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练习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28170928
资源大小:346.4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练习题(无超纲).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卵巢睾丸输卵管子宫输精管附睾ABCD2、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中C精子和卵细胞是在中相遇D成熟的胎儿经分娩产出母体,这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3、眼球内部是一个“暗室”,使眼球成为暗室的主要结构是()A角膜B瞳孔C脉络膜D玻璃体4、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ABCD5、下列关于心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心脏内有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叫心室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不相通C心房与动脉相连通,静脉与心室相连通D心房的壁较厚,可将血液泵出心脏6、如图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B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C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脐带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7、生物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A、C试管中放有抗凝剂,B、D试管中没有放,下图是静置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BCD8、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B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和C和相连的血管都是静脉D从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9、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实现碳一氧平衡,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外,最为有效的措施还有A开荒种田B发展工业C发展牧业D植树造林10、下图为某同学探究“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葡萄糖B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蛋白消化分解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D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2、近视眼是指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会落到视网膜的_方。(填“前”或“后”)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_,它由_、_和_组成。4、我们看到的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_。5、当病人需要输血时,应以输_血为原则,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失血过多时,人只需要静养,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_)2、男性的精子呈蝌蚪状,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_)3、与同级动脉血管相比,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的血流速度较慢。(_)4、血友病患者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原因可能是血液中缺少血小板。(_)5、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各种营养物质。(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的物质处理温度时间/分钟加碘液后的现象A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3710B馒头碎屑+4mL清水搅拌3710变蓝C馒头碎屑+搅拌8010变蓝D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010变蓝(1)把馒头碎屑“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_(2)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补充实验:是_,的现象是_,原因是_。(3)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_。(4)如果A与B作为对照,则变量是_,针对此组对照实验作出假设:_。(5)根据A与D两支试管加碘液后的现象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_。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如下图,请分析并解答下列问题:(1)中用刀将馒头块细细切碎,目的是模拟人体_的作用。(2)若选用两支试管作为对照,探究的是:_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4)将三支试管都放入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号试管不会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_分解成了麦芽糖。(5)馒头中的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_吸收进入血液。3、以下是某同学为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制订的实验步骤:a取1支试管,加入适量馒头碎屑;b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c向试管内加入2mL唾液;d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e将试管振荡后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f观察试管内馒头颜色的变化。实验后,该同学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结论。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有两处错误,一是_,缺乏说服力:二是两个步骤顺序颠倒,应将_对调。(2)本实验所得结论存在的问题是_。(3)若想探究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作用,该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如图所示,则A代指的内容是_,B代指的内容是_。4、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号2号3号4号馒头碎屑碎屑碎屑馒头块试剂(2ml)唾液清水唾液唾液振荡后保温振荡/37振荡/37振荡/0不振荡/37碘液2滴(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1号与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2)如果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3)10分钟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一定变蓝的试管是_。若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是_。(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都有关系,而且还需要适宜的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故选B。2、C【分析】图示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错误。B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输卵管中,错误。C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通过引道进入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卵细胞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中相遇,正确。D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错误。故选C。3、C【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详解】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错误。B瞳孔是眼睛中央使光线进入的黑色小孔,错误。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 正确。D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错误。故选C。4、B【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详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故选B。5、B【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此,心脏分为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血管之间有单向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上面的两个腔叫心房,下面的两个腔叫心室,错误。B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的腔被心脏壁隔开不相通,使动静脉血不混合,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正确。C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错误。D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错误。故选B。6、C【分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它们分别含有男性和女性的遗传物质。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详解】A表示受精过程,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中完成,A错误。B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此时还没有到达子宫,在输卵管中完成,B错误。C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C正确。D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但是胎儿的呼吸系统没有开始工作,D错误。故选C。7、C【分析】将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详解】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不符合题意。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不符合题意。CC中加入抗凝剂,C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符合题意。DD中没有加入抗凝剂,D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D不符合题意。故选C。8、B【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观图可知: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详解】A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A正确。B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此,流的是动脉血,流的是静脉血,B错误。C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C正确。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由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D正确。故选B。9、D【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空气的碳-氧平衡。【详解】A绿色植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开荒种田会减少其它植物的量,故A不符合题意。B发展工业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C发展牧业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D【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详解】A口腔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B2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B错误。C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C错误。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肾小球【详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2、前【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心脏#血液 心脏#血管#血液 血液 【详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它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物质,保护和调节体温。4、静脉【分析】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详解】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5、同型【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三、判断题1、错误【分析】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本人体重的7%8%。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详解】失血过多时,人需要及时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哦同型血可输的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O型血。所以题干描述错误。2、错误【详解】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精子在精液中,呈蝌蚪形,能游动。人体内有很多细胞,但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卵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详解】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故题干观点正确。4、正确【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血友病患者受伤会流血不止,是因为血液中血小板过少,题干说法正确。5、错误【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详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题干说法错误。四、实验探究1、(1) 舌的搅拌 葡萄糖 (2) 2mL唾液 不变蓝 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4mL清水改成2mL清水(4) 唾液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5)温度【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1)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在0和80水中,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可以判断出: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其他都相同,因此是2mL清水。在0时温度低, 馒头碎屑不能分解,加碘液后变蓝。(3)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探究目的,可知A试管为对照组。B试管在实验过程中与A试管作为对照,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要求,加入的液体量应该相同,因此B试管应加2mL清水。(4)对于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可发现其变量是唾液,因此作出假设: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5)D试管在0加碘液后的变蓝现象,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A试管在37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试管内的淀粉已被分解。由此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2、(1)牙齿的咀嚼#咀嚼(2)唾液(3)#(4)唾液(5)小肠【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2)分析该同学的实验设置可知:两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食物的消化如下表:(1)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食物在口腔中进行的物理性消化,因此号中用刀将馒头块细细切碎,目的是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2)若选用两支试管作为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因此它们要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变量就是是否进行了咀嚼和搅拌,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4)将三支试管都放入到 37的温水中,5到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号试管不会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5)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3、(1) 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d和e (2)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3)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冷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步骤有两处错误:一是该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两个步骤顺序颠倒,应将d和e对调,因为先水浴待唾液发挥并冷却后再滴加碘液,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才是唾液作用后的现象。(2)通过实验现象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A、B处应该分别放入的是:等量的馒头碎屑和馒头块。4、(1)4(2)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合理即可)(3) 23 蓝色 (4) 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温度 【分析】探究实验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4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2)1号与3号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1试管中温度是37,3试管中温度是0,因此变量是温度。所以要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吗?(3)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的温度是0,温度太低,不能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滴碘液后会变蓝;4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切成碎屑,也没有进行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可能变蓝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胃液不能消化淀粉,胃液可以消化蛋白质,所以若把1号试管滴加的唾液换成胃液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加碘液后,试管颜色变化是变蓝色。(4)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都有关系,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但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