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docx

    • 资源ID:2820118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垂髫(tio)阡陌(qin)叹惋(wn)悄怆(qio)B.篁竹(hung)怡然(y)翕忽(x)俶尔(sh)C.幽邃(su)糁之(cn)箬篷(ru)俨然(yn)D.多髯(rn)篆章(zhun)窈窕(tio)寤寐(m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落英缤纷(花)便扶向路(先前的)B.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矫首昂视(举)C.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以其境过清(清澈)D.绝类弥勒(像)寤寐思服(服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兼葭采采,白露未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2分)( )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技亦灵怪矣哉!(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怪啊!)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7.默写。(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2)青树翠蔓,_,_。(3)窈窕淑女,_。(4)兼葭苍苍,_。8.(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改编)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8分)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答:_(2)陶治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分)答:_(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2分)答:_(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2分)答:_二、阅读理解(36分)(一)(2017四川绵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6分)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9.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4分)答:_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2分)答:_(二)(2017四川泸州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骤,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士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纸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注龂龂:争论不休。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1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B.诣太守,说如此诣:拜访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D.无以利世利:利益1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分)译文:_(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3分)译文:_(三)(2017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解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怪而向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居士外集)注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湾(w):地势低洼的地方。瓷(zhu):砌池壁。筑:夯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n)昏:愚蠢糊涂。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植:_(2)纵铺以浚之,汲井以盈之盈:_(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循:_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译文:_18.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3分)()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A.B.C.D.19.文章结尾,作者说“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3分)答:_三、写作(40分)20.(2017山东威海中考)作文。题目:品它千遍也不厌倦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第三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A.悄qio。B.俶ch。C.糁sn。2.【答案】A【解析】B.乐:以.为乐。C.清:凄清。D.服:思念。3.【答案】D【解析】A.“要”同“邀”,邀请。B.“出”同“屈”,弯曲。C.“衡”同“横”。4.【答案】D【解析】A.不要说,更不必说;不管(连词)。B.交错相通;运输事业。C.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D.翠绿的藤蔓。5.【答案】C【解析】A.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B.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C.流:捞取。D.峨冠:名词活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6.【答案】C【解析】正确的翻译是:技艺也真神奇啊!7.【答案】(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君子好逑(4)白露为霜【解析】不漏字、不添字、无错别字是得分的关键。8.【答案】(1)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2)(示例)孝敬父母: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3)(示例)温故知新、见贤思齐、韦编三绝、孟母三迁、孟母断机、舍生取义等。(4)(示例)国家层面有“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各种各样的合作,以求共同发展和进步。作为中学生而言,我们学校推行了“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办法,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也提升了综合素质。合作共赢,此言非虚。【解析】(1)材料一是谈“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材料二则是关于“国学智慧”的实际运用。抓住两则材料的核心意思概括。(2)古时“孝亲尊师”的故事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和“程门立雪”。平时要注意积累。(3)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和故事比较多,选自己最熟悉的写。(4)本题考查拓展运用能力。此题内涵丰富,外延宽泛。这就不仅需要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有所了解,还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合作共赢”谈感悟。二、9.【答案】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解析】这是典型的写景句,又是开头句,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作答。首句中的“秋”交代季节时令,“木叶”即树叶,“木叶飞”即树叶纷飞,画面显得萧条凄凉。标题中的“思”和第三句中的“家未归”说明这是一首思乡诗,由“恨难禁”“仰天悲”可见作者悲伤的心情,故此句为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10.【答案】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的遗憾与悲伤之情。【解析】根据“思吴江”可知诗歌的内容;而“恨”“悲”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其中,“恨”在古诗文中,多为“遗憾”之意。11.【答案】B【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断句。12.【答案】D【解析】利:使动用法,使.得利。13.【答案】D【解析】桃花源记运用描写和记叙,表现了作者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愚溪诗序运用记叙和议论,借述愚溪而自我写照,表达了作者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14.【答案】(1)(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2)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解析】(1)“向”是古今异义词,“先前的,原来的”;“志”,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记”。(2)“是”,古今异义词,“这”;“家”,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15.【答案】(1)种植(2)满,充满(3)顺着,沿着【解析】(1)植: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盈:满,充满。成语“热泪盈眶”中的“盈”字还保留了这个意思。(3)循:顺着,沿着。成语“因循守旧”中的“循”即为这个意思。16.【答案】C【解析】A.助词,的;代词,童子。B.介词,用,把;动词,认为。C.代词,代指鱼池。D.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却。17.【答案】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解析】所:处所,地方。游戏:游玩嬉戏。自足:满足。18.【答案】C【解析】写的是空地四周的环境。写疏通水路,如何引水灌池。写作者沿池散步,生发感想。19.【答案】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时,有以下几点感想:感到两者命运的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才华。