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住宅配套公建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secret.doc
目 录1 编制依据31。1合同要求、设计要求31.2主要规程、规范31.3工程勘察报告3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2工程概况32。1工程建设概况32。2结构概况32.3工程特点43方案选择44土方开挖的准备44。1土方开挖机具准备44。2土方开挖技术准备54.3土方开挖进出场道路65施工方法65。1土方开挖65。2 地基处理85。3 基土钎探86土方开挖质量控制97土方开挖进度控制108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109 电缆及燃气管道保护方案129。1 确定位置129。2 现场督察129.3保护措施129.4 地上部分129.5 地下部分129.6 保护方法1310 应急预案1510。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510。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61 编制依据1.1 合同要求、设计要求1。1。1 海淀区*号住宅工程施工合同1。1.2 海淀区*号住宅工程各专业施工图纸1。2 主要规程、规范1。2.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2。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2。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1。2.4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2.5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1。3 工程勘察报告*号住宅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736060571)1.4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 工程建设概况工程名称:海淀区*号住宅工程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位于*村东北侧,*西侧,北京市*南侧,*号院内。工程规模:地上三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5670.16m2.工程用途:地上为住宅,局部为设备用房。2.2 结构概况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下二层,地上三层。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2。3 工程特点工程特点:施工场地狭小,工序多,工期要求急.3方案选择据*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2007年12月21日的勘察报告,勘察最大深度13.5m范围内的土层按地质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两大类,并根据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数据指标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进一步划分为4个大层。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分布情况摘要如下:人工堆积层包括杂填土层,本层揭露厚度0。32.5m;素填土1层,本层揭露厚度1.25.4m。残破积层包括碎石混粘质粉土层、粘质粉土1层,本层揭露厚度1。2m3.2m;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本层揭露厚度1。1m6.7m;粉质粘土、重粉质土1层,本层揭露厚度2.34.5m;碎石混粉质粘土层,本层揭露厚度0。33。1m。人工堆积土层、1层,其地基承载力。残、坡积层的地基承载力达到了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配套公建工程基底相对标高为13。81m,±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为73。650m.现场土方开挖量以现场实际测量工程量为准。4土方开挖的准备4.1 土方开挖机具准备考虑到本工程分期开工,综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计划土方逐个的分批开挖,根据开挖工程量的大小随时增加土方作业的机械设备.表4。1。1 计划人员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挖掘机司机22自卸车司机53辅助工人10表4。1。2 计划机具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备注1挖掘机1台2自卸车5台3铲车14水准仪15电子经纬仪16平锹104。2 土方开挖技术准备4.2.1 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探报告,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落实现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施工时做好开挖范围内管线交底。4.2。2 测量放线工作:根据给定的国家坐标点、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和建筑红线要求,引测到现场。放出基槽上口和下口的灰线,仔细核对并报监理部验收。4.2。3 土方在开工之前找好土方消纳点,确定行车路线,并做好遗洒扬尘措施.4。2.4 对投入使用的车辆、机械及时检查,看是否存在漏油、土方车遮盖是否严实,机械不带故障运转.4。2.5 了解开挖范围内地下障碍物、各种管沟情况,在现场准备防雨布、抽水泵等设施和物品,防止基槽开挖后被雨水浸泡.4.2.6 确定合理的人员组织和安排,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交底。4。2。7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并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4.2。8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4.2.9 土方开挖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书面、口头交底已做完。4。3 土方开挖进出场道路现场土方运输道路采用原有设计的小区道路作为车辆进出场道路,土方开挖时,北侧、西侧、南侧分五步进行开挖,第一步开挖深度为2m,待土钉墙强度达到70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每步开挖深度为1。5m,东侧分六步进行开挖,第一步开挖深度为1。5m,待土钉墙强度达到70%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每步开挖深度为1.3m。挖出的土及时外运。4。4 夜间挖土,基坑四周要有充分的照明设施,并提供安全防护标志及现场运输道路标志。配合施工人员、作业工10人;技术人员2人,做到及时清边,现场指挥。5 施工方法5.1 土方开挖5。1.1 土方开挖顺序5.1。2 运土施工挖土装车运至指定地点卸土5。1.3 挖土施工及技术要求5。1.3。1 土方开挖前,先由业主提供的放线控制桩位引线,结合开槽图施放开挖边线。