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28212706       资源大小:301.9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中的H2通过灼热CuOB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分别加水搅拌C检验CO2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铁片和银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AABBCCDD2、在实验室里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有下列两种途径: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质量相等,则下列有关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1) (2)A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不同B消耗铁的质量相同C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不同3、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小于7C三甲基一氯硅分子由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D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4、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正确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杂质B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用稀盐酸清洗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D实验室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5、下列常见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潮解B乳化C溶解D指示剂变色6、下列图象与所属实验现象相符的是A稀释NaOH溶液B镁在空气中燃烧C铁加入稀盐酸中D氧气的溶解度7、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继续实验(已知Fe2O3+3H22Fe+3H2O)实验中供选用试剂: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硫酸,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B实验时,应先用管式炉加热,再打开活塞KC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干扰实验D测定装置甲、装置丁反应前后质量差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8、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D表面打磨过的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B稀盐酸C液氧D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A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则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1)下表为四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名称氢氧钠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上表中x=_,排在元素周期表中_。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符号为_。今年第25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中国化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位入选的中国学者。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B该元素在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32.06(2)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如图1。中原子团的化合价为_。写出X的化学式:_。(3)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改变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数比为2:12、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用语填空:(1)2个双氧水分子_;(2)Ca(OH)2的俗名_;(3)标出BaO中Ba元素的化合价_;3、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Cu+2H2SO4CuSO4+2H2O+SO2;CuO+H2SO4CuSO4+H2O,有人设计了两种用铜屑制取硫酸铜的方案;CuCuSO4;CuSO4这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那种方案较好?为什么?_ _。4、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_。(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B水具有酸性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3)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铝元素:_。(2)2个氢原子:_。(3)碱中含有的阴离子:_。(4)五氧化二氮: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求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_。(2)求恰好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计箅结果精确到0.1%)2、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_,该物质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_。(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如下图是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过量的pH变化曲线图,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_。(写出计算过程)4、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5、黄铜(铜和锌的合金)被广泛用于生活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20g黄铜螺母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另取80g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1234稀硫酸的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的质量/g17.414.812.212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7(选填“”“=”或“”)。(2)通过计算,该黄铜螺母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材料性能属于_(填“优良”或“一般”)。(3)求出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同学们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活动:(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呢?(查阅资料)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钾溶液呈碱性。(设计实验)(1)甲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_。(2)乙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向一锥形瓶中倾倒10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结果精确到0.1%)(3)丙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丁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V2mL。丙组同学的实验能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而丁组同学需补如下实验才能说明: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盐酸,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依据以上实验原理,以下物质中不能用来验证中和反应的是: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A、碳酸钙 B、铁锈 C、硝酸银 D、锌粒(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知识拓展)KOH溶液与CO2反应也无明显现象,而用酚酞溶液却不能指示该反应的发生,原因是_。2、 “自热米饭”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化学小组对发热包的固体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发热包可能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物质组成。(实验探究)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1)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探究二:发热包的固体成分的探究。(2)完成下表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2)用磁铁多次重复靠近其中一份粉末有部分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_(3)取步骤(2)的剩余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溶液呈无色。原粉末一定含有铝粉和炭粉(4)取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通入_滤液变浑浊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生石灰(反思与评价)(3)综合上述实验,无法确定该发热包中是否含有_。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于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岀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H2SO4和KOH猜想四:_乙组同学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实验1测溶液的pH实验2滴加Na2CO3溶液实验3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有一处操作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之处是:_;有一处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用方程式表示)4、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1)二氧化碳在生活中作用很广泛,温室效应可以提高温度保护地表,也是气体肥料,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用途例如_。