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议论性散文含解析.doc
古代议论性散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贫穷落魄的多。儒林外史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吴敬梓真是把_的知识分子写活了。没有中举前的周进和范进等的形象真是刻画得_,至今还_。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中国诗文和老百姓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痠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输,他们也就“涅槃”了。然而他们却_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他们称这个为“骨气”。( )。要举实际例子的话,那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就是这样一个人,结果被曹操假手黄祖给砍掉了脑袋瓜。近代有一个章太炎,胸佩大勋章,赤足站在新华门外大骂袁世凯,袁世凯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钦赠美名“章疯子”,聊以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穷苦潦倒 入木三分 栩栩如生 偏偏B.穷苦潦倒 力透纸背 惟妙惟肖 偏偏C.一穷二白 入木三分 惟妙惟肖 恰恰D.一穷二白 力透纸背 栩栩如生 恰恰【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穷苦潦倒:走投无路,十分不如意。一穷二白:形容基础薄弱根据语境,应用“穷苦潦倒”。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人的见解、议论、分析得深刻力透纸背:形容书法绘面笔力遒劲有力。后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炼。根据语境,应用“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偏重于精妙肖似。根据语境,应用“栩栩如生”。偏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恰:刚好,正。根据语境,应用“偏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批中国历史上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B.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C.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D.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一批”语序不当,“决不会没有”否定不当;C项“决不会没有”否定不当;D项中途易辙,在“贪无立锥之地”前加上“他们”。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骨气”同“面子”一样,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B.“面子”同“骨气”一样,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C.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D.同“骨气”一样,“面子”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D项将句子的语意变成了对“面子”一词的强调,与整段意思不符,可先排除;A项语意强调的是“是无法译成外文的”,下文“要举实际例子的话”证明的是“骨气”是国粹,两者语意不衔接。4.下面是中国基础教育学会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答:【答案】徽标为圆形,外环上为“中国基础教育学会”的中文和英文;里面由太阳、双手及学会的英文缩写构成。双手托起太阳象征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关爱。整幅图有教育学生、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寓意。【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重三个方面:构图的要素、要素的象征意义、图形的整体意义等。分析这些内容应明确这是什么的徽标,其上有什么图形等。所给图片是“中国基础教育学会”的徽标,这就告诉我们构图要素和寓意都要与“基础”“教育”联系。里面的圆可以看成太阳,圆外两个对称的图形可以想象成双手,这样构图的要素就是“双手”“太阳”等。而寓意方面可联想教育学生、让孩子快乐成长等内容。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冬季成了不少皮肤病发作的高峰期,_。首先,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其次,冬天人体新陈代谢缓慢,流汗较少,_,皮肤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还有_,皮肤处于干燥的环境,再加上较频繁的洗澡,皮脂被冲淡,导致皮肤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现龟裂,易受到外界刺激。【答案】这有多(三)方面的原因; 没有了汗液的保护; 冬天气候比较干燥【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关注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综合语段内容可知,主要是讲“皮肤 病”发作的原因;处,根据“流汗较少”“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等可知,主要是讲皮肤失去汗液的保护;处,结合“皮肤处于干燥的环境”可知,主要是讲冬季气候干燥。二、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69题,每题2分;第10题9分。共计17分)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景,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选自墨子·修身第二)【注】谮慝:恶意的诽谤。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战虽有陈陈:同“阵”,阵法。B必察迩来远 来:招徕。C名不徒生 徒:白白地。D其唯圣人乎 其:难道。【答案】D【解析】其:恐怕。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B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C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D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句意、句式和虚词标志断句。“也”是句末语气词,在“也”后断开,排除B项。“贫则见廉”与后文“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等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在这四个句子之间断开,排除C项。在“反之”后断开句意不通顺,排除D项。8.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勇为本焉君子察迩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多力而伐功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君子以身戴行者也ABC D【答案】D【解析】不是。所以凡有的项都不能选。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答案】B【解析】应为从他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就能看出来。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译文:(2)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译文:【答案】(1)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2)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参考译文】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根本;办理丧葬虽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身边的人不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远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外交往;办事有始无终,就不要追求多种事业;一个事物都弄不明白,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人。君子能够明察左右,左右的人也就提高自己的修养。君子看到左右的人非但不能修养品行,还要诋毁自己,就反躬自问,这样他们的抱怨和诋毁之言减少,品行也得到修养提高。不听谗害他人的话,不说恶毒的话,不存心害人。这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施展其伎俩。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增强,志愿日益广大,修养更加提高。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时要表现他的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活着时显示出关爱之心,他人死时为别人表达哀伤之情,这四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存在心底的是无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是无限的善良。(让以上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时仍不肯放弃,恐怕只有圣人了吧!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拥有财富却不能与别人分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不信守原则,不遵守正道,不明辨是非,不值得与他交游。内在品质不能牢固确立,结局必定危险;有雄心而不能持久,以后一定懒惰。水源浑浊则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则名誉必损。名声不会凭空而生,名誉也不会自我长成,功成名就,名誉不可以虚假,这都要反问自身。追求话说得好听但行为迟缓,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被人听取;花了很多的力气却夸耀功劳,即使辛苦也不一定能实现意图。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大功劳,这样就名扬天下了,言语不求多,但求说得机智,不求文采华丽,但求说得明确。没有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己又懒惰,那就事与愿违了。善不发自内心就不能长久,德行不从自身辨明的,就不能坚定贯彻。名声不会轻易得到,树立名声不能取巧。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那种只是想着谋利,不顾名誉,这样可以为天下贤士的,是从来没有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熙宁转对疏曾巩 准御史台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臣愚浅薄,恐言不足采。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图天下之事,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然且将岁余,未闻取一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之少乎?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易曰:正其本,万事理。故臣以谓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而已。得之于心者,其术非他,学焉而已矣。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故孟子以谓学焉而后有为,则汤以王,齐桓公以霸,皆不劳而能也。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诚能磨砻长养,至于有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也。能尽天下之理,则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无以累其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无以蔽其外。夫然则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邪说之所不能乱也。如是而用之以特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学,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逾距,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选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B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C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D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答案】C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B臣僚,古代指辅佐君主的文臣武将。C转对,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D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后来也用来称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两位贤君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臣子直言进谏的必要性和君王虚心纳谏的必要性。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评了当朝统治者虽然要求臣子进谏,却不采纳的事实。C作者认为想要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弊端,对君王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奏效。D作者列举了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傅说、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2)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答案】(1)还是因为请教询问的事情,仅仅是延续历代的旧有惯例,而不必探求其实质呢?(2)那么积聚起很小的东西就一定会发展到博大,积聚起细微的东西就必定会发展到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