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测试练习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28197738
资源大小:219.3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测试练习题(无超纲).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液氧混合物B氯酸钾氧化物C干冰纯净物D天然气新能源2、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或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都是耗能少、廉价获取氢能的理想途径B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釜底抽薪”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工业上进行高炉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下方加入,空气从上方通入3、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就地焚烧秸秆获取草木灰以增强土壤肥力B鼓励燃放烟花炮竹以增加节日气氛C实施大水漫灌以确保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4、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78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气体是SO2、CO2、NO2、O3等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5、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A分类回收垃圾B提倡用餐光盘行动C排放核废水入海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6、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7、下列图示为“循环利用”标志的是ABCD8、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下方B家庭中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养鱼池用水泵将水喷向空中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D硫酸铜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通常在铁制容器中配制9、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为办成一届安全、绿色奥运会,奥运场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废弃口罩应集中处理B厨余垃圾就地掩埋处理C运动器械要适时消毒D室内比赛场馆保持通风10、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碳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空气、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养鱼时,鱼缸里可加装一个输送空气的装置。输送空气的目的是_。(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装置如下图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该装置利用的能源为_。2、厨房是一个化学物质的小世界。(1)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_。(2)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_。(3)铁锅生锈是铁与_和_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_原理(填“溶解”或“乳化”)。(4)很多家庭使用天然气做饭,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_。3、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需要消耗空气中的_。(2)途径中,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途径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_。(5)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大力植树造林C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4、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1)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以上“碳循环”,其中正确的有_(填序号)A变化观:动植物都在参与碳循环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C平衡观: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增加(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_(填元素符号)。现代家庭主要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正在研究的方法有: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地质封存:将CO2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矿石固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_。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_。矿石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基本反应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_(答出一条即可)。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将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填在空格上。(1)安在玻璃刀上划玻璃的物质_;(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物质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大量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_)2、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_)3、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_)4、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_)5、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目前,我国已经成功进行海底可燃冰的试开采。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1体积可燃冰可以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1)从能源的角度考虑,可燃冰属于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试计算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写出计算过程)。2、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常见塑料购物袋是由聚乙烯(化学式表示为(CH2CH2)n)加工而成的。(1)聚乙烯是一种具有_(填“热固”或“热塑”)性的材料。(2)聚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表达式为_。(3)聚乙烯分子中各元素质量比为_。(4)苯乙烯(化学式为C8H8)是生产另一种常用塑料聚苯乙烯的原料,苯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精确到0.1%)3、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填“大”或“小”)。(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4、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15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555生成氢气质量/g0.020.020.01请计算:(1)共制得氢气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5、瓦斯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存在煤矿坑道中。当煤矿坑道中瓦斯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H4与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爆炸最强烈。求煤矿坑道中瓦斯爆炸最强烈时CH4的体积百分含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实验时常用于除CO2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_(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猜想_成立。(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2、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后,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气体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猜想假设)猜想:CO2、H2O;猜想:CO、H2O;猜想:_。(实验设计)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_成立。(反思交流)(1)装置B的作用是鉴别是否有_生成,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C的作用是_。(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改进)小明认为图示实验装置有缺陷,还应该在C、D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请你帮小明说明理由:_。(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请你说出一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B、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D、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错误。故选:C。2、B【详解】A、电解水或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耗能多,不属于廉价获取氢能的理想途径,错误。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C、“釜底抽薪”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错误。D、工业上进行高炉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上方加入,空气从下方通入,错误。故选B。3、D【详解】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错误;B、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C、实施漫灌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故C错误;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防污染地下水,故D正确。故选:D。4、C【详解】A、工业上利用空气中组分的沸点不同的原理,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故A正确;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78%,氧气占21%,故B正确;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包括在内,故C错误;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故选C。5、C【详解】A. 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做法符合该理念;B. 提倡用餐光盘行动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C. 