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docx
-
资源ID:2820109
资源大小:119.0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缥碧(pio)急湍(tun)轩邈(mio)横柯(k)B.城郭(gu)空旷(kung)幽绝(yu)纤云(xin)C.十仞(rn)目眩(xun)属引(sh)瑶台(yo)D.东皋(go)徙倚(y)驱犊(d)采薇(wi)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走)虽乘奔御风(虽然)C.风烟俱净(全,都)猛浪若奔(好像)D.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在昼犹昏(好像)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下列对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使至塞上岑参唐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6.古诗文默写填空。(5分)(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江南山水景物一天之中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_。(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_。(4)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长江出三峡、渡荆门,天开地阔、逼真如画的名句是_。7.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5分)(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1分)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的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2分)(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2分)二、阅读品悟(40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0题。(13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窥谷忘反()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0.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 )12.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三)阅读核舟记,完成第1416题。(14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其两膝相比者比:_(2)诎右臂支船谢:_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雕刻品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三、写作(40分)17.我们每个人都是家乡的儿子,家乡给了我们善良高尚的品格,给了我们博大丰富的胸怀。我们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痛饮过这里明净的山泉,赤脚踩过山坡上带着露珠的草地,在茅屋里听过农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在家乡的怀抱里观看绚丽的朝霞。读了这段文字,你一定会有所感触,会对家乡产生某种情感冲动。请选择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搜集相关资料,以家乡的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角度,体裁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3)不少于600字。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C项“属”读zh。2.【答案】B【解析】B项“虽”为“即使”之意。3.【答案】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4.【答案】D【解析】D项应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5.【答案】A【解析】A项使至塞上的作者为王维。6.【答案】(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7.【答案】(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2)示例:(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与荷花。(寓意)连年有鱼(或:年年有鱼、喜庆有鱼)。(3)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二、8.【答案】(1)这里指飞奔的马(2)同“返”,返回9.【答案】(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10.【答案】B【解析】B项应为早发白帝城的诗句。11.【答案】(1)高兴地(2)考虑,想到(3)形容水的澄澈12.【答案】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3.【答案】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14.【答案】(1)靠近。(2)弯曲。15.【答案】(1)(他)曾经赠给我一件桃核雕刻的核舟作品,(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16.要点:用料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所刻之物形象传神(刻物情态毕现);构思精巧。三、17.【写作提示】对于这道半命题作文题,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绘景抒情,都离不开家乡,都是因家乡而起,都是为家乡而作。对家乡的情感要真挚、深沉、自然、亲切,不能带有任何成分的虚假色彩。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且有家乡特点的事物来作为寄情对象。二是不能记流水账,将自己所记得的、有印象的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景全都写进来,这就形成了材料的堆砌,失去了重点,不符合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立意要有时代气息,在构思上要别具一格、别出心裁,在形式上可跳出一般的写法,采用日记、书信、新闻报道、访谈录、古白话等形式来作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2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沿溯(s)藻荇(xng)飞漱其间(sh)与其奇者(y)B.素湍(tun)燕然(yn)夕日欲颓(tu)属引凄异(zh)C.未寝(qn)竹柏(bi)无与为乐(wi)莺飞戾天(l)D.缥碧(pio)霜旦(dn)互相轩邈(mio)千转不穷(zhun)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鸢飞戾天者(鸟叫)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B.至于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属引凄异(延长)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徙倚欲何依(徘徊)D.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乘奔御风(飞奔的马)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蝉则千转不穷D.属国过居延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自非亭午/夜分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B.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6.默写。(6分)(1)仍怜故乡水,_。(李白渡荆门送别)(2)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4)巴东三峡巫峡长,_。(郦道元三峡)(5)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_,_。(郦道元三峡)(6)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8.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活动一:承习俗(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写到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2分)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活动二:学对联(3)对联的基本要求: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以上的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2分)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二、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3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10.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1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由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人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色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1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8题。(8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竟上( )(4)望峰息心( )1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17.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_。(2分)18.根据两文内容,完成下面一副对联。