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试题.docx
-
资源ID:28224253
资源大小:402.6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1时,50g水中加入25gB 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g碳在6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71g二氧化碳B120g尿素(CO(NH2)2)与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D用含杂质的铁10g(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出杂质,所得滤液质量为55.4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4、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和丙B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C当大量甲的固体中含有少量固体丙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将t2下甲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则可析出晶体质量为30g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溶解了30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温度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20,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此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20%7、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B溶解C过滤D蒸发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AABBCCDD9、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T1T2T3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一定是KNO3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D氢气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检验纯度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1)托盘天平右盘上砝码的质量为_g,量取水的体积为_mL(水的密度为1g/mL)。(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3)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4)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50 g,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_。(2)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_。(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30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各自的饱和溶液,需水最多的是_。(5)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到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_。3、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功能。(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_。(3)下图是雪碧饮料的配料表,雪碧饮料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请从溶解度角度解释:_。(4)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时_。(5)冬天在室内使用炭烧火锅,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_(写出一种即可)。4、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需要消耗空气中的_。(2)途径中,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途径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_。(5)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大力植树造林C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5、打开汽水瓶盖是,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_;喝了汽水以后,会常常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和_有关系。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写计算过程)(1)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一颗生锈的铁钉产生了兴趣,经称量,生锈的铁钉重7.2克(假设其成分只有Fe和Fe2O3,不含其它杂质),把该铁钉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气体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反应结束时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3)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3、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硫酸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产生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3)该合金由铜与_两种金属组成。(4)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5)欲将上述合金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上述最终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_,再经过某些反应就制得铜盐。4、20时,将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1)若蒸发,需要蒸发掉多少克水?(2)若加溶质,需要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请写出计算步骤)5、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g。(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4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经过测量发现,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克,请计算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实验操作及现象步骤1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_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步骤2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为 _ 色,下层为 _ 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操作图示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_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_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_ (选填“强”或“弱”)(反思与应用)(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_ (选填“分层”或“小分层”)。(6)“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水不互溶 _2、物质的溶解溶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比较溶解度曲线,发现KNO3和NaNO2在溶解度方面的两个共同点是_、_。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最简比)_。如果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以采取_方法。NaNO2有毒,有咸味,外观和NaC1相似,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事件。区分这两种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2)新型冠状肺炎防疫期间,人们使用各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种类很多,其中常用的是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它们都是溶液。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1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5%-6.5%,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NaC1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将500g6%的84消毒液稀释成0.5%用于环境消毒,需要加水_g。次氯酸钠(NaC1O)能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1O)和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盐,化学方程式是_,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起到消毒作用。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溶液,由淀粉类植物发酵蒸馏制成。下列对医用酒精的认识和使用正确的是(填序号)_。A75%的酒精溶液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防疫期间,医用酒精是紧缺货,家中大量囤积医用酒精备用C盛放医用酒精的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每次取用后,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D要避光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不要放在窗台、空调口、烟灰缸等热源环境周围E喷洒过程中和喷洒后的1小时内,喷洒场所严禁吸烟、生火F在室内使用酒精时,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G适当饮用医用酒精,进行体内消毒3、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一)梦凡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生活中常见物质,仪器任选。选取的物质有:食盐; 花生油; 面粉; 泥土。(1)通过该探究活动,梦凡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_(填序号)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活动二)苏苏以“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为课题进行探究,其实验装置如下:(2)若苏苏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NH4NO3),完全溶解后,可观案到U形管内a端液面_(填“低于”、“高于”或“相平”)b端液面。