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值:13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后,“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具代表性的一个,最早出现于诗经中。B. 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为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慕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 古人常借柳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是因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常为故乡的象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 因为家中庭院植有柳树,许浑因此睹物伤怀,咏出了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蒹葭杨柳似汀州”的诗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古人在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B.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C. 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写出了大量咏柳的诗篇,可见柳这一具有丰富情感意蕴的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二:2005-2015年中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情况【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材料三:中新网北京1月27日电(杨雨奇)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显示,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中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这份报告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进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缩减,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护、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现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人才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报告称,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报告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长期照顾和老年健康服务将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报告还提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报告:健康老龄化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报告)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错误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一内容,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3亿,依照国际上通常的看法,说明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B.根据材料二,总抚养比大体上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后两者有升有降。C.中国在刚迈入老龄化社会时处于“未富先老”状态,这种老龄化社会现状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挑战。D.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出生率在下降,这种情况与原来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B.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C.由于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D.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并能促进相关产业繁荣。6.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你演奏吧【保加利亚】兹德诺夫卡伊芙提莫娃“别拿走我的单簧管,万科,求你了。”伊万说,“你还记得有一回我用这个单簧管为你的爸爸演奏吗?你爸爸的肋骨疼得要命,但我为他演奏了一曲之后,他的身子一下子就舒展开了,关节也能活动了。”伊万穿着一件磨破了的棉衣,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老旧的单簧管。这乐器已然历经沧桑,褪色的表面上到处都是划印。“你已经在我这儿赊了整整几个月的账了,伊万,”柜台后面的男人说,“到现在你连一毛钱都没有还给我。”这个男人身处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算是咖啡馆、酒馆和便利店三合一的店堂吧。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万科,把稻米、白糖和面包卖给村民就是他平日的营生。穿破棉衣的男人抚弄着单簧管黯淡无光的音键,“我会在你儿子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所有表哥表弟堂姐堂妹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族里所有老人的葬礼上免费演奏。别把我的单簧管拿走。我儿子这阵子正在学呢。他在街上听到什么调子,就能在这乐器上立刻摆弄出来。”“你不应该这么贪杯啊,伙计。为什么你不去意大利找份工作呢?你早就应该去赚钱。”酒馆老板说着就伸手去拿单簧管,“我儿子还小。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结婚。”“那会儿你为你儿子搞了个生日聚会,我为他演奏,一毛钱没收,你老婆听得都哭了。”单簧管手伊万说,“还有,牙医把你那颗烂牙拔出来的时候,你没求我过来给你演奏吗?你的嘴肿得跟一个枕头似的,是我吹着小曲儿给你止了疼。”“你给我止了疼是因为我们一起喝醉了来着。”万科打断了他的话,“而且在你搞定这件事之前,你把我最好的一瓶白兰地给喝了。”酒馆老板嘟哝着,伸手去拿单簧管,“看看这个!它只配扔进垃圾堆。”酒馆老板一脸厌恶地摇着头。“你可以拿走你愿意的话,我去把我的冰箱给你拿来?”“那冰箱本来就是我的,伙计。我把它扔出去,然后你去把它捡走了。我才不要那个见鬼的冰箱呢。” “那就把我们厨房里的桌子拿走吧。它几乎是全新的。你看怎么样?”伊万问,新的希望让他的嗓门也响了起来,“孩子现在正学着怎么吹单簧管呢。把这玩意儿从他手里拿走该是多遗憾的事情啊。兴许将来他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呢。如果孩子他妈看到孩子没有了单簧管,会把眼睛哭瞎了的。”“我可不会喝得烂醉如泥,如果我真的对我儿子能干上音乐这一行特别在意的话。如果我想要我的儿子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我才不会像你这样懒得要命呢,伙计。”“你不能把我的单簧管卖给任何人,万科。它有年头了。它是我爷爷的,这你知道。他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和希腊的雅典都用它演奏过。后来我爸爸在索菲亚用它为矿工们演奏过”“没门儿。再说什么都没用。还有别的什么我能从你这儿拿走抵账呢?”酒馆老板喃喃抱怨道。“那我能在晚上过来吗?”伊万问,一边解开破棉衣的扣子,“我把单簧管从墙上拿下来,就演奏那么几分钟,就几分钟。”“你觉得我看上去像是疯了吗?你保准会把我的客人们吓跑的。”酒馆的门打开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羸弱男孩走进来,他的个头可比酒馆的柜台还矮呢。“有其父必有其子。”酒馆老板嘟哝着,“曼诺,去告诉你妈,我不能再赊账卖给她白糖了。你爸爸会把单簧管留在这儿,我会再给你们五天的面包。就这样。”男孩沉默了。他的视线沉到了地面上,停留在那里。