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及对外经营.doc
学习材料走出去战略实施及对外经营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极近惨烈,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树立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施工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加入 WTO ,国内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许多方面的经营风险。总体来看,经营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巨额拖欠款带来的财务风险. 近几年,建设领域的工程拖欠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到 2002 年底全国建设单位累计拖欠工程款总额为 3360 亿元.而且,越是国有企业,越是大型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就越是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致使施工企业贻误了及时催讨工程款的最佳时机;二是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带给施工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围困难,坏帐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二、低价中标带来的利润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两年的工程招投标中,一类工程三类取费,已是司空见惯。在土石方、地基等工程投标中,三类下降 30 个点也很平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潜在的利润风险极大。三、不平等施工合同带来的履约风险. 许多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了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垫资施工,一些甲方是没有资金争着上,有了资金也尽量不给或少给,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到工程的施工权,不得不垫资施工,低的 30% ,高的可达 50 ,这就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祸根。垫资已成为投资方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许多情况下,承建方明知施工合同中存在更加苛刻的条件,或有漏洞或“陷阱”,但也难以回避。因为不接工程就是等死,有工程干,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四、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 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建筑市场上的债务链高达 6000 亿元。近两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曝光的施工企业也屡见不鲜。这类诉讼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五、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效益风险。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结算工作松散,该向甲方要的要不回来;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粗放型管理是老牌施工企业积久的弊端,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六、企业办社会带来的包袱风险。 许多大型施工企业成立时间较早,目前还有幼儿园、子弟学校、门诊部、招待所等,这些机构长期依附企业,创收能力差,剥离起来很难.多年走来,企业的包袱自然是越背越重。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思考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施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正视上述种种经营风险,把经营风险管理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尤其是施工企业的领导体系,要增强风险意识,认真分析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主动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化解、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一 、笔者建议,人大、政府和企业多管齐下,强力遏制并综合治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 首先 , 建设方恶意拖欠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它破坏了社会信用制度,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我国的刑法、民法对恶意拖欠缺乏严格惩罚的规定,人大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尽快修改相关条款,增加强制性处罚措施,并加大严格处罚的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严惩,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信用关系的刚性保障作用。 其次 ,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立项资本金制度。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组织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验资,对资金不到位,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坚决不批准开工;对后续资金到位情况也要定期跟踪检查,从源头上遏制住“拖欠、垫资”现象. 再次 ,施工企业要主动出击,敢于维护自身权益。在承接工程时,要调查清楚甲方的资信状况,对恶意要求大量垫资的工程不要承接。工程竣工后要尽快尽早做出工程结算报甲方审核,一时不能付清的款项,要求甲方制定还款计划,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催收。帐龄超过一定期限的,财务部门要及时提取坏帐准备金.对于一些赖皮户,企业应在法定时效内及时依法行使不安抗辩权和索赔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我们已经幸喜地看到,国务院 200394 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 2004 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最后, 笔者提倡在全社会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教育全民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国家要加强信用建设,逐步对企业、个人、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只有整个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二、施工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经营决策程序,防范和化解经营决策风险。 首先,施工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重大投资事项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建设项目是否已经正式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要依据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市场行情合理报价。比如,对于有些外埠工程,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不高、风险较大的项目应予放弃. 其次,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再次,经济担保要慎之又慎。施工企业一般不要为建设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也不要为相关联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经济担保.近几年一些施工企业被莫名其妙送上法庭,许多都与担保有关。对于确需为业主提供担保的,应对业主的资信状况严格审查,详细了解业主目前的经济状况,约定好保证方式,并且力求让业主提供反担保或第三人保证.三、施工企业要正确处理上下游关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防范和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 施工企业要不断创新经营理念,要认识到分包商、供应商是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他们能与施工企业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具体来讲,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商、供应商的实力和信誉进行考察,建立诚信合作伙伴数据库。在与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力争列入支付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资金状况,最好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序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以此回避分包商或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努力营造施工企业与分包商、供应商互动共进的氛围,开创“双赢”的局面。四、施工企业要发挥财务的监控和预警作用,强化资金管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其一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规范结算纪律,集中开户,统一管理。其二财务部门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控制负债经营风险。其三财务部门要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正确编制现金预算,保证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匹配。其四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收款政策,控制应收帐款风险,减少坏帐损失。五、施工企业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全面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增强低价中标形势下的盈利能力. 从根本上讲,施工企业化解经营风险还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企业内部。 首先 ,企业领导层要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拼搏,去壮大自己。 其次 ,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近年来,一些施工企业效益滑爬,信誉受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工程质量,丢失了自己的市场. 第三,施工企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因此,施工企业要“严”字当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重点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材料、设备、劳务用工的竞价招标制度,体现阳光下作业,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第四,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结算工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资料,做好现场签证.项目完工及时送出结算,决不留下尾巴和后患。六、国有施工企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国企改革为新的契机,整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创施工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建筑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对于施工企业一直存在的幼儿园、子弟学校、门诊部、招待所等这些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包袱,要按照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坚决进行剥离,充分发挥辅业的资产优势,妥善处理好这部分职工的“身份转换"问题。 剥离辅业以后,轻装上阵,国有施工企业重点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换机制,规避风险,精干主业,做强做大”.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经营者和员工持股,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建立起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起以岗定薪,以绩效定报酬的激励机制。 要制定好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的劣势企业和产业坚决放掉,整合资源,精干主业,从各个方面培育、整合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施工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 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