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docx
-
资源ID:28168521
资源大小:185.6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练习试题(含详解).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具有分泌性激素作用的是( )A输卵管B卵巢C子宫D阴道2、血液中的氧气通过()回到心脏A主动脉B肺动脉C上腔静脉D肺静脉3、下列关于心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心脏内有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叫心室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不相通C心房与动脉相连通,静脉与心室相连通D心房的壁较厚,可将血液泵出心脏4、人体的血液中,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血小板5、某人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此人身体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盂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6、最近,雾霾天气成为热门事件之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鼻呼吸,鼻毛能阻止雾霾中的所有颗粒物进入人体B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D雾霾天气的形成与过度不当燃烧、汽车尾气排放有关7、升入初中后,班级里的男同学出现了声音变粗和喉结突出等现象,下列激素与此有关的是( )A生长激素B雄性激素C雌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8、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仍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B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属于不正常现象C青春期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减弱,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D青春期出现逆反等问题,是无法控制的正常现象,顺其自然即可9、如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作出相应的假设B该实验中,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C滴加碘液后,号、号和号试管中的溶液变蓝,号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D本实验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1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痰是在鼻腔和咽部形成的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打开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呼吸道中只有鼻腔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血液是由血浆和_两部分组成的。2、在输液时,用橡皮筋扎住人的上臂,在橡皮筋下方(远心端)暴起一条条的青筋属于下图中的_血管(填字母),下图中表示动脉血管的是_(填字母),C是_血管,它的特点有_、_。3、眼球中_把与视觉有关的信息传到大脑;_能随光线的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4、_就是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5、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组成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部位是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血友病患者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原因可能是血液中缺少血小板。(_)2、高蛋白质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_)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_)4、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绕成的血管球,血液流经肾小球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5、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为了探究“酸雨对菜豆种子的发芽率是否有影响”,小明选取了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40粒,均分为甲、乙两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1)实验中,甲、乙两组的种子数应各放入_粒而不是一粒,目的是_。(2)如果甲组定期喷洒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的“酸雨”,乙组种子应同时喷洒等量的_(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合适的选项作答)。A蒸馏水B自来水C池塘里的水D不是酸雨的雨水(3)甲组和乙组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需要适宜且_。(4)实验结果:甲组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乙组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5%。根据实验数据,该实验的结论是_。(5)乙组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条即可)2、科学家发现,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人的些症状。科学家进一步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团团的细胞一一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科学家推测,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后来,加拿大科学家班廷(F.G.Banting,18911941)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冾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治疗人糖尿病的新纪元,班廷为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发现并提出问题: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_,还出现糖尿病人的一些症状。据此提出疑问: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吗?(2)作出假设:_。(3)设置对照实验:结扎_狗的胰管,与病狗进行对比。(4)实验结果:胰腺大多萎缩,只有_活着,并且尿液中没出现葡萄糖。(5)作出新的假设:_会分泌种能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进一步实验,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胰岛素用于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成功。(6)实验结论:_。3、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体重约20g、相同性别、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只。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初始活动状况。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分析回答:(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_。(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_进行抢救。(3)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_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4)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棘腹蛙是被列入(中国国危物种红皮书)的一种蛙,它的蝌蚪皮肤渗透性强,对外界环境的毒性非常敏感,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水环境中Cu2+(铜离子)浓度对棘腹蛙蝌蚪的影响,选择大小均匀活动能力强的2月龄蝌蚪先通过预实验确定水环境中,铜离子浓度最小致死浓度和最大安全浓度。据此在设计正式实验如下表,从至组,每个浓度均设置三个重复组分别选取10尾蝌蚪放养于各个容器中,保证其他饲养条件一致观察蝌蚪中毒情况记录24、48、72、96小时的死亡数量。组别实验溶液浓度mg/L蝌蚪数量(尾)实验蝌蚪在各时间内累计死亡数(尾)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00000.83000001.03000371.230005111.4300314181.6300418211.8300522282.0300926302.2306143030(1)选择棘腹蛙蝌蚪做实验的理由是_;根据本研究,水环境中Cu2+铜离子浓度达_mg/L时,棘腹蛙蝌蚪可致死。(2)科研人员把第组设为对照组,试验溶液浓度是_mg/L,需要_个重复实验:设置的至组实验,除试验溶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目的是保证_。(3)Cu2+(铜离子)浓度相同时,棘腹蛙蝌蚪死亡数量和时间的关系是_。(4)科研人员做该实验的意义有_。(写出一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详解】A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故A不符合题意。B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故B符合题意。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C不符合题意。D阴道是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和婴儿出生的通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详解】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肺静脉回到心脏。故选D。3、B【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此,心脏分为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血管之间有单向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上面的两个腔叫心房,下面的两个腔叫心室,错误。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被心脏壁隔开不相通,使动静脉血不混合,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正确。C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错误。D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错误。故选B。4、C【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浆功能解答时可以从血浆的功能和血细胞的功能方面来切入。【详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白细胞的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故选C。5、B【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详解】由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有炎症,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B正确。故选B。6、A【分析】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越来越多,雾霾天气对人会造成危害。【详解】A雾霾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虽然鼻毛可以阻挡一部分可吸入颗粒物,但是气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却无能为力,A符合题意。