挖时应根据测绘院给定的水准点和建筑总图的建筑物位置线进行机械开挖,开挖时不得碰撞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平面位置、水平标高,严禁超挖。5。1。3.2 用铲车平整现场道路,土方总体开挖方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土方开挖图见附页.5.1.3.3 槽底预留土层厚度为20cm。当机械挖土到设计槽底以上20cm时,其中上表10cm清理时,由测量人员配合共同进行,标高由水准测量控制,不许超挖,以免扰动下部持力地层。一台挖土机配合1015名工人、两名测量员;工人用平底锹清土,清除的土用铁锹直接推铲或用手推车运至挖土机回旋半径之内,由挖土机将土挖走。剩余10cm保护土待钎探验槽后由人工清走。5.1.3。4 对于土质为饱和粉土、砂质粉土的土层,开挖时控制挖深,一步开挖不宜过深,以免坍塌.5.1。3。5 挖土时注意周边管线,开挖浅部土层时,需有人跟铲作业,注意观察周边暗埋物的情况.5。2 地基处理本工程若遇特殊情况(如文物、古井、暗河、洞穴等)要及时上报,作相应处理;如果挖土时超挖,或基底土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也不能用原土回填,应按设计采取措施。5。3 基土钎探5。3。1 本工程在基槽挖完后,对地基需进行钎探,在施工中根据基槽宽度尺寸,绘制钎探图,其中钎探点应呈梅花型布置,点距为1.5m,钎探深度为2.1m.5.3。2 打钎:将直径25mm钎杆的探杆对准孔位,再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为50cm,将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5.3.3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钎锤数,钎完后利用杠杆的原理用麻绳绑杆,将探杆拔出,用红机砖盖孔并在上面标上孔号,孔号与钎探图标号一致。5.3。4 钎探完成后,按照孔顺序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的表格内。5.3。5 钎探完毕后,及时会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等约请设计、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进行基槽核验,对存在问题妥善处理后,立即组织下道工序施工,缩短晾槽时间。5.3。6 验收后,孔洞内灌沙;每灌30cm高应用钢筋捣实一次,全部完成后进行验收。5。3。7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在进行打钎前要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在打钎时进行监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发现相临探点锤击数相差过大,要在两点之间进行补打,确有问题应通知勘探部门进行检查。基土受雨后,不能进行钎探。6 土方开挖质量控制6。1 标高控制由于基础持力层直接放在槽底土层上,挖土时如控制不好很容易对下卧持力层造成扰动,因此在挖土时必须注意控制挖深.6。2 基坑开挖测量是关键工序,基坑太深,一旦测量有误纠正是困难的.坡度、边线、高程都要测控。特别是标高快到底时,不得超挖。先打上基底上方500线,然后边线到平面深度要打小标高桩,不但控制机挖而且控制人工清理。若有超挖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有关误差控制:基底标高:0,50。6.3 基坑内不考虑地下水影响。但必须防止地面雨水及污水涌入坑内,配备一台抽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6.4 边坡开挖时要控制坡度和深度,机械开挖应留有人工清理份额,然后再进行人工修整边坡,每开挖一步采用线坠、直尺、横杆测量坡度.并经常监督边坡状态,有问题时及时调整和处理或加固。6.5 基槽平整完后,进行地基钎探,并及时组织验槽进行垫层等下道工序施工。6.6施工中对轴线控制桩和高程水准点等加以保护,发现古墓、文物等及时申请有关部门处理。6.7 挖掘中管理人员要认真监察土层变化及边坡状态。6.8 最后一层土方要做好高程控制,严禁超挖,槽底预留20cm土由人工配合清挖。6。9 质量验收标准6。9。1 主控项目 标高 ±30mm;长度、宽度300mm;100mm。6.9。2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20mm7 土方开挖进度控制土方日挖量在30车左右,满足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的要求。如发现不能满足总进度要求,可随时增加机械设备和劳力。按照进度要求,计划开挖时间为: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工期2009年3月18日2009年4月17日30天8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8。1 工人入场前必须进行三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8。2 开挖深度超过1。5m,应设人员上下坡道和爬梯,以免发生坠落,开挖深度超过2m的,必须在边沿设两道1。21。5m高护身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8.3 任何人严禁在坑底休息。8。4 基坑上口周边用细石混凝土做挡水台,保证边坡稳定。8。5 夜间挖土时,要有足够的照明。8。6 土方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注意边坡是否有裂缝,一旦发现,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待处理和加固后,才能进行施工。8。7 开挖土方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机械伤人或坠土伤人,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准进行其他工作.8.8 基坑边1m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8。9 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8.10 挖土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8.11 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放坡。8。12 基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高度不低于1.2m。8。13 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马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攀边坡上下。8.14 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8.15 基坑清土时,应从中央开始,退向坑边,已清理好的地方不再上人。8。16 重物距边坡应有一定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不超过1.5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1m。8.17 挖土机也按规定离坡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车事故,一般距离不小于11。5m;8.18 坑上人员不得向坑内抛掷物品,避免物体打击事故.8.19 土方外运时,在门口设立清扫站,派专人拍实车上的土,扫干净车轮上的土,确保道路上无遗洒,并设专人洒水降尘。