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
-
资源ID:28225246
资源大小:169.8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寒假作业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docx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答案】C【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A正确;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D正确。2(多选)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ACD【解析】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ACD。1正常情况下,在人体剧烈运动后,下列物质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胰岛素B乳酸脱氢酶C尿素D胆固醇2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CO2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内环境pH明显下降D血液中氧气含量明显下降,大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3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外液4(多选)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合成减少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可引发组织水肿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织水肿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5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吞噬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但血浆渗透压不一定高于组织液渗透压D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6(多选)下列有关健康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B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组织液的相当C若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喝碳酸饮料会导致血浆的pH呈酸性7下列状态下,不会造成人体稳态失调的是()A肠胃炎引起严重腹泻B病毒感染引起发高烧C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糖原分解D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现象8尿液的成分变化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状况,下列根据尿液成分变化作出的诊断错误的是()A尿中尿酸含量高有可能是尿毒症B尿糖升高有可能是胰岛素过少导致的糖尿病C尿中出现白细胞有可能是肾小管、膀胱等出现感染D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有可能是肾小球肾炎9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A盐酸和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调节增加代谢产热而升高体温112020年国际马拉松夏季竞速邀请赛在西安举行,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B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C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缓冲物质H2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D运动过程中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显著降低12(多选)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平衡与水、电解质等的含量有关。当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水的排出,就会导致体内水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甚至会出现水中毒现象。关于水中毒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即水中毒B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C高温天气,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盐,可能会出现水中毒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13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物质交换过程,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体液包括_和_。图中A液表示_;B液表示_;C液表示_。(2)A、B、C液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_。其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_,_等。(3)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字母)。14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2)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_,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状态。(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_进入血浆。1【答案】B【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剧烈运动时,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可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胆固醇可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而乳酸脱氢酶是细胞内含有的酶,只有在细胞受损时,细胞内的酶才会从细胞内漏出,所以乳酸脱氢酶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乳酸会被缓冲物质中和,因此血浆的酸碱度仍然维持相对稳定,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误;血液中有缓冲物质,CO2不能及时排出,会被缓冲物质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不会明显下降,且大部分细胞仍然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3【答案】B【解析】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细胞内液。即B正确。4【答案】BCD【解析】血红蛋白不属于血浆蛋白,A错误;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可引发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可引起组织液和血浆的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液增多,引发水肿,C正确;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渗透液升高,相对吸水增多可引发水肿,D正确。5【答案】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属于体液,都可以运输激素,A正确;吞噬细胞生存的环境为血浆和淋巴,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因此血浆渗透压不一定高于组织液渗透压,C正确;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D错误。6【答案】AD【解析】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经过组织液运回血浆,因此血浆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A错误;血浆成分与组织液成分和含量相近,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组织液的相当,B正确;若发生过敏反应,则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易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碳酸饮料的摄入不会引起人体的血浆pH明显降低,D错误。7【答案】C【解析】肠胃炎引起严重腹泻可能导致人体内水平衡被破坏,引起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错误;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糖原分解可以维持人的血糖平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出现中暑症状,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8【答案】A【解析】尿毒症是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尿中尿酸含量过高是嘌呤代谢异常,A错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过少导致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尿糖会升高,B正确;肾小管、膀胱等出现感染,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尿中会出现白细胞,C正确;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变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对它们进行重吸收,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含红细胞),D正确。9【答案】D【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以确保安全,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10【答案】D【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其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A正确;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不超过1,B正确;体温过高时会导致酶活性下降,从而引起代谢异常,人体出现不适,因此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缓解症状,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增加,此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人体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人体散热和产热平衡,进而维持体温恒定,D错误。11【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A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B错误;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12【答案】BCD【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人体组织液中的溶液含量增加,而水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体液中水分增多,溶质的相对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A错误;水盐调节涉及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涉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人体中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B正确;炎热夏季人大量出汗,若补充水而不补充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严重的导致水中毒,C正确;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当静脉注射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D正确。13【答案】(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2)内环境酸碱度温度(3)A和B 【解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图中A液表示组织液;B液表示血浆;C液表示淋巴。(2)A、B、C液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其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3)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组织液和B血浆。14【答案】(1)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2)增大相对稳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3)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淋巴循环和毛细血管壁【解析】(1)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基本相同,所以其电解质基本相同,但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所以二者蛋白质差异较大。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肺水肿。(2)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原因是内环境的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3)血氧饱和度正常保证了机体的含氧量,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可以转变为淋巴和血浆,所以组织液中的乳酸可以通过淋巴循环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