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定向测评练习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28186609       资源大小:1.18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定向测评练习题(无超纲).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定向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的活动中,能说明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的手机置于密闭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D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城市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4、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从身边飞过的蚊子声。这是因为()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波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不能传播声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所有人都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B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7、如图为艺人正在表演口技,某时刻观众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好像一个瓷盆被摔碎了一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观众听到的口技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B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调C观众听到一声巨响,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D现场观众不交头接耳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8、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B我们说某歌手能够发出美妙的海豚音,是形容他(她)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声音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9、学习物理之后,小华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B正常人的脉搏约每跳动1次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10、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不同;教室里有“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的标语,提醒同学们在别人学习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指控制声的_这个特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实验装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有关;若在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人耳听不到音叉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_。3、重庆一中元旦晚会上,一中合唱团献上了精彩的合唱。男同学放声歌唱,女高音伴唱,则男同学歌唱时的_大,女高音歌唱时的_高(均选填“响度”或“音调”)。4、声音的传播需要_,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5、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小明距离山崖_m(声速按340m/s计算),这回声是通过_传入他的耳朵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3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 (2)笛声2s通过的路程;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2、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匀速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1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13s后收到回波信息。求:(1)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距海底的距离;(2)此海域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3、 “国庆”期间,小宇一家开小车到桂平市旅游,接近桂平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路边安装有测速仪器)。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2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4s。(已知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图1信息并通过计算,最快要多少min到达桂平?(2)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3)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4、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车头距离桥头150m时鸣笛,鸣笛5s后火车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40m/s计算)求:(1)火车的速度;(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5、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上海18000蚌埠22002215484济南03040312966北京08001463(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这列火车向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3秒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鸣笛时距山崖多远?(3)若这列火车长24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多长时间?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为了认识声音,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中,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_,这里应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填“等效法”、“探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进行如下实验:a.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通过 _的传播听到声音。b.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小明 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且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比变 _(填“大”或“小”)了。2、两组同学进行声学实验,小明设计如下(1)如图1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_(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_,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2)如图1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_ (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_(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片振动_,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图2)(3)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4)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_(填“相同”或“不同”);(5)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_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敲鼓的力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手机铃声明显减小,如果瓶内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硬卡片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说明音调和频率有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声音都在海水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根据公式可知,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由题知,所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是为了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4、C【详解】我们听不到身边飞过的蝴蝶的声音,却能听到身边飞过的蚊子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故人听不到身边飞过的蝴蝶的声音,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较高,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人能听到身边飞过的蚊子的声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所以水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听到声音一定是物体振动后通过介质传播才听到,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人耳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B。6、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均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故B正确;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和艺人之间存在空气,故观众听到的口技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艺人可以模仿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符合题意;C观众听到一声巨响,即声音的振动幅度很大,故声音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现场观众交头接耳容易干扰艺人表演,对艺人而言就是产生了噪声,故为了不干扰表演,现场观众不交头接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由图可知,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Hz,听觉频率范围是120000Hz,所以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故A正确;B海豚音就是像海豚一样发音,指的是发声的音调高。我们说某歌手能够发出美妙的海豚音,是形容他(她)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物体振动的频率若是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等,都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9、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题意;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不可能到达8m/s,故C不符合题意;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在30dB-40dB之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音色 响度 【详解】1由于发声体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根据音色区分“蝉”和“鸟”的叫声。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大声说话,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大。2、振幅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详解】1声波具有能量,而且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2在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人耳听不到音叉产生的声音,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3、响度 音调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男同学放声歌唱说明声音大,即声带振幅大,响度大。2女高音歌唱时,声带振动频率快,即音调高。4、介质 会 【详解】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传播速度次之,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5、340 空气 【详解】1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s=340m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和山崖之间有空气,回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的耳朵的。三、计算题1、(1)15m/s;(2)680m;(3)355m【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汽车前进30m所用的时间为2s,故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m/s,故笛声2s通过的距离为(3)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有解得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5m/s;(2)笛声2s通过的路程为680m;(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355m。2、(1)9620m;(2)10900m【详解】解:(1)已知下潜速度为v0=20m/s,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用时t0=13s。由可知,从发射到接收信号,“奋斗者”号下潜的深度s0=v0t0=20m/s×13s=260m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v1t0=1500m/s×13s=19500m收到信息时,“奋斗者”号距海底的距离(2)从接触水面开始,至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下潜时间为t3=51s,这段时间下潜的深度s3=v0t3=20m/s×51s=1020m最终计算得到海域的深度s=s1+s2+s3=1020m+260m+9620m=10900m答:(1)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距海底的距离为9620m;(2)此海域从海面到海底的深度10900m。3、(1)2min;(2)42.5m/s;(3)超速【详解】解:(1)由图知,从该标志牌到桂平的路程s2km,限速v60km/h,驾车到桂平市所用的最少时间(2)(3)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s1s2102m68m34m汽车行驶34m所用的时间所以汽车的车速为所以超速了。答:(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最快要2min到达桂平;(2)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则汽车的速度是42.5m/s;(3)汽车在该路段超速行驶。4、(1)30m/s;(2)775m【详解】解:(1)由可知,火车的速度v车=30m/s(2)由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5s=1700m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s=775m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5m。5、(1)104.5km/h;(2)555m;(3)112s【详解】解:(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通过的路程是1463km,所用时间t=0800+2400-1800=14h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104.5km/h(2)火车行驶的路程s1=v1t1=30m/s×3s=90m声音传播的路程s2=v2t1=340m/s×3s=1020m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3)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s总=L车+L隧道=240m+2000m=2240m则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t1=112s答:(1)列车由上海站驶往北京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4.5km/h;(2)司机鸣笛时距山崖555m;(3)这列火车通过隧道用了112s。四、实验探究1、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空气 能 大 【详解】(1)1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且振动幅度越大,小球会被弹起的越高。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轻质小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振动幅度放大,便于观察。3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易于观察的现象,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2)4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敲打衣架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5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发出的响声会通过细绳和手指传到小明的耳朵里。因此小明依然能够听到声音。6因为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所以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会变大。2、改变 频率 不改变 改变 幅度 固 不同 振动 【详解】(1)1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频率,发现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345响度与振幅有关,研究声音与振幅的关系,要使用相同的物体振动发声,控制振动频率相同,用不同大小的力使物体振动,改变振动的幅度。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越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3)6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4)7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说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5)8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手阻止了线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无法产生声音。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定向测评练习题(无超纲).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