然后,他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索着,掏出了一些零钱、四个带着裂纹的玻璃球、一把弹弓和一块干净的手帕。“万科大叔,”男孩开口了,“把这些都收下吧。用这些东西够不够把爸爸的单簧管买回来呀?这是村里最好的一把弹弓了。”“没门儿,曼诺。回家去。”酒馆老板说着,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然后他给了男孩一块巧克力。“拿着这个,小家伙,回到你妈那儿去。这儿冷得透心凉。快跑吧,不然,你该要得重感冒了。”“让我用这单簧管演奏几分钟吧。”男孩说,“让我先演奏一会儿,然后我会把我们家的狗洛克斯带来。我把狗给你,你把我爸爸的单簧管给我。”酒馆老板把这破烂不堪的乐器交给男孩。“万科大叔,”他说,“如果你心里痛苦,不要怕。你听到我的演奏之后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我保证。”酒馆里很冷。刺骨的寒风在屋外咆哮,房间里弥漫着塑料、香烟和山毛榉的柴火半燃半熄的气味。静谧的音乐从老旧的单簧管里流淌出来:如此温柔的旋律,像是一个男人从漫长的病痛中恢复过来,像是一个孩子在街上发现了一把超棒的小折刀,像是你茶里的白糖块,像是你饥肠辘辘时的一碗豆子汤这小家伙的单簧管吹奏个不停,直到村里最老的爷爷也一跃而起,和年轻女孩们一起跳起舞来。终于,这男孩停止了演奏,老旧的单簧管看上去又变得黯淡无光、遍体鳞伤,仿佛伊万的爸爸的手从没触摸过它。伊万的手也没触碰过它。酒馆老板不再瞪着柜台上的酒瓶子看了。“小子,”酒馆老板说,“拿上你的单簧管,一路跑回家去吧。告诉你妈,我会给你一个礼拜的面包。算在我账上!我请客!为什么你要演奏成这样呢,小子!”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包含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启示人们:要看到人性的光辉,要坚信困难终将过去。B. 本篇小说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立、紧张、不可调和,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C. 小说中万科是一个集咖啡馆、酒馆、便利店为一体的店铺的老板,为人豪爽仗义,热情大方,长期帮助伊万一家。D. 小说中语言描写颇为精当,尤其是贯穿小说整篇对话描写更能彰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逼真。8. 小说多次写到单簧管“老旧”“黯淡无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9. 对于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伊万,有人认为是店主万科,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二、古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B.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C.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D.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B. 叩阙: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受冤屈时,在皇宫外叩击宫门向朝廷申诉的行为。C. 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D. 论:此处意为判罪、判决,文中“不宜当以死”中的实词“当”,也应取此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B. 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C. 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D. 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埕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5分)(2)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5分)(二)名句默写(7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是“_ _”。(2)逍遥游中写列子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的句子是: , 。(3)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4)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 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 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也是事实。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也是亲情使然。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定责任。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天经地义 平淡无奇 无可厚非 冷嘲热讽B. 顺理成章 司空见惯 无可厚非 反唇相讥C. 天经地义 司空见惯 无可非议 冷嘲热讽D. 顺理成章 平淡无奇 无可非议 反唇相讥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B. 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C. 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D. 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B. 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相冲突,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C. 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却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D. 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四、写作(60分)18.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 案:【答案】1. B 2. A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为杨柳”,不合文意,根据原文“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以及“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可知,杨柳就是柳树,这里并非称呼错误,“虽误把柳称为杨柳”中“误把”用词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按照时间顺序。C项,“主要目的在于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错,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文章说服力。D项,“家中庭院植有柳树”错误,文章第六段说的是“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并没有说许浑家中庭院就种植柳树,选项把两处内容糅合到一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感情的表达”错误,选项无依据,依据原文只是提到了给后人理解诗句制造了困扰。B项,“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即指柳的证据”错误,选项表述错误,文中说的是“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可见不能作为证据不是因为传说的真实性。C项,“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写出了大量咏柳的诗篇,可见柳这一具有丰富情感意蕴的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表述错误,“可见”表示得出结论,本选项前后逻辑关系不成立,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4、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严重”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故选D。