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同步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28137491
资源大小:81.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同步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23 马 说姓名_班级_成绩_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0=10分)祗辱( ) 骈死( ) 槽枥( ) 千里称也( ) 一食 ( ) 尽粟( ) 一石( ) 食马者( ) 不外见( ) 无马邪( )二.填空(1×11=11分)马说作者_,字_, _代_家。为_之一。本文选自 中的 。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伯乐”指_;“食马者”指_。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13=13分)1. 故虽有名马_ 2祗辱于_ 3骈死于 _ 4. 或尽粟_ 5. 不知其能千里_ 6是马也_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 8. 策之不以其道_ 9. 不能通其意_ 10. 执策而临之_ ,_11.不以千里称也_四一词多义(1×13=13分)策之不以其道_ 执策而临之_ 虽有千里之能_ 安求其能千里也_安求其能千里也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其真无马邪_ 其真不知马也_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 马之千里者_策之不以其道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不以千里称也_ 策之不以其道_ 能以径寸之木_一食或尽粟一石_ 食之不能尽其材_一食或尽粟一石_食不饱,力不足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_不以千里称也_ 其真不知马也_安求其能千里也_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五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3×4=1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_通_,_ 才美不外见_通_,_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_ 其真无马邪_通_,_六理解默写(2×8=16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8.全文的主旨句是:_七翻译句子(2×3=6分)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八问答题(19分)1千里马本来就是存在的,可作者为什么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分)_2本文第三段写出了“食马者”怎样的特点? (3分)_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_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5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4分)_1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和爱护,千里马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书法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2愚昧无知,自以为是4.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3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没。5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