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题测评试卷(无超纲带解析).docx
-
资源ID:28185116
资源大小:1.89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题测评试卷(无超纲带解析).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阳江城区“禁放烟花爆竹”,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ABCD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7、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9、 “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都是音调高B都是音调低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不能传播声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所有人都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鼓、鼓槌、碎纸屑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碎纸屑的作用是_,改变自变量的操作是_。2、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空中排列情景如图所示。表演时为保证队形不变每两架飞机间要保持相对_。飞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特性中的_大。3、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相同的是_(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_不同。4、某同学乘坐的汽艇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到悬崖的距离是_;若汽艇以速度v正对悬崖行驶,他听到回声处到悬崖的距离是_。5、通常,优美的轻音乐属于_(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的形式向外传播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2、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上海18000蚌埠22002215484济南03040312966北京08001463(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鸣笛时距山崖多远?(3)若这列火车长24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多长时间?3、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绚烂的烟火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某时刻小明看到国家体育场上空的礼花开始绽放,经过t=6s后听到礼花开始绽放的响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v=340m/s,光速为c=3108m/s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多少?(2)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何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4、据美媒报道,美国一艘核潜艇10月2日在南海撞上一不明物体,造成艇上人员受伤、核潜艇装有声呐系统,利用声呐系统发射的超声波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如图所示为核潜艇停在海面某处探测水下暗礁的深度的情景;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0.4秒收到暗礁反射回的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1)求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2)若核潜艇在水下以最高速度40节匀速航行到预定海域用时1.5h(大约1节1海里/小时1.85km/h),此过程核潜艇行驶的路程;(3)这种测量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5、科考船在某海域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海域海底的深度。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请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有关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铜601.0尼龙丝401.0钢500.3尼龙丝601.0钢500.5猜想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系。猜想2: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系。猜想3: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有关系。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了验证猜想2,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验证猜想3,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此实验的探究方法叫做 _。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_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2)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b、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变大。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选填“”或“”)是正确的。(3)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_。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故A错误;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A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0,故B错误;C超声波、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振动产生的能量可清理眼镜上的脏东西,所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使响度变大或变小,故D错误。故选A。3、B【详解】A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太空中宇航员通话主要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C阳江城区“禁放烟花爆竹”,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D不同乐器的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响度是描述声音大小的,故D错误。故选B。4、A【详解】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即声音的振动频率高,故A正确;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即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确定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故B错误;C“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次声波”的振动频率,而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可以阻碍噪声的传播,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5、D【详解】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AB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B不符合题意;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CD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D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A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表明振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中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是因为传声的介质空气正在减少,所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也发生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课,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传播速度。扩音器的作用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得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8、B【详解】A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需借助其他设备才能对话交流信息,故A错误;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故B正确;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D。9、C【详解】“女高音”的“高”是指音调的高低;“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所以水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听到声音一定是物体振动后通过介质传播才听到,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人耳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显示振幅大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 【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可以判断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从而改变鼓面的振幅。所以改变的自变量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2、静止 响度 【详解】1由图可知,战机编队整齐飞过天安门上空,以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与旁边的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其他战机是静止的。2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3、甲乙 甲丙 音色 【详解】12图1中,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3图2中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图2中两种声音音色不同。4、 【详解】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到悬崖的距离是2如图所示:若汽艇以速度v正对悬崖行驶,他在A处大喊一声,到B处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是汽艇通过的路程是他听到回声处到悬崖的距离是5、乐音 声波 【详解】1通常,优美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愉快,属于乐音。2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点睛】三、计算题1、850m/s,2000s【详解】解:飞机的飞行速度为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所以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为答:它的飞行速度是;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2000s。2、(1)104.5km/h;(2)555m;(3)112s【详解】解:(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通过的路程是1463km,所用时间t=0800+2400-1800=14h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104.5km/h(2)火车行驶的路程s1=v1t1=30m/s×3s=90m声音传播的路程s2=v2t1=340m/s×3s=1020m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3)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s总=L车+L隧道=240m+2000m=2240m则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t1=112s答:(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4.5km/h;(2)司机鸣笛时距山崖555m;(3)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112s。3、(1)2040m;(2)详见解析【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声音从礼花绽放处传到小明所在地用时6s,则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2)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由计算可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太短,可以忽略。答:(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2040m;(2)通过计算可知,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为6.8×10-6s,时间太短,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4、(1)300m;(2)111km;(3)见解析【详解】解:(1)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v声t1500m/s×0.4s600m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Ls=×600m300m(2)核潜艇的航行速度v潜40节40×1.85km/h74km/h核潜艇行驶的路程sv潜t74km/h×1.5h111km(3)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答:(1)核潜艇到暗礁的距离为300m;(2)过程核潜艇行驶的路程为111km;(3)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3000m【详解】解:声波传递到海底所用的时间海域海底的深度答:此海域海底的深度为3000m。四、实验探究1、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为了验证猜想1,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选择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2为了验证猜想2,既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选择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3为了验证猜想3,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选择和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4每次探究都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弦的音调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2、鼓面 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详解】(1)1小华用手敲鼓面,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2鼓面的振动比较微小,鼓面振动导致鼓面上的小纸团运动,所以撒小纸团是为了将鼓面的振动放大,易于观察。(2)3a、b、c实验步骤得知,把玻璃罩内空气慢慢抽掉,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声音逐渐变大,可以验证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再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猜想是正确的。(3)4ABD三个选项中,电子发声器放入瓶胆,瓶胆内都是真空,但没有保证其它条件不变,即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其它条件相同,一个完好的瓶胆,瓶胆夹层内是真空,一个漏气的,瓶胆夹层内是空气,可以将电子发声器放入瓶内,比较听到两个瓶胆的声音,可以探究真空是否传声。故C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