8。20 土方开挖时,禁止酒后作业,严禁嬉戏打闹,禁止操作与自己无关的机械设备。9 电缆及燃气管道保护方案9.1 确定位置施工有地上、地下电缆(含通信、信号和设备电缆)和燃气管道的地段时,要事先与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共同检查确认具体位置、深度和走向。9。2 现场督察施工时,要有设备管理单位所派的防护员或监护员在场,以防出现应急问题,可及时解决处理。9.3保护措施9。3。1详细阅读、掌握设计、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电缆、燃气管道图纸资料,并在工程实例实施前召开各电缆单位、燃气管道施工配合会议,收集电缆、燃气管道资料.对影响施工和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电缆、燃气管道开挖必要的样洞(开挖样洞时通知电缆单位、燃气管道监护人员到场),核对弄清地下电缆、燃气管道的确切情况,做好记录。9。4 地上部分9。4。1 凡是暴露在地上的电线、电缆、线盒、线柜等既有设施,在附近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刮碰,必要时要设围栏防护;9。4.2 卸料或运料时,不要挤压既有电线路,如必须压线时,要在线上设覆盖,不得使材料直接压在线上;9.4。3 如有空中线路,必须设专人监护,以防机械设备等刮碰.9。5 地下部分9.5。1 探明地下线路后,用人工开挖,确认其准确位置,并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当开挖深度接近电缆、燃气管道时,不得用镐刨,要用锹轻轻探挖,以免损伤电缆;9。5.2 地下所有电缆、燃气管道没有全部探明前,不得进行机械设备作业,包括推土机、挖掘机和铲车;9。5。3 地下电缆、燃气管道较密积的部位和电缆、燃气管道附近,不得用机械设备挖土,一律由人力施工。9.5。4 成立由建设单位、各电缆、燃气管道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电缆、燃气管道保护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检查电缆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9.5.5 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地下电缆、燃气管道保护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各级电缆、燃气管道保护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监护地下电缆、燃气管道,督促操作(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9。5。6 施工过程中发现电缆、燃气管道现状与交底内容、资料不符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电缆、燃气管道单位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作出统一结论前,不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 9.5。7 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事先制订好应急措施,配备好抢修器材,以便在电缆出现险兆时及时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9.5.8 一旦出现电缆、燃气管道损坏事故,在24小时内报上级部门和建设单位,特殊电缆立即上报,并立即通知有关电缆、燃气管道单位要求抢修,组织力量协助抢修。对人为损坏事故,要吸取教训并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9。6 保护方法9。6.1 悬吊法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管线采用悬吊法固定,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应不受土体变的影响。悬吊法中,管线受力、位移明确,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调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9.6。2 支撑法对于土体可能产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线悬空的,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支撑管线。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等;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结合永久性建筑物进行.9。6。3 土体加固法由于土体开挖或坍塌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加固.9。6.4 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对便于改道搬迁,且费用不大的管线,可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9.6.5 卸载保护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上及周围土体上的荷载减弱,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由于施工现场管线较复杂,位置难以确定,故以上五种处理方法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10 应急预案10。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1。1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加强宣传性防治,完善监测信息报告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原则: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强化培训,演练为主;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10。1。2应急组织10.1.2.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现场设*、*、*、*为四个分组长,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治组、后勤服务组和保安组。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工地发生突发性事故、事件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第一时间向110、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主管部门求援并报告传染病紧急情况。平时各小组轮流值班,值班时手机24小时开通.现场抢救组:*为组长,安全组全体成员及各班组为现场抢救组员;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医疗救治组:*为组长,办公室全体人员为救治组成员;职责:对于受伤人员视情况采取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和治疗;后勤服务组:*为组长,后勤组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都餐饮供应;保安组:*为组长,全体值勤人员为组员。