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性。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设计并进行实验(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填“正确”或“不正确”)。(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实验编号锥形瓶内物质最终得到CO2体积/mL名称质量/g碳酸氢钠0.10V1碳酸钠0.10V2白色粉末aV1表中a=_;V1_V2(填“>”、“<”或“=”)。分析并得出结论(5)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该粉末成分是_(填名称),理由是_。5、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猜想2成立。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一氧化碳与氢气均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所以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锰与木炭粉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鉴别两者,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与氯化氢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能用此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故选项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之反应,可以证明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2、D【分析】(1),生成1份铜,需要1份氧化铜,1份硫酸和1份铁;(2),生成1份铜,需要1份氧化铜,1分硫酸和份铁。【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而都来自CuO,没有损失,所以氧化铜质量相同,选项A错误;B、这两种方法制得等量的铜,看上去消耗的原料都是相同的,但特别注意用H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2的量要多一些,所以H2SO4和Fe的量也要多一些,选项B错误;C、H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2然后加热,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氢气的量要多一些,所以硫酸和铁的量也要多一些,选项C错误;D、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时候,先通氢气再加热,把空气排出,所以氢气的量要多些,所以硫酸和铁的量也要多一些,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不同,选项D正确。故选:D。3、C【详解】A、三甲基一氯硅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因此应密封防水。故A正确;B、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因此pH小于7 。故B正确;C、1个三甲基一氯硅分子由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故C错误;D、三甲基一氯硅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可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避免接触氧化剂和中和产生的酸。故D正确。故选:C。4、C【分析】【详解】A、CO2中的CO 不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为碱性溶液,不能用酚酞区分,不符合题意;C、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可能附着氢氧化钙或碳酸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用稀盐酸清洗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也可以与碳酸钙反映,符合题意;D、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故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5、D【详解】A、潮解,物质吸水变潮湿或溶解,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乳化,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溶解是微观粒子不断运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指示剂变色是指示剂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A、NaOH溶液显碱性,稀释时溶液pH减小,但是溶液仍然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A不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故B正确;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反应完全,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不正确。故选B。7、A【详解】A、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乙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气体,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NaOH溶液、试剂浓硫酸、试剂浓硫酸,故A错误;B、加热产前应先通一会氮气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开始加热后,再通入混合气体,一来防止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另外,气体量一定,先加热,保证在通气体后能发生反应,以免造成气体浪费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B正确;C、装置戊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丁装置,被丁中的浓硫酸吸收,造成误差,故C正确;D、测得装置甲、装置丁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得出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进而求出原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A。【点睛】8、B【详解】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此选项错误;C、镁条金属活动性强,和盐酸反应剧烈,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亚铁是浅绿色的,此选项正确。故选B。9、C【详解】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A 、食醋是乙酸和水的混合物;故A不符题意;B、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题意;C、液氧中只有氧气,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固体包括锰酸钾、二氧化锰,属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A、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理,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推理错误。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不是因为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属于酸溶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 2 第三周期 Na+ AC (2) -1 Mg(OH)2 (3) BD 【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或第一层电数至多排两个,有第二层时,第一层是排满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相等的,所以氯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符号表示为:N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字母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为元素中文名称, 靠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故A选项正确;B、硫为16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所以该元素在第三周期,但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选项错误;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故C选项正确;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不是原子质量,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确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硝酸根的化合价为:。X为碱类化合物,所以X为氢氧化镁,其化学式 为:Mg(OH)2。(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过程是甲烷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在甲烷与二氧化氮反应的过程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反应后生成了氮气,氮气是单质,氮气中氮元素显0价,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另外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可能改变的,故C选项错误;丁为水,戊为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丁和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选项正确;故选BD。2、(1)【分析】(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双氧水分子表示为:2H2O2;(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3)氧化钡中钡元素显+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3、方案二更好 不产生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这两种方案中,方案二更好,因为不产生有害的二氧化硫气体,减少环境污染4、(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AD(3)【解析】(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以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AD;(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1)Al(2)2H(3)OH(4)N2O5【分析】(1)铝元素符号为Al。