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章末检测(三) 北师大版选修1.doc
-
资源ID:28129508
资源大小:232.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步步高】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章末检测(三) 北师大版选修1.doc
章末检测(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鲜卑民族创造了北魏文明,北魏融入了中华文明。透过右图能获 知 ()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北魏是“马 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北魏时实 行民族压迫政策A BC D2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3445年,陕西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参加者有汉族、羌族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这表明 ()北魏采取的政治经济制度非常落后各族人民要求北魏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北魏政权面临着深刻的危机黄河流域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A BC D4“窃见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5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 ()取代了宗主督护制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A BC D6(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改革面临层层阻力7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A BC D8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D颁布均田令9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书中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成,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11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二、非选择题(第13题17分,第14题17分,第15题18分,共计52分)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北魏骑马武士俑 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3)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4分)(4)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不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7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10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8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6分)(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答案1D 2D 3B 4A 5C 6A 7C 8D 9A 10C 11A 12A 13答案(1)说明: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土地制度:均田制。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3)措施: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4)共同点: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14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15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