(2分)计青上联:两岸连山无阙处下联: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13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观月记张孝祥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教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有删改)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怀民亦未寝()(2)水中藻、荇交横()(3)尽却童隶而登焉()(4)临水之观()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21.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_”,【乙】文写月的句子是“_”,都突出了月亮_的特点。(3分)22.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三、写作(40分)23.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项,“与”应读“y”;B项,“燕”应读“yn”;D项,“转”应读“zhun”。2.【答案】A【解析】“戾”,至、到达。3.【答案】D【解析】A项,“阙”同“缺”;B项,“反”同“返”;C项,“转”同“啭”。4.【答案】B【解析】该句正确划分是“自非/亭午夜分”。5.【答案】A【解析】“东皋”是地名,今属山西万荣。6.【答案】(1)万里送行舟(2)浅草才能没马蹄(3)树树皆秋色(4)猿鸣三声泪沾裳(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答案】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解析】内容紧扣阅读的好处,句式按“你的”组织语言。8.【答案】(1)C(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B【解析】(1)C项写的是中秋节。(2)解析九日齐山登高这首诗,根据题目及诗句“菊花须插满头归”等可以判断描写的是重阳节。(3)“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二、阅读理解9.【答案】诗人(自己)10.【答案】“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11.【答案】(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12.【答案】(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3.【答案】C【解析】“乱”在文中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1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5.【答案】(1)“阙”同“缺”,空隙、缺口(2)即使(3)凭借(4)平息16.【答案】A【解析】A项,“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古今义同;B项,古义“至、到达”,今义“乖张;罪过”;C项,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D项,古义“天和山”,今为山名。17.【答案】凄凉生机勃勃18.【答案】百里江水皆碧透【解析】上联写的是山,下联可以考虑两文“水”的特点,写出与上联对仗工整的句子。19.【答案】(1)睡觉(2)交错纵横(3)使退下(4)靠近20.【答案】(1)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2)赏月之至,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看,独自前往,距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21.【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白如昼澄澈明净22.【答案】(1)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2)句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三、写作23.【答案】略【解析】(1)审题时,抓住关键词。这个题目由两个重要词语“温暖”和“旅程”组成。“温暖”是作文的关键,是要突出表现的重点,是全文的中心,文章的立意、选材都要围绕它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温暖”是指心灵上的“温暖”。“旅程”对选材起限制作用,可以写一次出游,可以写一个学段,也可以写一个人生阶段。注意所给提示语“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最终这个“旅程”一定要和“成长”相结合、相联系。(2)立意时,紧扣“温暖”。通过审题分析出“温暖”是作文的中心。不管是写人、写情,还是写景、写物,都要体现“温暖”,即所写的东西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温暖。(3)选材上,注意要“小”。提示语“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提示我们如果写感情,可以写父母亲情、师生情、同窗谊,也可以写陌生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另外,还可以写自然美景或书香文化。同时,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也就是说本次作文的选材范围很广,只要写出“温暖”,落脚到“成长的旅程”即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3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曦月(x)襄陵(xing)飞漱(s)经纶世务(ln)B.荇(xng)缥碧(pio)峻茂(jn)夕日欲颓(tu)C.属引(sh)沉鳞(lng)千转(zhun)嘤嘤成韵(yng)D.犊(d)征蓬(png)横柯(k)互相轩邈(mio)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D.窥谷忘反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消散)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水皆缥碧(青白色)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空谷传响(回声)D.属引凄异(延长)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夕日欲颓摇摇欲坠B.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名利的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答谢中书书一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B.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语言朴素又含有深远的意味。C.三峡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又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D.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避世隐退的思想感情。7.古诗文默写。(5分)(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2)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_?_”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3)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4)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中用“_,_”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8.仿照下面示例,从你熟悉的诗歌题材类型(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抒怀诗)中任选一种,以诗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句式和示例相同。(3分)示例:山水诗是一位隐者,明月、清泉,宁静、淡推,让人喜爱又留恋。_二、综合性学习。(6分)9.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山川河流、草树花鸟,每一处每一物都让人流连忘返。古人遭贬失意,常游山水以抒怀;今人生活富足,常游山水以悦情。(1)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材料文人的漫游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文人学者们在漫游途中扩大了见闻,增加了社会阅历,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李白堪称最能漫游的大师。他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足迹遍及祖国各地,直到62岁病逝。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无独有偶,杜甫青年时期也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仰望泰山写下了有名的望岳。陆游在四川做官时走遍了四川,赏遍了蜀中的名胜古迹,写了不少名篇佳句。(2)认真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2分)针对漫画中的现象,你将如何做一个文明游客?(2分)三、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终。以“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3分)(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2)赏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或王命急宣或:_(2)良多趣味良:_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虽人有百口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物以群分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6.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有改动)【注释】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家:安家。龂龂(yn yn):形容争辩的样子。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大舟不可入也深中鱼可百许头18.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19.“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l1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益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改动)【注释】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