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20.doc
-
资源ID:2818588
资源大小:82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20.doc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回答1-2题。 1、若一架飞机由图中地经地飞往地,其飞行方向是( )A. 一直向正东方向 B. 一直向正西方向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2、飞机由图中地经地飞往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 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 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的天官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科学实验。飞船于11月18日返回地面。据此回答3-5题。3、飞船轨道所运行的级别最小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D. 银河系4、飞船运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下图中的( ) A. 段B. 段C. 段D. 段5、下列最有可能影响飞船与地面联系的地理现象是( )A. 火山爆发B. 台风经过C. 太阳辐射D. 耀斑爆发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的纬度是( )A. 90NB. 6634 NC. 90SD. 6634S下左图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甲地最可能( )A. 受气旋控制B. 受台风系统影响C. 受冷锋影响D. 受亚洲高压控制8、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A. 较强B. 较强C. 较强D. 较强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四地,洗车指数值最高的是( )A. B. C. D. 10、若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地经地到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A. 气温:暖冷暖B. 气压:低高低C. 降雨:晴雨晴D. 风向: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11、据图推断( )A. 甲地昼夜温差比乙地大B. 乙地天气是秋高气爽C. 地未来可能有雨雪天气D. 比风速大右图为非洲略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四地,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 B. C. D. 13、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 降温减湿B. 降温增湿C. 增温增湿D. 增温减湿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图1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1 图214、甲地一带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如今已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其原因主要是( )A. 改良耕作制度 B. 全球气候变暖C. 采用优良品种 D. 温室大棚育种15、丁地一带冬小麦“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有一处湖泊。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湖泊分布在(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7、该湖泊湖面与测风塔塔基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A. 299 mB. 300 mC. 445 mD. 500 m18、若沿东北至西南方向(图中虚线框范围内)作过地的地形剖面图,则下列最符合的是(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 甲地多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20、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 B. 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C.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3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 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1-23题 图3 图421、图3中 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图 4中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有( )A. MB. MC. ND. N22、关于图3中地质构造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褶皱比断层形成早,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 P 岩石形成早于 N 岩石,N 岩石形成早于 M 岩石C. 甲地可能蕴藏金属矿产,丁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水能D. 与丙地相比,乙地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是容易被侵蚀23、下中地表形态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24、下图为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B. 位于南半球C. M为低纬信风带D. N为极地东风带下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25-26题。25、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有( )A. bB. dC. eD. f26、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B. af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 a、d的形成原因相同D. 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27、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图中北京时间为 点。 该日,所在学校(约35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 。 图中C点当地_时日出。 该日,A、B、C三点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为_。 28、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圈层结构中,甲以上是 。 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填字母)类岩石。 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也可能会导致_(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 描述图中A处所示地貌形成原因 。29、图5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图6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 图6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B处天气特点是 。 图5中C、D两处, 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 当气压带、风带如图6中甲位置时,地中海沿岸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其气候特征是 。 若图5中A气压中心在亚欧大陆强盛时,则应对图6中_(甲或乙)位置示意图。30、读“季风分布图7”和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8,完成下列问题。 图7 图8 读图东亚地区此季节盛行的季风是 ,此季节宿迁地区气候特点是 。 南亚印度半岛夏季风的季风形成原因是 。 图7中甲地气候资料是 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中的 _ 图,该地一年中最热月份为_月。31、如图,读某海域等温线示意图(图9)和世界海陆分布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9 图10 图9中表示的海域可能位于图10中甲、乙、丙、丁四海域的_(填代号)按洋流性质划分,洋流AB是属于 流 若图9为中低纬的大西洋海域,A、B、C、D四海区有大渔场分布的是 ,该渔场的成因是 图10中自然带由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以_为基础形成的32、读“非洲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自然带的名称是 带,在A自然带的东面赤道附近却没有形成该自然带的原因是 。 图中自然带ABCD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 此时B地的气候特点是 。 图中乙海域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是该海域位于板块的_(生长、消亡)边界处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测试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1-5 CBACD 6-10 DACBC 11-15 ACABC 16-18 BCA(二)双选题: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9-23 AC AD AC BD AB 24-26 BC CD AD 二、选择题: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27、(1)(2326N,150E) (2)10(3)7826 (4)4(5) A>C>B28、(1)岩石圈 (2)b (3)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29、(1)阴雨天气 (2)C(3)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4)乙30、(1)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A 531、(1)甲 暖(2)A 寒暖流交汇 (3)水分32、(1)热带雨林 海拔高 (2) 由赤道到两极 (3) 高温多雨 (4)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