5、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一直在不断下降”错误,2011年后有上升趋势;B项,“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格局并对技术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错误,原文是“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变未然为已然;D项,“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会使我国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理解错误,原文为“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文中“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等词的升级版,选项与材料原意不符。故选C。6、意义: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做法: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积极应对;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储备和相关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特色化对策,全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题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健康老龄化”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是在材料三中提出的,因此我们把答案要点锁定在材料三中。材料三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会加大社会经济和政府负担,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因此“健康老龄化”将会缓解这一问题减轻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材料三中还指出“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以上内容概括第一问答案要点即可。其次是“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依据第一问老龄化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在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时积极应对;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储备和相关投入;借鉴发达国家的对策,全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优质的健康服务。7. D 8. 凸显其使用时间长,历经几代人的吹奏。用单簧管的老旧衬托主人眼下的落魄与无奈。烘托托了伊万的儿子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音乐的巨大魅力。 9. (示例一)伊万。伊万是小说中着力刻画与描写的人物形象,作者用语言、细节、动作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其进行了刻画。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伊万的遭际展开的。作者用伊万这个人物形象,展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示例二)万科。万科是小说的叙述主体,且与伊万的形象相得益彰。万科虽然不是慷慨大方之人,但对伊万一家却表现出难得的宽容与慷慨,富有同情心,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万科在故事中居于中心位置,伊万与曼诺两人的形象均因万科而丰满。【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它启示人们:要看到人性的光辉,要坚信困难终将过去”理解有误。B项,“不可调和”错误,从结局来看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调和的。C项,“为人豪爽仗义,热情大方”不当,文中只提到伊万一家从万科的店里赊东西,“长期帮助伊万一家”于文无据;从万科要拿走单簧管的行为来看,万科也并不“豪爽仗义”。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鉴赏。其中A项概括小说的主题,B项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特色,C项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D项鉴赏小说中的语言描写。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是否烘托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是否作线索,推进情节;是否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是否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单簧管起着线索的作用,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都围绕其展开。因此,要分析单簧管的形态“老旧”“黯淡无光”的作用,除了要分析其表层意思,更要深入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9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类探究题应注意:从人物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关系的角度去判定,从人物与小说主题、创作意图的关系的角度去判定。本题解答时可答伊万是主人公,也可答万科是主人公,如答伊万是主人公,就要答出小说情节围绕伊万展开,通过伊万这个人物表达了小说的主题,写万科是为突出伊万的形象等;如答万科是小说主人公则要答出小说情节都是围绕万科展开,万科这个人物形象更能突出主题,写伊万是为突出万科。无论持哪种观点,都要注意自圆其说即可。【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彭程以进谏为职责,却因此被充军到边疆,那么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拿什么处罚他们呢?(2)陛下的圣明德行,不是唐朝中等才德的皇帝可以相比的,而彭程的罪也不同于刘禹锡。请求稍微加以怜悯,保全他们母子。【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欲置之死”“命”的主语应该是“帝”,两者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疏”是上疏的意思,主语是“韶等”,“救”的宾语是“程”,结合句意内容分析,“程”“子”之间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句意:皇帝想要置他于死地,命令拘押他。彭韶等人再次上疏救助,彭程的儿子彭尚多次上奏章乞求代父受死,最终没有允许。此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也因施用酷刑关在监狱。故选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录取后称秀才”不正确,应是称“举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给事中丛兰上疏救助”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分析可知,给事中丛兰上疏并非是救助彭程,而是继续议论光禄造皇坛器之事。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谏”,进谏;“为”,作为、当成,动词;“坐”,因为、由于,代词;“此”,代词,这件事;“则”,连词,那么;“奸”,邪恶伪诈的人或事;“枉”,歪曲、曲解、破坏;“以”,介词,用、拿、凭;“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宾语前置句)。(2)“德”,德行;“中”,中等才德的;“而”,连词,表并列;“异”,与不同;“少”,稍、略微;“矜怜”,怜悯、怜惜、矜悯;“全”,保全;“其”,代词,他们。【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