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
资源ID:28179810
资源大小:239.7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定向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生物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A、C试管中放有抗凝剂,B、D试管中没有放,下图是静置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BCD2、下面是“缩手反射”的有关内容,正确的排列顺序是()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手突然碰到火,手上皮肤里的感受器受到火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肌肉收缩,手就缩回来了神经中枢发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臂上的效应器ABCD3、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所连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B是左心室,其壁最厚C与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与肺静脉相连4、关于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在卵巢中发育B胎儿需要呼吸和消化食物C胎儿从羊水中获得营养物质D胎儿与母体间联系的纽带是胎盘和脐带5、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B女性的青春期发育要早于男性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D青春期发育之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6、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卵巢睾丸输卵管子宫输精管附睾ABCD7、在 A、B、C、D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植物油,在适宜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检测,会发现盛有下列哪些消化液的试管中植物油的量最少?()A唾液、胃液、胰液B胆汁、胰液C肠液、胰液D胃液、肠液8、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在视野中看到血细胞通过血管的方式如下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情况),其中能判断属于静脉的是()ABCD9、下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A肺B肾C小肠D骨骼肌10、如图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B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C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脐带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图是某同学在一次平静呼吸时外界气压与肺内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_,肋间肌、膈肌处于_状态。2、_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脊髓是_的低级部位。由_和_组成。4、肾单位是形成_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_和_两部分。5、把花生种子放在纸上用力挤压,纸上会出现油渍。说明种子中含有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作反射弧。(_)2、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_)3、人是胖还是瘦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条件、膳食结构也有关。(_)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南方古猿。(_)5、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_和_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较多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3)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明显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_。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相近,则说_。(4)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城环境出现了 现象。A赤湖B沙尘暴C温室效应D酸雨2、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毫升糖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在A、B两缸内各加入10只生长状态相似的蝌蚪。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保持A、B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2)预测实验结果: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 A缸比B缸_(填“长”或“短”)(3)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是:_3、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体重约20g、相同性别、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只。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初始活动状况。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1mL胰岛素和01mL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分析回答:(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_。(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_进行抢救。(3)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_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4)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小块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温度373737(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3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_。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应该_。(填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将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详解】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不符合题意。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不符合题意。CC中加入抗凝剂,C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符合题意。DD中没有加入抗凝剂,D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详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所以,“缩手反射”正确的排列顺序是。故选C。3、D【分析】题图中:下腔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详解】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主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B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B正确。C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因此, 右心室与右心房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正确。D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D错误。故选D。4、D【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详解】A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故A错误。B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C错误。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故D正确。故选D。5、D【分析】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详解】A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A正确。B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早两年进入青春期,故B正确。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C正确。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发育之后生殖器官的发育已趋完善,故D错误。故选D。6、B【分析】(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故选B。7、B【分析】肠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消化脂肪的酶;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选择即有胆汁的乳化作用,胰液中还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在,故植物油消化的最快,试管中剩下的植物油最少。【详解】A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消化脂肪的酶,但是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胃蛋白酶;唾液和胃液不含消化脂肪的酶,植物油属于脂肪,不能很好的被消化,A不符合题意。B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了脂肪的消化,因此选择即有胆汁的乳化作用,胰液中还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在,故植物油消化的最快,试管中剩下的植物油最少,B符合题意。C肠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消化脂肪的酶,但是缺乏胆汁,有胆汁才能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才能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C不符合题意。D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虽然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包括消化脂肪的酶,但是胃液中只含胃蛋白酶,不能消化脂肪,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分析】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详解】A图中所示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这是静脉,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这是动脉,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血管无法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故选A。9、B【分析】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进入多,离开时少。【详解】A血液流经肺时,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会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所以是流入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少,流出的氧气含量多,A错误。B血液流经肾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然后排出,尿素的含量应降低,所以尿素的含量进入多,离开时少,同时肾组织细胞消耗氧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养料会进入血液,流出的血液中养料如葡萄糖会增加,所以是流入血液的葡萄糖含量少,离开时葡萄糖含量多,C错误。D当血液流经骨骼肌时,血液中的氧气、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所以流入的血液尿素含量少,出来多,D错误。故选B。10、C【分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它们分别含有男性和女性的遗传物质。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详解】A表示受精过程,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中完成,A错误。B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此时还没有到达子宫,在输卵管中完成,B错误。C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C正确。D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但是胎儿的呼吸系统没有开始工作,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呼气 舒张 【详解】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图中AB段表示外界气压与肺内气压差是负数,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是呼气过程。肋间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2、反射 条件反射 【详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叫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经学习后天获得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实践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表现,如望梅止渴、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会迅速走进教室等,它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3、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白质 白质 【详解】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4、尿液 肾小体 肾小体 【详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尿的形成经过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尿的形成经过中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5、脂肪【详解】 脂肪的来源可分动物性来源和植物性来源。动物性来源:动物体内贮存的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骨髓、肥肉、鱼肝油等;动物乳中的脂肪,如奶油等。植物性脂肪来源主要是从植物中的果实内提取,如芝麻、葵花子、花生、核桃、松籽、黄豆等。所以,把花生种子放在纸上用力挤压,纸上会出现油渍,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题干说法正确。2、正确【详解】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视网膜属于视觉感受器。故本题描述正确。3、正确【详解】营养过剩是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长期大于消耗量,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通过内分泌转化为甘油三脂储存在内脏表面和皮下组织,导致发胖。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体验营养不良。最终导致身体消瘦。青少年应该多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同时正常合理的饮食,这样既能消耗掉较多的脂肪,起到减肥的效果,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人是胖还是瘦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生活条件、膳食结构、参加体育锻炼等也有关。4、错误【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题干说法错误。5、错误【详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故题干观点错误。四、实验探究1、(1) A C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3)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基本不影响 (4)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1)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而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和B中,变量是空气,因而不是我们所要探究的;A和C,一个水分中含有酸性物质,一个放了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符合我们所要探究的;而A和D,D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萌发,因为里面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而出现了两个变量。(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大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则说明酸雨促进种子的萌发。如果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相近,则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基本没影响。(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同时,人类对森林等植被资源的破坏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形成。2、(1)甲状腺激素的含量(2)短(3)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A、B两缸内的唯一的不同条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含量。(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用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的生长发育加快并提前,蝌蚪会提前发育成了成蛙,但个体较小。所以,预测实验结果: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 A缸比B缸短。(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根据预测结果“添加甲状腺激素的A缸蝌蚪会提前发育成了成蛙”,可得出结论是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3、(1)避免偶然性(2)葡萄糖(3) 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 (4)C【分析】(1)胰鸟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步骤中各组均用小鼠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2)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葡萄糖进行抢救。(3) 该实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浓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人的糖尿病治疗,使用时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而失去药效。(4)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重做实验,C正确。故选C。4、(1)2mL清水(2) 不搅拌 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为麦芽糖 细嚼慢咽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1)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2)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搅拌,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3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原因是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为麦芽糖,因为馒头块与唾液没有被充分的混合。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吃饭应该细嚼慢咽,有利于将食物通过牙齿切碎,食物与唾液充分的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有利于减轻胃肠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