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 简易通】(新课标)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 三级排查大提分训练 第4讲 细胞的代谢(二)(含2022试题含详解).doc
-
资源ID:28146262
资源大小:36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创新设计 简易通】(新课标)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 三级排查大提分训练 第4讲 细胞的代谢(二)(含2022试题含详解).doc
【创新设计 简易通】(新课标)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 三级排查大提分训练 第4讲 细胞的代谢(二)(含2013试题,含详解)(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小题满分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满分36分,限时10分钟)1(仿2012·全国大纲,T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光合作用也不见得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C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对生物都有积极意义D人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CO2来自有氧呼吸第二步,即线粒体基质中。答案D2(仿2011·海南,T3)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解析水稻可由中空的茎向根输送氧气,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蔬菜应储藏在低氧、零上低温具一定湿度的环境中;淀粉经酵母菌的发酵产生酒精。答案B3(仿2013·江苏,T5)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和剪碎的绿叶后直接用杵棒慢慢充分研磨D实验结果中得到的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解析研磨时要添加碳酸钙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无水乙醇具挥发性,研磨要迅速。答案C4(仿2013·天津,T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A、B、C、D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A”点均可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解析A图A点表示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答案A5(仿2011·福建,T2)下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的变化,实线表示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左移B10时,植株不同高度处的光反应强度相同C22时,植株高处比低处固定CO2能力强DB点对应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解析有机肥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CO2,C点应右移;植株不同高度处CO2的浓度不同,光反应强度不同;22时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CO2。答案D6(仿2012·山东,T2)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图二中GH段时C5含量增加,且到达H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两图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D上图所示的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中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解析图二GH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慢,H、ATP缺乏导致C3的还原减慢,C5含量减少。答案B大题限时练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满分39分,限时30分钟)7(仿2011·广东,T26)(10分,8分钟)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下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_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2)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3)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4)30%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与曲线相比,曲线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_。(5)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不变,原因是_。答案(1)红光和蓝紫光(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增加(3)大于(4)遮光30%情况下,(起降温增湿作用),植物气孔一般不关闭(5)6:30左右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8(仿2013·浙江,T30)(10分,8分钟)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透光气球(可膨胀、收缩)内的、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其中B已死亡,两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二氧化碳缓冲液。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程度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向_偏转,原因是_。(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C点的含义为_。(3)CE段说明_,E点时,指针的偏转格数为0,这说明此距离下_。(4)F点与A、B、C、D点相比,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原因是_。(5)若去掉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该实验能成功吗?为什么?_。答案(1)右A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浮力增大(2)灯泡与气球距离氧气释放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3)随着灯泡距离的增大,氧气释放量逐渐减少气球内气体量无变化(幼苗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4)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气球内气体量减少(5)不成功,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和释放的O2量相同9(仿2012·安徽,T29)(8分,6分钟)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关紧A、C,打开B,给乙充足光照,则丙中能够进行的是_过程。(2)图中,关紧A,打开B、C,从C处缓慢通入O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黑藻中C3的含量将_,原因是_。此时若撤去给予乙的光照,则短时间内乙溶液中的pH将_。答案(1)有氧呼吸(2)增加酵母菌通入O2后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CO2进入乙瓶中,黑藻中的C5和CO2结合产生C3的量增加,而C3转变成其他化合物的量不变降低10(仿2013·北京,T29)(11分,8分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甲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甲图中X物质是_,Y物质是_。(2)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写标号)。(3)甲图中过程是在_上进行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4)若将乙图密闭装置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每天光照12 h,几周后,植物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5)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2号试管_,其原因是_。答案(1)C3丙酮酸(2)(3)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4)水槽缺氧,根系进行无氧呼吸;钟罩内CO2减少,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因原料不足而不能正常进行,导致有机物消耗殆尽(5)线粒体悬浮液无现象叶绿体悬浮液有气泡产生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而叶绿体利用溶液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O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