家园。政治生活角度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自己的网络自由。分析:(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网络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和秩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离开了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行使网络自由,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行使网络自由,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政府及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对互联网持有的态度。分析:(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政府的职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能够使互联网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共享的资源、共同的家园。(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治理互联网存在的问题,才能让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造福人民。(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倡导中英双方共同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希望在网络安全、网络反恐、网络执法、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共同筑牢网络安全底线,符合中英等国家的共同利益。(5)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新秩序。(6)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实力量。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化交流合作,共同筑牢网络安全底线,让互联网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地服务各国发展、服务全人类,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文化生活角度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始终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分析:(1)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才能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经济安全。(2)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问题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构建互相尊重、信息共享、传播正能量、文明和谐、维护安全、依法治理的互联网秩序。分析:(1)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公民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1在英国,“绅士”是讲文明、守秩序的典范。在中国,我们有一个与“绅士”相一致的称谓,叫“君子”,君子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2要清醒地看到,网上还存在大量不良信息,特别是那些色情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不涤清互联网上的“污泥浊水”,必将影响社会风尚,影响未成年人成长。这是因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过程有能动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贯通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ABC D3互联网是全球共用的信息平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面对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侵犯隐私等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安全问题上“独善其身”。这是因为()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D寻求国际合作是各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完成作业:专题十七专题十七矛盾观与创新观_2014高考导航_【真题回放】1【解析】选A。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科学地评价学生就必须认清学生的特点,即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故入选;夸大了科学评价的作用;材料中评价学生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说法错误。2【解析】选A。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过去”与“现在”的问候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收入的增加,这是物质的原因,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载体,正确;“过去”“现在”是不同的发展阶段,正确;实践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独立于社会意识之外,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不是如影随形的,错误。3【解析】选C。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有机结合”“不能偏废”。材料既强调了一国原则,又强调了尊重两制差异;既强调了维护中央的权力,又强调了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既强调了内地的坚强后盾作用,又强调了港澳自身竞争力,这集中体现了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C项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项表述不准确;B项强调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哲学揭示了世界上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通的规律,D项错误。4【解析】选C。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漫画标题如此修理。漫画中水管破裂致使水流一地,修理者只是使水流进马桶而没有真正地解决水管破裂这一关键问题,启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漫画中的事物是复杂事物,不是简单的一个矛盾,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5【解析】选D。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漫画中文字的寓意,体会其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漫画告诫人们不能一味地模仿,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观点错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否认了矛盾的同一性,错误。6【解析】选C。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否定,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题眼是“使用手机成瘾”“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本题主要考查怎么办,要正确看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过度使用手机危害性大,但手机控制社会不符合事实,错误;题干说明要适度使用手机,防止因过度使用带来危害,同时对手机功能的拓展要持辩证否定态度,正确;创新科技,不会消除人性的弱点,错误。7【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对立统一观点的基本内涵,然后据此审读材料,由经济建设会消耗一定的能源和资源,分析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斗争性;同时,由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出两者之间存在同一性。【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十七 矛盾观与创新观.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