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训练试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28157051
资源大小:104.6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训练试题(无超纲).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ABCD2、关于赤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是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形成的B赤潮会使鱼类大量死亡C为防止赤潮的形成,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D赤潮有很大的危害3、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记录,123号试管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依次是()试管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水温时 间试剂加碘后的实验现象1号淀粉唾液010分钟碘液2号淀粉唾液3710分钟碘液3号淀粉清水3710分钟碘液A变蓝不变蓝变蓝B不变蓝变蓝变蓝C不变蓝不变蓝变蓝D变蓝变蓝不变蓝4、下列关于心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心脏内有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叫心室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不相通C心房与动脉相连通,静脉与心室相连通D心房的壁较厚,可将血液泵出心脏5、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会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A红细胞、血浆B全血、血浆C全血、血小板D红细胞、血小板6、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才能进入人体,淀粉和脂肪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A麦芽糖 甘油B葡萄糖 甘油和脂肪酸C葡萄糖 氨基酸D麦芽糖 甘油和脂肪酸7、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膀胱 大肠 肺 小肠 皮肤 肾脏ABCD8、人类生命的起点是( )A婴儿的诞生B精子的成熟C卵细胞的成熟D受精卵的形成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 )A汗腺B垂体C甲状腺D唾液腺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D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人和猿共同的祖先是_。2、填空(1)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大量的氧气,当深吸气时,膈肌_ ,胸廓_ ;吸入的氧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氧最终在细胞的_中被利用。(2)比赛后运动员要进行尿检,若运动员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肾脏结构是_。3、人体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运动实现的。4、_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5、_血管在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通过它可以实现血液和细胞间的_交换。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建造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_)2、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_)3、人排泄的途径主要有排便、出汗和呼出气体。(_)4、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绕成的血管球,血液流经肾小球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5、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是童年期。(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如下图是小明做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1)小明在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_。(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滴加清水的1号试管_,滴加唾液的2号试管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3)实验中1号试管起_作用。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实验探究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生物实验的程序和方法,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基础。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并确定了最终实验方案(如图),请分析回答:(1)四位同学的讨论中,作出假设的是_同学,提出初步实验方案的是_同学。(2)图二所示实验的变量是_。步骤中的“振荡”相当于口腔中_的作用。(3)步骤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试管,原因是_。(4)若实验要改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则步骤中向甲试管中滴加的液体应该是_,且与乙试管加入的量要_。步骤中的甲试管放在5°C的水中,乙试管放在_的水中。3、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和土壤的镉污染,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实验过程)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取若干只体重是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表组别灌胃液镉浓度灌胃液体用量实验小鼠数量48h死亡率A0mg/mL1mL10只0B0.015mg/mL1mL10只10%C0.025mg/mL1mL10只20%D0.035mg/mL1mL10只30%E0.045mg/mL1mL10只40%(实验分析)(1)设置A组的目的是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_(填相同或不同)。(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_。(4)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_。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煤的大量燃烧、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是否对植物有影响,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的pH=4的模拟酸雨、清水、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培养皿两个。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1)做出假设:_。(2)实验过程(制定计划及实施计划):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A和B,在A培养皿里放入50粒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在B培养皿里放入_的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 每天定时向A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模拟酸雨,向B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清水;将两个培养皿都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设置B培养皿的目的是_。定时观察A、B两培养皿中大豆种子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若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B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_。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该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对三次实验所得数据_。(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谈谈你的建议(至少写一条)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详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故选B。2、A【分析】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详解】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故称“赤潮”。海洋赤潮的发生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预防赤潮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故选A。3、A【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详解】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可是温度太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不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3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选A。4、B【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此,心脏分为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血管之间有单向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上面的两个腔叫心房,下面的两个腔叫心室,错误。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被心脏壁隔开不相通,使动静脉血不混合,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正确。C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错误。D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错误。故选B。5、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切入。【详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故选B。6、B【分析】题目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据此答题。【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才能进入人体细胞,淀粉和脂肪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故 B符合题意。故选B。7、C【分析】排泄的途径有三种,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C。8、D【分析】根据生殖发育的特点分析解答。【详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类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故选D。9、A【分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详解】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属于内分泌腺,肝脏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属于外分泌腺。汗腺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属于外分泌腺。故选A。10、D【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B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C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C错误。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森林古猿【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它们最初生活在原始森林。2、(1)【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路径:兴奋剂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体外。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呼吸【详解】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因此人体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4、反射 条件反射 【详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经学习后天获得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如望梅止渴、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会迅速走进教室等,它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5、毛细 物质 【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毛细血管是人体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人体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血管是毛细血管。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物包括水 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物既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功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题干说法正确。2、正确【详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的危害有: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故题干观点正确。3、错误【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排出粪便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本题错误。4、正确【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故题干说法错误。5、错误【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故题干说法错误。四、实验探究1、(1)唾液(2) 变蓝 不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对照【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小明做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对照实验:1号与2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据此解答。(1)小明做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因此变量应该是唾液。(2)1号试管是清水,10分钟后,冷却,滴加稀碘液,振荡试管,变蓝色。说明了试管内的馒头没有被消化。由于2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淀粉遇碘变蓝,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3)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变量是唾液,其中对照组是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唾液中的淀粉酶能消化淀粉,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1) 丙 甲 (2) 唾液 舌(舌的搅拌) (3) 甲 甲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 (4) 唾液 相同/相等 37 【分析】该题目是实验探究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相互作用,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响,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步骤,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是重难点。(1)分析图一得知:甲同学制定计划,乙同学是提出问题,丙同学是做出假设,丁同学是提出问题。因此初步提出问题的是甲同学。(2)图二实验中甲试管加入水,乙试管加入唾液,其它条件均相同,故该实验变量是唾液。步骤中的“振荡”相当于口腔中舌的搅拌作用。(3)甲试管加入水,没有唾液,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变蓝;乙试管加入唾液,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消化为麦芽糖,滴加碘液不变蓝。(4)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则实验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均相同,那么步骤中向甲试管中滴加的液体应该是唾液,且与乙试管加入的量要相同。之后甲放在5°C的水中,乙试管放在37°C的水中,形成对照实验。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对照组温度要适宜,使实验结果形成对比)。 3、(1) 对照 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相同(3)镉对生物有危害(4)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不随意丢弃废电池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置A组(灌胃液镉浓度是0mg/mL)的目的是对照,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灌胃液体(或不同浓度的镉溶液)。(2)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灌胃液体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相同。(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实验结论是镉对生物有危害。(4)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所含的镉、汞、铅、铜等有害物质会渗出,造成水质污染,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不同的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其他动物体内,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体的健康。因此,为了防止镉污染,应该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处理回收(不随意丢弃废电池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4、(1)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2) 等量 对照 (3) 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求平均值 (4)开发新能源、提高尾气排放标准等【分析】(1)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2)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所以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A和B,在A培养皿里放入50粒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在B培养皿里放入等量(相等、同等)的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A 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是实验组,B是对照组,所以设置B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3)若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B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该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对三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平均值,有利于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议是开发新能源、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大量植树造森,改造 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