(2)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原子。2个氢原子表示为2H。(3)碱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4)化学式先读的后写,五氧化二氮化学式为N2O5。三、计算题1、(1)8g解: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 x=8gy=11.7g答:氢氧化钠质量8g。(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溶质质量分数6.9%。【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2、(1) 铜 68% (2)解:设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x=19.6%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分析】(1)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铜,氧化铜的质量为:5g-3.4g=1.6g;该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2)见答案。3、(1)OH和SO4 2(2)由于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80%40g,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49g【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是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过量,A点时显示碱性,为氢氧化钠过量,而B点时pH7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1)在A点时,pH大于7,为氢氧化钠有剩余,所以此时的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硫酸钠,对应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OH和SO4 2;(2)由于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80%40g,【点睛】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4、(1)160(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0%介于35%到48%答: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分析】(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1,所以体积为 160mL。(2)详见答案。5、(1)(2) 60% 优良 (3)解:第1次实验中硫酸反应完全,设20g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有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9.6%。【分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2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反应掉锌的质量为2.6g,而第四次只减少了0.2g,此时硫酸过量,溶液的pH<7,故填:;(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结束后硫酸过量,剩余的固体是铜,合金中铜质量分数为=60%>59%,所以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优良,故填:60%;优良。(3)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放热 逐渐减小 无色 2.9%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V3mL。V3mL>V2mL,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C 硝酸银也可以与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反应前后溶液始终为碱性 【详解】设计实验:(1)从曲线可知,发生反应后温度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0s44s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反应正在进行。因为是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所以刚开始溶液为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2)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当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所以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为止。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因为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产二氧化碳气体,说明试管中有稀盐酸,所以不补充实验无法说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因为发生中和反应会消耗盐酸的量,补充实验证明盐酸量减少了也可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所以补充实验为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V3mL。V3mL>V2mL,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以上实验通过证明反应物盐酸消失或质量减少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A、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用于证明中和反应发生。B、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和水,可用于证明中和反应发生。C、硝酸银不仅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能与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不能用于证明中和反应发生。D、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用于证明中和反应发生。故选C,不能验证的理由是硝酸银也可以与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知识拓展: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均为碱性,滴加酚酞都显示红色,所以用酚酞溶液却不能指示该反应的发生。2、 原粉末中有铁粉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CO2 氯化钠 【详解】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1)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说明有生石灰存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探究二:发热包的固体成分的探究。(2)完成下表步骤(1):取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步骤(2):用磁铁多次重复靠近其中一份粉末,有部分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说明原固体粉末中有铁粉;步骤(3):取步骤(2)的剩余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原粉末中一定含有铝粉和炭粉;步骤(4):取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通入二氧化碳(CO2),滤液变浑浊,说明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生石灰,加水时生成了氢氧化钙。反思与评价:(3)综合上述实验,氯化钠存在与否都没有任何现象,所以无法确定该发热包中是否含有氯化钠(NaCl)。3、 有K2SO4和KOH H2SO4和KOH 不能共存,二者能生成硫酸钾和水。 KOH 产生气泡 pH试纸伸入溶液中 【详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假设猜想】根据猜想一、二 、三可知猜想四为有K2SO4和KOH 因为酸碱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中H2SO4和KOH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氢氧化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钾。实验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答案是:产生气泡。【评价反思】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不但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点睛】酸碱不能共存。4、制作碳酸饮料 酸 不正确 0.10 > 碳酸氢钠 实验与实验得到二氧化碳体积相同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二氧化碳可以制作碳酸饮料等。(2)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7,则该溶液呈酸性; (3)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氢钠可溶于水,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4)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质量都是0.10g,为了形成对比,白色粉末的质量a也是0.10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06:44,而反应的碳酸氢钠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84:44;即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碳酸氢钠多,故V1V2;(5)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实验与实验得到二氧化碳体积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5、液态 A 紫色溶液变红色 红色粉末变黑色 【详解】设计实验:依据“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所以20时,甲酸的状态为液体,分析A、B装置可知,加热甲酸合适的装置为A;实验预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说明有水生成,依据猜想可知甲酸分解的产物为水和一氧化碳,F处玻璃管中的物质是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