(活动三)思敏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为课题进行探究,她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3)通过实验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4)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与实验进行对比,请帮思敏画出实验的图示。 _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试管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实验结论:_。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试管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_(填“相等“或”不相等)。5、网红产品“天气瓶”(如图1)的制作步骤如下:I.将10g樟脑溶于40mL酒精,得溶液a(樟脑难溶于水);.将2.5g硝酸钾和2.5g氯化铵溶于33g水中,得溶液b;.将a、b两种溶液混合、加热、搅拌直至澄清;.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在玻璃容器内,即制得“天气瓶”。根据上述步骤并结合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中溶剂为_。(2)溶液b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列出计算式)。(3)瓶内出现的晶体数量会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该晶体的成分是_,推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图3是“天气瓶”的宣传图,根据其制作步骤,判断该宣传的真实性为_,理由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能溶解的最多的质量。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的变化趋势比B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的B,则50g水中加入25gB 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0g,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不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的变化趋势比B大,所以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降温结晶法,正确。故选C。2、B【详解】A、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所以3g碳完全燃烧需要8g氧气,同时生产3g+8g=11g二氧化碳,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120g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所以120g尿素与16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因为两种溶液的质量大小未知,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杂质和氢气的质量之和等于(10g+50g)-55.4g=4.6g,所以含杂质的铁中杂质的质量一定小于4.6g,则铁的质量一定大于10g-4.6g=5.4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故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为56%,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A: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A错。B:t2时,物质a的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B错。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仍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但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C错。D:t2时b的溶解度是25g,50g水最多溶解物质b12.5g,所得溶液质量最多为62.5g。小于65g。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4、B【分析】溶液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则所得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若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形成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恰好溶解3g晶体。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时,应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后,再蒸发水才能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大于3g,而溶液丙为饱和溶液,则第三次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应该大于等于3g。【详解】A、根据分析,无法确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选项错误;B、根据分析,若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也是饱和溶液,则二者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选项正确;C、根据分析,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等于或大于3g,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溶液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无固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5、B【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需要说明温度,温度不同,溶解度的大小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水的方法,符合题意;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甲的固体中含有少量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D、将t2下甲的饱和溶液150g,溶液中含有溶质50g,溶剂100g,降温到t1时,溶解度为30g,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30g,析出晶体质量为20g,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A、100g水溶解了30g某物质,未指明温度及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例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很低,不符合题意;C、温度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符合题意;D、20,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此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7、D【详解】A、称量固体药品时可以将药品放入烧杯内在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选项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蒸发过程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图中实验,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纸花变色,能使湿润的石蕊溶液染成的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溶质的种类不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不可以探究溶剂性质对溶解的影响,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石蕊溶液变红色,能用于探究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9、D【详解】A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出T1T2,但是T2和T3的大小不能判定,故A错误;B、T2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此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此温度下溶解度是否是50g不能确定,故B错误;C、a、b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c、d中在各自温度下的溶解度未知,所以不能判定是否饱和,故C错误;D、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溶质全部溶解,溶质cd大于b,b大于a,溶剂相同,此时c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c、d中完全溶解,此时c、d溶液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综上溶质质量分数abc=d。故选D。10、D【详解】A、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不一定是KNO3,也可能是硝酸铵、干冰等,故选项推理不正确;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选项推理不正确;C、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故选项推理不正确;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 5 95 (2)加速溶解(3)CAB(4)5%【分析】(1)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水的质量100g-5g=95g,体积,故填:5;95。(2)溶解时玻璃棒作用,搅拌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3)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故选CAB,故填:CAB。(4)溶液具有均一性,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50 g,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故填:5%。2、(1)甲丙乙(2)22.5g(3)蒸发结晶(4)丙(5)乙甲丙【解析】(1)根据图像,在10的线上,溶解度最大的是乙,其次是丙,最小的是甲,故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丙、乙;(2)有图像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为4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45g),所以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甲22.5g,故填22.5g;(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故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4)由图可知,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配成各自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丙乙甲,故填丙;(5)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到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10时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在降温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丙在3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时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由大到小顺序为乙甲丙;3、(1)乳化(2)保持洁净干燥(3) 属于 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 (4)化学性质稳定(5) 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 【分析】(1)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故填:乳化。 (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保持洁净干燥,故填:保持洁净干燥。(3)雪碧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因为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故填:属于;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4)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碳素墨水的成分是碳,所以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故填:化学性质稳定。(5)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氧气越充足,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如果要使煤炉中的煤燃烧的更旺,采取的措施是将煤粉碎,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鼓入空气,故填:;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4、(1)氧气2(2)(3)(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5)ABC【分析】(1)途径为呼吸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途径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海水温度升高一点,释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是巨大的,其主要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5)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C、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BC。5、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 温度 【详解】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是,汽水会自动喷出来的原因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喝了汽水以后,会常常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故填: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温度。三、计算题1、(1)解:设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0g。(2)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分析】(1)见答案(1)。(2)见答案(2)。2、(1)0.2g(2)设生成0.2g的氢气,消耗铁的质量为x,稀硫酸的质量为y。,解得x=5.6g,y=9.8g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稀硫酸和单质铁反应时消耗的质量为130g-30g=100g,故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钉中Fe2O3的质量为:7.2g-5.6g=1.6g,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铁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2.2%。【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结束时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0.2g;(2)见答案;(3)见答案。3、(1)(2)由图中数据可知,50g稀硫酸与30g-23.5g=6.5g金属恰好完全反应,其中硫酸中溶质质量为50g×19.6%=9.8g,第二次消耗的硫酸为9.8g×2=19.6g,设产生氢气质量为x,故填:;(3)锌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所以该金属为锌;(4)30%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6.5g,但是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5g,说明第四次中稀硫酸有剩余,所以固体中铜的质量为9.0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0%;(5)11.25g解:设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n,【解析】(1)铜与镁、锌中,镁、锌活动性位于氢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且都显+2价,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见答案;(3)见答案;(4)见答案;(5)见答案。4、(1)解:根据蒸发水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答: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100g。(2)设需要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答:需要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5g。【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5、(1)1000(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合理即可)(3)解:设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分析】(1)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30%×500g=10%×(500g+x)x=1000g(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溶质减少,所以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3)见答案。【点睛】四、实验探究1、紫(紫红、红) 无 紫红 微 碘的汽油溶液 强 不分层 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详解】(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形成的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紫红、红)色;(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层,由于高锰酸钾溶液的密度比汽油的密度大,因此上层为汽油,汽油是无色液体,下层为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溶液是紫红色的,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3)由图2所示的现象可知:一小粒碘不能完全溶解在5mL水中,说明了碘微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是碘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的,溶液名称是碘的汽油溶液,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这是因为酒精能和水互溶;(6)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2、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都是易溶物质 1:3 降温结晶 取6g固体放入10mL60水中,充分搅拌后,固体有剩余的是氯化钠,固体没有剩余的是亚硝酸钠 +1 5500 CDEF 【详解】(1)由图可知,KNO3和NaNO2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都是易溶物质,故填: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都是易溶物质;25%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25:75=1:3,故填:1:3;利用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硝酸钾固体,从而提纯氯化钠,故填:降温结晶;区分的方法是:取6g固体放入10mL60水中,充分搅拌后,固体有剩余的是氯化钠,固体没有剩余的是亚硝酸钠,故填:取6g固体放入10mL60水中,充分搅拌后,固体有剩余的是氯化钠,固体没有剩余的是亚硝酸钠;(2)次氯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x,氧元素为-2价,则(-1)×1+(-2)×1+x×1=0,x=+1,故填:+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x=5500,则需加水的质量为5500g,故填5500;次氯酸钠(NaC1O)能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1O)和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盐,化学方程式是:2NaClO+CO2+H2O=2HClO+Na2CO3,故填:2NaClO+CO2+H2O=2HClO+Na2CO3;A、75%的酒精溶液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A错误;B、防疫期间,医用酒精是紧缺货,家中不应大量囤积医用酒精备用,故B错误;C、酒精易挥发,每次取用后,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故C正确;D、酒精易燃,不要放在窗台、空调口、烟灰缸等热源环境周围,故D正确;E、酒精易燃易挥发,喷洒过程中和喷洒后的1小时内,喷洒场所严禁吸烟、生火,故E正确;F、酒精不可食用,故D错误;故选:CDEF3、 高于 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实验的图示 【详解】(1)食盐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花生油、面粉、泥土放入水中形成浊液,故选。(2)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NH4NO3),完全溶解后,可观案到U形管内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这是由于硝酸铵溶解吸热,气体受冷收缩,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高于b液面。(3)通过实验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4)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与实验进行对比,应将粉末改为块状,画出实验的图示。4、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 不相等 【详解】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试管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则说明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时,除了温度不同之外,其他的量必须相同。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试管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说明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故答案为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