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教室]豆豆未来教室幼小衔接.docx
豆豆教室豆豆未来教室幼小衔接 哥伦比亚自从1808年一位牧师将咖啡引入哥伦比亚以来,该国已经是继巴西后的第二大咖啡产国,出品的大部分都是高品质水洗豆,而且规定出口的豆中3000颗里不能有超过20颗杂质豆。 这个国家拥有近百种不同的生态地貌,每区的豆子都有各自特性。哥伦比亚咖啡产区大致可分为南、中、北三大区,主要集中于气候温和潮湿的安第斯山脉。不同海拔和纬度造就了多样的气候,因此这里整年都是收获季节,不同种类的咖啡在不同时期相继成熟。越靠近赤道,咖啡种植度越高,收获得也早,那里的火山灰土壤让豆子特别香浓;而靠中部的咖啡生长海拔低些,当地的沉积岩土壤给咖啡带来了特别的花香。 如果将浓烈的巴西咖啡比做咖啡中的硬汉,哥伦比亚咖啡就是温柔的美女。在这片山地黑土间精耕细作种植出的咖啡,有着平衡而温和的特性:它质感浓郁,但不及苏门答腊豆浓,香味丰富有层次,但不像牙买加蓝山那么明显;有明快的酸味,但不像安提瓜豆般逼人。总之,它会让人想起焦糖布丁、坚果、甚至奶油煎饼,那种甘美的口感令人回味,不但适合单品,也是调制综合咖啡的好原料。 危地马拉 这个处于中美洲的小国,有着极为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根据海拔、土壤、降雨量和温度的不同,它一共分为八个阿拉比卡咖啡产区。 安提瓜(Antigua)是最知名的咖啡产区,产出的咖啡湿香丰富,口感均衡,甜度高。这个山谷被三个火山包围着,拥有肥厚的土壤,凉爽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经常喷发的火山带来了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土壤中的浮石也是保持湿度的最佳载体,抵消了当地降雨少的缺点。而这里浓密的树林抵御了偶尔降临的霜冻,保护了咖啡的生长。 其他产区还有巍巍高地HighlandHuehue、艾卡特南高山谷AcatenangoValley、圣马可火山VolcanicSanMarcos、传统阿堤德兰TraditionalAtitlan、法拉强斯平原FraijanesPlateau和新东方NewOriente。每个地区的咖啡都带有独特的个性,但它们极为多变,不能单纯从产地判断风味,一定要仔细品鉴过才能确定。 肯尼亚 肯尼亚最主要的咖啡产区都集中在肯亚山附近(AberdareRange,Kisii,Nyanza,Bungoma,Nakuru和Kericho)。肯尼亚山的高海拔、周围的酸性土壤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在顶级的肯尼亚豆中,你可以尝到辛辣的酒酸味、透着丰厚甜味的余味和黑醋栗的香气。它的口感极为均衡,质感丰厚,但如果你不喜欢酸味的话,肯尼亚咖啡未必适合你。 肯尼亚的咖啡豆是以大小来分级的,最大的为AA,然后为A和B,以此类推,和产地和品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同样是AA级的豆子,品质和特性可能相差极大。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高原相传是咖啡的发源地,拥有非常适宜咖啡生长的地理人文环境:主要种植区位于海拔1100米到2300米之间的南部高地,红色疏松的土壤排水良好,带着微酸性;大部分咖啡树采用人工护理,使用有机肥,少用杀虫剂和除草剂,使产出的咖啡品质极为优良。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个头较小,味浓,有着葡萄酒一样的酸味。其中三种最主要的咖啡豆是哈拉尔Harrar、金比Ghimbi和西达摩Sidamo(Yirgacheffe)。 哈拉尔位于埃塞俄比亚东方高地海拔两千米的高处,豆子多为小农场所产,烘培时有强烈的巧克力气味,口感狂野带酸,有丰厚的质感,是非常典型的摩卡风味,和最好的也门摩卡不相上下。 苏门答腊 苏门答腊产出的咖啡,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顺滑、香气最复杂和浓烈的一种。得益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覆盖满蕨类的黏土高原,这里产出的咖啡非常浓稠,带着苦香,余味中有一点甜,其低沉阴暗的药草气息会萦绕在喉间久久不散。 最好的苏门答腊咖啡被冠以“曼特宁”Mandheling和“林东”Lintong,一般生长在南部海岸的内陆。世界上最昂贵的“猫屎咖啡”(kopiluwak)在这里也能找到。 不少咖啡控们特别推崇一种“陈年苏门答腊豆”AgedSumatra。这种豆子就像咖啡中的普洱茶,起码在产地存放了三年到十几年才上市。这种处理方法使其酸涩成分熟化成糖分,酸性降低,芳香减少,味道变得圆润甘甜,因而带来了一种粘稠似糖浆的丰厚口感。但不成功的陈年苏门答腊豆,就是一场灾难了。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