排放核废水入海会造成海水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做法不符合该理念;D. 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故选:C。6、C【详解】A、乙醇比汽油更易完全燃烧,且不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正确。B、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以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正确。C、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硫,错误。D、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正确。故选C。7、D【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禁止烟火标识,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示可知,该项为循环利用标识,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8、B【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不符合题意;B、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C、养鱼池用水泵将水喷向空中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不能增加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详解】A、废弃口罩应集中处理,防止病菌传染,正确;B、厨余垃圾应该集中后统一处理,错误;C、运动器械要适时消毒,正确;D、室内比赛场馆保持通风,利于空气清新,正确。故选B。10、B【详解】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碳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如碳循环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生成有机物,可通过呼吸作用等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符合题意;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1)提供氧气,供给鱼儿呼吸(2) C 太阳能 【解析】(1)鱼缸容积较小,鱼类容易缺氧,故输送空气的目的是给鱼类提供氧气;(2)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既可以得到淡水资源,还可以得到食盐。2、(1)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2)分子在不断运动(3) 水#H2O 氧气O2 乳化 (4)【解析】(1)加碘食盐中碘以“碘酸钾 KIO3”的形式添加,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疾病或大脖子病;(2)厨房内做饭炒菜,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洗洁精可洗去铁锅上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4)甲烷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1)氧气2(2)(3)(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5)ABC【分析】(1)途径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途径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5)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C、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BC。4、(1)ABC(2) C CH4+2O2CO2+2H2O (3) CO2+H2O=H2CO3 温度升高,碳酸分解 减小 化合反应 公交出行 【解析】(1)A、动植物都通过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在参与碳循环 ,正确。B、碳循环属于化学变化,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正确。C、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自然界中氧原子的总数不变,错误。故选:ABC。(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天然气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CH4+2O2CO2+2H2O。(3)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是CO2+H2O=H2CO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在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碳酸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温度升高,碳酸分解。将二氧化碳压入特定的地质构造中地质封存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减小,故填:减小。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反应多变一,矿石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如公交出行,故填:公交出行。5、(1)C(2)CO2(3)CH4【分析】(1)能划开玻璃的物质为金刚石,故安在玻璃刀上划玻璃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大量开采,应合理开采,故错误。2、正确【详解】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制取成本高,氢气的密度很小,贮存较困难,此说法正确。【点睛】3、错误【详解】沼气可通过植物秸秆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4、错误【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此说法不正确。【点睛】5、正确【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详解】四、计算题1、(1)不可再生(2)设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答: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512g。【解析】(1)可燃冰储量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按照常规步骤解题即可。详见答案。2、(1)热塑(2)28n(3)6:1(4)92.3%【详解】(1)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属热塑性塑料;(2)聚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8n;(3)聚乙烯分子中C:H= =6:1;(4)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92.3%3、(1)大;(2)440g【详解】(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440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4、(1)0.05g(2)19.6%【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共制得氢气的质量是0.02g0.02g0.01g0.05g。(2)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1)共制得氢气0.05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点睛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前提。5、9.5%【详解】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题意:同温同压时,气体分子个数比等于其体积比,则甲烷和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2时,爆炸最强烈,设CH4的体积为V1,空气的体积为V2,则O2的体积为V2×21%。由V1:V2×21%=1:2;解得:V1:V2=21:200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答:当CH4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时,瓦斯爆炸最强烈。故填:9.5%五、实验探究1、CO2、CO、H2O 三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详解】(1)猜想三:CO2、CO、H2O;(2)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故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产生,因为,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D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猜想三成立;(3)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实验过程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2、CO2、CO、H2O 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吸收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详解】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分子式为CH4,与O2反应,则生成物为碳氧化合物、氢氧化合物,所以生成物为CO或CO2、H2O,当氧气足量,则生成CO2、H2O,当氧气少量,则生成CO、H2O,而当氧气适量时,甲烷部分完全燃烧,部分不完全燃烧,则生成物就为CO、CO2、H2O的混合物,所以除了上述两个猜想外,猜想则为三者混合物;故填:CO2、CO、H2O。实验结论中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蒸气存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存在,红棕色氧化铁被还原为黑色固体铁,说明有一氧化碳存在,将氧化铁还原,根据三个实验现象推断生成物中有CO2、CO、H2O,所以猜想成立;故填:。反思交流(1)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重要性质,所以用澄清石灰水作为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使用,同时二氧化碳可被氢氧化钠吸收,避免混入一氧化碳,对后面实验造成影响;故填: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吸收二氧化碳。(2)实验是为了验证甲烷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用空气进行燃烧反应,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也可以发生上述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甲烷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实验改进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未知,同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是否能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也未知,而在C、D之间加入一个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后,可以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有无变浑浊现象,判断二氧化碳是否还有残存。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拓展延伸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给予充足的氧气,可以有效避免一氧化碳生成,最简单方法就是增加空气流动,保证氧气的充足;故填: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点睛】从实验现象入手,找出生成物,然后分析题目信息,找到解决的问题的突破点,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铁成为本题的考查关键点,以此作为突破点,回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