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docx
-
资源ID:28155184
资源大小:19.3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音乐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docx
【音乐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音乐学科教学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些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搞清楚的问题,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从理论上搞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所谓音乐学科教学是指以培养理解和运用本族、本国和外国音乐知识、乐曲等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唱,甚至跳、弹等的能力,并通过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的训练。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及个人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具有博爱仁慈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积极探索、负责进取、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与情操。说到音乐教育中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必须从音乐谈起,音乐给予人们的应该远远超过音乐本身。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是一事无成。”可见,音乐教育对塑造人有多么大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教育家,而是首先要培养人。”科学系统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音乐修养,而且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人人皆知,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全发展,甚至可以医治人的疾病。作为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者,应该怎样来担负起音乐教育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怎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我们的对象(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笔者认为,应该对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这不仅关系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还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塑造完美健全人格的目的。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的功能。它通过有组织的音响,以抑扬顿挫的音调,张驰变化的节奏,扣人心弦的速度,线条明确的力度,以及色彩多样的音色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信息。音乐的主要力量在于情感教育,而情感恰恰是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代,我们往往只注意孩子长身体、长知识,而忽略了孩子长智慧、长情操、长视野、长心理这些人体软件方面的培养,很多学校和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健全和精神健全,而音乐教育就是心理健全的一个很好的医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过,音乐的主要作用以及它的优势恰恰在于洞察心灵,沿着勉强可寻的途径向心灵挺进,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它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也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这正说明音乐对于心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能直接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产生有效的生物电,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比如,我们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如果只升国旗不放国歌,就完全不能体现出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所以学生们如果平时没有听的训练,就不能够体会出音乐对心灵的冲撞。 音乐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往往最直接、最动人心扉、在人格上起强大作用。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对音乐教育作用给予高度注意。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他就:“广博易良,乐教人。”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旬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严教化、美风格”,也就是利用音乐陶冶青年的性格,使其养成文质彬彬、温良敦厚的君子风度。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感情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在教学中,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那气势磅礴的旋律,使同学们受到鼓舞,产生爱国热情,催人奋进。欣赏那些亲切优美的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乐器演奏,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时,不仅能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总之,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对于人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丰子恺认为,美虽然可以完成真善,但一味地追求美(外在礼度或形式)而不注意将美的形式与真善的内容相结合,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看似很美的东西,却可能对人格精神产生极深的毒害作用。在为中学生谈艺术学习法一文中,与高尚而健全的美相对应,他把这种美称做不健全的美。并把不健全的美化作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卑俗的美,其特征是重显露而缺乏含蓄,“都有一种妖艳而浓烈的魅力,能吸引一般缺乏美术教养的人的心而使之同化于其卑俗中”,“一见触目荡心,再看时一览无余,三看令人作呕”。音乐上他以孟姜女为例说,“这类的俗乐,初听时觉得其旋律婉转悠扬而甘美,但多听数次便感觉厌倦,肉麻,因厌恶其乐曲而一并鄙视其唱奏者”。第二种是病态的美,其特点是偏好某种性质的美而沉溺于其中,如“悲哀的音乐,往往容易牵惹多烦恼的现代生活的心,使他们沉浸于其中,不知世间另有庄美、崇高美等滋味”。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无论是学校或大众音乐教育,都必须以真善美相统一的标准,选择“曲高和众”而非“曲低和众”的音乐作教材,如是,则对人的精神产生巨大而有益的营养与提升作用,反之,则可以伤害人心,使人堕落。“低级趣味的东西不能代表音乐艺术。”他说:“音乐既是精神的食粮,其影响人生的力量当然很大,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精神,不良的音乐可以伤害人心。高尚的音乐能把人心潜移默化,养成健全的人格;反之不良的音乐也会把人心潜移默化,使他不知不觉地坠落,故我们必须慎选良好的音乐方可获得陶冶之益。古人说“作乐崇德”。就是因为良好的音乐,不仅安慰,又能陶,台人心,而崇高人的道德。学校中定音乐为必修科,其主旨也在此。 综上所述,音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音乐教育无疑会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