B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可能悬浮在雾气中,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可能比这多百倍。而支气管与肺泡不能有效清除雾霾中的微小颗粒物,B不符合题意。C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C不符合题意。D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的燃烧活动,从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烧秸秆,都会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A。7、B【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详解】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蛋白质类物质),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A错误。B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固醇类物质),具有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声音变粗和喉结突出等)的作用,B正确。C雌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促使人体出现第二性征,在女性表现为:乳房隆起、骨盆变得宽大等,C错误。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D错误。故选B。8、A【分析】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详解】A青春期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A正确。B青春期意识开始萌动,愿意接近异性,对异性有依恋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B错误。C青春期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C错误。D青春期出现的逆反心理是可以控制的,要放松心情,调节心情,多与家人、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沟通,D错误。故选A。9、B【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消化酶的特性: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详解】A“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A正确。B该实验中不是重复实验,中唾液是1ml,和组的2ml不同,B错误。C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或号试管温度过低和过高,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C正确。D本实验通过对照可以得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通过或可以得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故选B。10、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形成的,A错误。B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其特征是由骨或软骨为支架围成腔壁或管壁以防止外界压力而塌陷,是保证气体畅通的一种适应性结构,B正确。C咽即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C错误。D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膜分布,可以分泌黏液,粘住灰尘,清洁空气,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血细胞【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2、B A 毛细血管 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详解】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最小的血管。所以,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题图中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C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3、视神经 虹膜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虹膜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以改变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4、生物的发育【详解】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经过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5、消化腺 小肠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三、判断题1、正确【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血友病患者受伤会流血不止,是因为血液中血小板过少,题干说法正确。2、错误【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故题干观点错误。3、正确【详解】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题干说法正确。4、正确【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故题干说法错误。5、正确【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中细菌真菌数量大量增加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详解】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说法正确。四、实验探究1、(1) 20 避免偶然性 (2)B(3)相同(4)酸雨对菜豆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5)胚不完整、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答案合理,写出一条即可)【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2)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 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每组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种子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实验中,甲、乙两组的种子数应各放入20粒而不是一粒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性,减少实验误差。(2) 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如果甲组定期喷洒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的“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乙组种子应定期喷洒等量的自来水,故选B。(3)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实验小组探究的是酸雨对菜豆种子的发芽率是否有影响,因此变量是:是否加入酸雨,而对照实验中的其他生活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4)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围绕做出的假设来得出结论。所以,根据实验结果“酸雨组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5%,对照组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5%”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酸雨会对菜豆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对照组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胚不完整、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答案合理,写出一条即可)。2、(1)葡萄糖(2)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3)正常(4)胰岛(5)胰岛(6)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由于切除了胰腺,胰腺内的胰岛被切除了,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高,多余的葡萄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依据是: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人的些症状。但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胰岛还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3)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变量为胰管,所以结扎正常狗的胰管,与正常狗作对比。(4)胰腺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血液,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属于内分泌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切除胰岛,但是胰岛细胞仍然活着,所以尿中不会出现葡萄糖。(5)作出新的假设:胰岛会分泌一种能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6)从上面的实验可知: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3、(1)避免偶然性(2)葡萄糖(3) 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 (4)C【分析】(1)胰鸟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3) 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浓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4)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重做实验,C正确。故选C。4、(1) 棘腹蛙的蝌蚪皮肤渗透性强,对外界环境的毒性非常敏感 1.0 (2) 0 3 单一变量(或控制无关变量、变量唯一) (3)随着时间增加,棘腹蛙蝌蚪死亡的数量增加(符合题意、科学合理即可)(4)答案示例:通过棘腹蛙来监测水环境;提出更好保护棘腹蛙的措施(或为棘腹蛙的保护提供依据)等;答题要点:一是环境监测,二是棘腹蛙保护,三是给类似的科学研究参考。(符合题意,科学合理,即可得分)。【分析】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Cu2+(铜离子) 浓度的不同。(1)由于本实验探究的是环境溶液中Cu2+(铜离子)浓度对棘腹蛙蝌蚪的影响,为了使实验间效果更明显,因此选择棘腹蛙蝌蚪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棘腹蛙的蝌蚪皮肤渗透性强,对外界环境的毒性非常敏感,从实验表格中可以看到,水环境中Cu2+ (铜离子)浓度达到1.0mg/L时,72小时后开始发现有3只死亡的棘腹蛙蝌蚪。(2)科研人员把第组设为对照组,试验溶液浓度是0mg/L,目的是排除水溶液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为了排除偶然性,减少误差,需要做3个重复实验,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或单一变量),置 的至组实验,除试验溶液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3)通过实验表格可以看出,Cu2+ (铜离子)浓度相同时,棘腹蛙蝌蚪死亡数量和时间的关系是随着时间增加,棘腹蛙蝌蚪死亡的数量增加。(4) 科研人员做该实验的意义包括一是环境监测,二是棘腹蛙保护,三是给类似的科学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