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训练(人教).docx
-
资源ID:28183087
资源大小:361.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训练(人教).docx
章节综合测试(含答案)2021-2022学年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名师审核 无超纲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训练(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2、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合理的是A测量气温选用寒暑表B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停表C测量几枚硬币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D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B.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C.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D.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4、纵贯我县境内的沿海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已知我县南北长约30公里,那么请你估计一下,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一辆普通轿车正常行驶经过我县境内所需时间约为:A、10分钟; B、20分钟; C、40分钟; D、60分钟.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C. 龟兔赛跑中乌龟获胜,说明赛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更大D. 刻舟求剑故事中楚国人没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道理6、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7、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ABtBC B. tABtBC C. vABvBC D. vABvBC8、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9、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C.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大10、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1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12、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向东运动 B一定向西运动C一定静止不动 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13、用拉伸的塑料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 C、与真实值相等 D、无法判断14、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哪个?( )。A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B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C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15、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C. 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小明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明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时针转动。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其中的另一个物体叫 。3、写出下列长度单位的符号: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还有 、 、 、 、 、 等。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通过20m的路程.它通过120m的路程,用了_s.5、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球的直径是 。6、同学们在假期中外出旅游乘坐火车行驶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近处的树木、房屋在飞速后退,而远处的景物却好像跟着火车一起向前,前一种现象中选的参照物是 ,后一种现象中选的参照物则是 。7、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记录结果为0.7698m。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8、在假期中,小华乘坐“和谐号”旅客列车外出旅游。列车行驶中遇到一列货车迎面驶来,当两车错车时,小华感觉到自己乘坐的列车好像在突然之间速度加大了。他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是以_为参照物。9、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 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 的。10、如图所示,这个木块的长度AB= cm,这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木块的长度合 km。三、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你读出图中所示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木块的长度是_;2、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小华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甲所示(1).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的高度和 (2).实验时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 (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3).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手段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乙是纸锥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纸锥从A到B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AB , 从B到C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BC , 则vAB:vBC=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_m/s。4、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O点开始计时的路程s/m00.31.22.74.8(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成正比,表达式为:s=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D 【解析】考查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分析:测量跳远成绩选用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即可,没有必要选择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知识归纳: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准确程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但并不分度值越小越好,选择刻度尺要根据测量要求进行选择。3、答案:A4、答案:B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二、填空题1、答案:后、前、逆2、答案:位置的改变;参照物3、答案:m,km、dm、cm、mm、m、nm 4、答案:45、答案:242cm6、答案:火车、树木或房屋7、答案:毫米8、答案:货车9、答案:运动 静止 10、答案:185 18cm 005cm l85×10-5三、实验探究1、答案:4.5cm2、答案:(1)时间 (2)大 (3)7:10 3、答案:(1)v=s/t (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大;变速 (4)0.3 4、答案:(1)所用时间的平方; 0.3m/s2xt2(2)7.5m (3)实验装置中的斜面倾角 5、答案:(1)v=s/t (2)刻度尺;秒表 (3)便于计时 (4)0.18;0.225 (5)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