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生物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28128680
资源大小:36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生物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3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4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S区BW区CV区DH区答案C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故选C。5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答案A解析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变为内正外负,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 B C D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表现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二、非选择题7下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2)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_或_,这些物质可与作用改变_的离子通透性;结构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_有关,结构_的形成与细胞器_有关。(3)维持Na、K浓度的细胞内外的差异,与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4)若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于A,B_于B。答案(1)(2)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突触后膜核糖体突触小泡高尔基体(3)线粒体(4)小大8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到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答案(1)低于(2)钾通道(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解析(1)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Na低于细胞外,但K高于细胞外。(2)图2中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外流。(3)若传出神经受阻,则刺激a处,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能 力 拓 展一、选择题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解析在这一反射中,人并没吃到酸梅,而是想到了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整个再现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的效应器是唾液腺。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直接刺激是看到酸梅后再现的体验,从来没吃过酸梅的人看到酸梅一般是不会分泌唾液的。整个反射是一条件反射,包含多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在经过突触时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有完整的反射弧和相应的刺激才能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D错误。3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答案A解析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大脑皮层,就不能形成感觉,因此局部麻醉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4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细胞膜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而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由“兴奋点”同时向两端传导。5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刺激C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6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解析膝跳反射是一种低级反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不参与。7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思维准备”的核心在于大脑皮层产生的意识,因此该题说明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节作用。8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C内的递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内环境D处的神经冲动会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答案B解析兴奋在bc的传递过程中,处的电位变化为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所以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即由bc。二、非选择题9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1)给神经元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进入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C处能测得膜电位的变化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前一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的膜(突触后膜)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方向传递。肌肉作为一个效应器,与神经元的接头类似于突触,只能由神经元传向肌肉。10如图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F处的结构名称是_,在该处发现的信号转变是_。(2)B的神经纤维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4)现切断处,在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答案(1)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反射神经递质(3)外负内正(4)D、E11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是/否)。(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次。(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_。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c点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答案(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是(2)1(3)否a有ce解析(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分泌过程需要消耗ATP。(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刺激甲图中的e点后,只有d、c点兴奋,即电流表只能偏转一次。(3)由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若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当药物投放在b处时,则刺激a点,肌肉没有反应,刺激c点,肌肉会发生反应;若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当药物投放在d处时,刺激c点时,肌肉没有反应,刺激e点时,肌肉有反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