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
资源ID:28142422
资源大小:19.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永远也不会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围绕课改精神,我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老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注入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的,严重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567576、675657、756765,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个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从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三、培养数学情趣,养成创新习惯 数学王子高斯认为:发现和创新比命题论证更为重要,因为一旦抓到真理之后,补行证明往往只是时间问题,许多数学家总结发现真理的过程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大胆猜想,严格论证”,爱玩好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儿童的天性,这一认知特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而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或是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急于传授大量的知识,或是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做课前精心准备,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这一客观认知规律,注重空洞无味的说教,极大地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厌学到爱学,从学会到会学,让自己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快乐中获得新知,习惯成自然。 四、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精神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小组相互协作动手拼摆,很快就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方法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创新实践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数学应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由于是学生熟知的,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造是人类最高级、最宝贵、量重要的素质之一,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靠创造来推动的,而培养学生创造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教育局)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