【解析】在文中,“大鱼”指的是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小鱼”指的则是普通人。作者借大鱼“不得其所”,小鱼却“有若自足”,指出社会对待人才的不公平;借指责童子“嚚昏而无识”,强烈抨击了(批判了)当时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命运、人为制造不公平的权贵。同时,作者对自己也暗含了警示:不要满足于现状,自己的才华不能就此被埋没,要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空间去发展。归纳时,可以分条叙述,使条理清晰。三、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首先,我们要审清题目。题目是“品它千遍也不厌倦”,我们可以把题目分解。“品”就是欣赏、品味;“它”是代词,是属于非人的,那么就可以是“情”“文学”“景”“道理”等;“千遍”说明品味的次数多;“不厌倦”是说对此的感情深厚。其次,要注意选材。可用“替换”的方法,把“它”变为自己要写的内容,如父爱、红楼梦、家乡的景色等。最后,成篇。如果写成记叙散文,要注意细节描写;如果写成品味文学的散文,要注意凸显文采;如果写成写景散文,则要多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例文品它千遍也不厌倦母爱在身边流淌,如一缕舒和的微风。照亮了黑暗的道路,温暖了冻僵的心灵,驱散了疲惫的痛苦。母爱凝聚于身边的小事之间。清晨,月光轻柔地拂过我的面颊,远处的道路淹没在暗淡的灯光里。我迈出家门,向影影绰绰的小路走去,背后温暖的灯光吸引着我,我不禁回头,却发现有些憔悴的母亲倚在门上。望着我迟疑的步伐,她轻声说道:“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叮嘱声回响于耳,暖暖地拂过心头,我不由得点了点头。再向前方望去,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曙光在前方闪耀,之前阴暗的道路已被母亲的话语点亮。那句话中,分明凝聚着母爱。下午,刺骨的寒风冻伤了我奔跑着的身躯。灰蒙蒙的天空榨干了跑道的颜色,只留下一片昏暗。跑完全程,寒风愤怒地咆哮着,手指早已被冻僵,脸上唯一一点血色被骤然而至的降温带走。同学们的水壶已冻成冰块,我苦笑着拿起自己的保温壶,一丝暖意却透过冰冷的金属传来。惊诧着吸饮数口,暖流需时流过我的口腔,直淌到了心间。忽然想起早上母亲为我灌水,新买的保温壶被母亲精心地灌满了热水。母爱顺喉咙而下,滋润了被狂风肆虐的心田,温暖着被冻僵的四肢。那壶热水中,分明凝聚着母爱。深夜,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半空中,洒下阵阵白练般的光华,充斥了我的小屋。轻轻抬笔,思索着那烦琐的试题。不知不觉地忘了时间,当人们都已进入梦乡,我才搁下笔。轻轻踱客厅,母亲的房门虚掩着,一缕灯光从狭缝中透出。有些疑惑的我轻轻推开房门,向里面望去。母亲却未睡着,见是我,她端起桌上一杯还有余温的牛奶,略带歉意地递给我。我顿时惊诧,母亲身体并不好,每日的早起已使她过度劳累,可她却因为我营养不足,苦等到深夜。那一杯牛奶,分明凝聚着母爱。母爱,不需大的行为,只需一句叮咛、一壶热水、一杯牛奶足矣。事虽小,却凝聚着浓浓的母爱。点评文章立意深刻,以“母爱”为主题,深情颂之,感情真挚;以时间为序,在“清晨”“下午”“深夜”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母亲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让“我”品上千遍也不厌倦;同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了母亲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2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豁然(hu)俨然(yn)清冽(li)间隔(jin)B.垂髫(tio)怡然(y)箬篷(ru)参差(cn)C.阡陌(xin)俶尔(ch)窈窕(yo)未晞(x)D.悄怆(chung)多髯(rn)溯洄(hu)蒹葭(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蒙络摇辍青树翠蔓B.无人问津如鸣佩环佁然不动视端容寂C.斗折蛇行寂寥无人往来翁乎矫首昂视D.凄神寒骨雕栏相望袒胸露乳水波不兴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4.下面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记是西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选自陶渊明集卷六。本文通过对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B.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C.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是魏学洢。本文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盖大苏泛赤壁云。6.古诗默写。(8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2)兼霞苍苍,白露为霜。_,_。(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4)与君离别意,_。(5)气蒸云梦泽,_。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是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3分)(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注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注龂龂:争论不休。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B.诣太守,说如此诣:拜访。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利:利益。10.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入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注殄瘁:此指摧残。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彗帚:扫帚。寻:古代八尺为一寻。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竹本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14.作者以竹确贤人,借自己的养价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薄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日:“资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贤,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眼,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注偃卧瘠馁:卧床挨饿。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博学善属文属:写。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D.便语客语:告诉。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三、写作(30分)18.根据下面的开头和结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路上这初夏的雨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要求;(1)自拟题目;(2)开头、结尾的衔接要自然;(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不少于65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三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A5.【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盖/大苏泛赤壁云。6.【答案】(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4)同是宦游人(5)波撼岳阳城7.【答案】(1)示例:诗经包括“风“雅”“颂”,其中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影响深远。(2)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二、(一)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1)(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2)(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那)里安家。(二)12.【答案】B13.【答案】(1)第二天,(我)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能的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任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14.【答案】(1)要识别人才,区别对待人才;不要埋没、摧残人才。(2)要惜才、爱才、重用人才。(三)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1)(陶渊明)忍受不了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了。(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三、18.【写作指导】这是一篇设定了开头、结尾的补写作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雨,因此我们需联想在雨中会发生什么事。从结尾来看,要选写的事情必定是正面的、积极的,在补写时就需要把握住这一要点,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可写所见所闻,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3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阡陌(qin)邑人(y)间隔(jin)为坻(d)B.派遣(qin)谐太守(y)为嵁(kn)篆文(zhun)C.佁然(y)俶尔(ch)幽邃(su)船楫(y)D.轩敞(xun)糁之(cn)椎髻(j)寤寐(mi)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C.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D.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阡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侗****源)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