职责:负责工地的保安工作,支援其他抢救组的救援和隔离工作,保护现场。应急组织成员的分工及人数分配根据事故现场需要可灵活调配。10。1。3突发事故现场处理10。1.3。1事故、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由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地对现场勘察做出有关记录,对事发现场进行测绘调查.10.1。3。2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非责任或破坏性行为)性质,写出调查报告。对事故的处理要采取“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训和改进的建议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上级有关部门批示。10。1。3。3事故的审结和结案。事故调查处理结论经有关部门批示后方能结案,对于事故责任人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的大小,分清主次予以应得的处分。同时建立事故档案,将处理的文件、图片、照片、资料及有关电子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起来。10。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0。2.1对发生的伤亡事故按下列程序处置迅速抢救伤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应急抢救小组人员分工祥见只能分工表)。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始状态。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认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造成掩盖真相。10。2。2组织调查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的单位领导人,应立即赶赴现场帮助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轻伤、重伤事故,有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社区(或者相当于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还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而与所发生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参加调查。10.2。3分析事故的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10。2.3.1通过充分的调查,查明事故的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事故调查分析的目的,通过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中接受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这是事故调查分析的宗旨.10。2。3.2事故分析的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GB644186标准附录,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伤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的责任者。10.2.3。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下手,逐步深入到见解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10.2。3。4事故性质通常分为三类: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破坏性事故.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由于人不可能预见或不可能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但是,对于能够遇见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造成的事故。对以确定破坏性事故,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检查破坏,依法处理。10.2。3.5根据对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根据事故的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意见。轻伤事故也可以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对于重大未遂事故不可以掉以轻心,也应严肃认真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10.2.3。6写出调查报告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有意见分歧,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反复研究,统一认识.若个别同志仍持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并在签字时写明自己的意见。10。2.3.7事故的审理和结案事故调查处理结论报出后,须经有关机关审批方能结案。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事故案件的审批权限,同企业的隶属关系及干部管理权限一致。县办企业和县以下企业,由县审批;地、市办企业,由地、市审批;省直属企业的重大事故,由直属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征得当地劳动部门同意,报省主管厅局批复.关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谁有责任,什么责任,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都要分清予以应得的处分.给责任者应得的处分是对职工的教育.事故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而这些财富要靠档案记载保存下来,这是研究改革的措施、进行安全教育、开展科学研究难得的材料。因此,要把事故调查处理文件、图纸、照片、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起来。事故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工伤亡登记表;职工的伤亡、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现场勘察资料(记录、图纸、照片等)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物证、人证调查资料;医疗部门对伤亡者的诊断结论及影印件;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的最后),要表明调查人的姓名、职务,并要逐个签字;企业或主管部门对其事故所作的结案申请报告;受处理人员的检查材料;有关部门对事故的结案批复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