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攻克练习题.docx
-
资源ID:28226442
资源大小:547.5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难点解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攻克练习题.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4,7B1,4,9C3,4,5D5,6,122、如图,ABCD,E+F85°,则A+C( )A85°B105°C115°D95°3、如图,点O在AD上,AC,AOCBOD,ABCD,AD8,OB3,则OC的长为()A3B4C5D64、如图,ABC的面积为18,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ADC的面积是()A8B10C9D165、如图,和全等,且,对应若,则的长为( )A4B5C6D无法确定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3,6B2,4,7C3,3,5D3,3,77、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1cm,1cm,8cmB3cm,3cm,6cmC3cm,4cm,5cmD3cm,2cm,1cm8、已知:如图,D、E分别在AB、AC上,若ABAC,ADAE,A60°,B25°,则BDC的度数是()A95°B90°C85°D80°9、下列四个图形中,BE不是ABC的高线的图是()ABCD10、小明把一副含有45°,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a+等于( )A180°B210°C360°D270°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一副直角三角板,CABFDE90°,F45°,C60°,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点D在边AB上,EFBC,则ADF的度数为_度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若AD=3cm,BE=1cm,则DE=_3、如图,AC平分DAB,要使ABCADC,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4、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等于24cm2,则阴影部分图形面积等于_cm25、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5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ACBD,AMB50°;OM平分AOD;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_(填序号)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已知ABAD,ACAE,BCDE,延长BC分别交边AD、DE于点F、G(1)B与D相等吗?为什么?(2)若CAE49°,求BGD的度数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cm,B=C,BC=8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 /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3、平行线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往往能使证明顺畅、简洁请根据上述思想解决问题:(1)如图(1),ABCD,试判断B,D与E的关系;(2)如图(2),已知ABCD,在ACD的角平分线上取两个点M、N,使得AMN=ANM,求证:CAM=BAN4、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并交AB于点E,连接EG,EF(1)求证:BGCF(2)请你猜想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所示,已知,请你添加一个条件,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2)请写出证明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A、,不能构成三角形;B、,不能构成三角形;C、,能构成三角形;D、,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情况,理解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D【分析】设交于点,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进而即可求得【详解】解:设交于点,过点作,如图,E+F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角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C【分析】证明AOBCOD推出OB=OD,OA=OC,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OC=BOD,AOC+COB=BOD+COB,即AOB=COD,A=C,CD=AB,AOBCOD(AAS),OA=OC,OB=OD,AD=8,OB3,OC=AO=AD-OD=AD-OB=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4、C【分析】延长BD交AC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及垂直的性质可得:,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可得:,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ABD=SADE,SBDC=SCDE,得出SADC=12SABC,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BD交AC于点E,AD平分,在和中,SABD=SADE,SBDC=SCDE,SADC=12SABC=12×18=9,故选:C【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5、A【分析】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根据题中信息得出对应关系即可【详解】和全等,对应AB=DF=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应注意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及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有传递性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因为 ,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因为 ,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因为 ,所以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因为 ,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7、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1+12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3+3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3+47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掌握“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SAS证ABEACD,推出CB,求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BDCA+C,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在ABE和ACD中,ABEACD(SAS),CB,B25°,C25°,A60°,BDCA+C8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9、C【分析】利用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BE不是ABC的高线的图是C,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关键是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10、B【分析】已知,得到,根据外角性质,得到,再将两式相加,等量代换,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所示,;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75【分析】设CB与ED交点为G,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CGD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DE的度数,即可得ADF的度数【详解】如图所示,设CB与ED交点为G,CAB=FDE=90°,F=45°,C=60°,E=90°-F=45°,B=90°-C=30°,EFBC,E=CGD=45°,又CGD是BDG的外角,CGD=B+BDE,BDE=45°-30°=15°,ADF =180°-90°-BDE =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时注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2cm【分析】易证CAD=BCE,即可证明BECDAC,可得CD=BE,CE=AD,根据DE=CE-CD,即可解题【详解】解:ACB=90°,BCE+DCA=90°ADCE,DAC+DCA=90°BCE=DAC,在BEC和DAC中,BCE=DAC,BEC=CDA=90°BC=AC,BECDAC(AAS),CE=AD=3cm,CD=BE=1cm,DE=CE-CD=3-1=2 cm故答案是:2cm【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CDABEC是解题的关键3、AB=AD(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SAS即可证明ABCADC【详解】添加AB=AD,AC平分DAB,BAC=DAC又AC=ACABCADC(SAS)故答案为:AB=AD(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6【分析】因为点F是CE的中点,所以BEF的底是BEC的底的一半,BEF高等于BEC的高;同理,D、E、分别是BC、AD的中点,可得EB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利用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可解答【详解】解:如图,点F是CE的中点,BEF的底是EF,BEC的底是EC,即EF=EC,而高相等,SBEF=SBEC,E是AD的中点,SBDE=SABD,SCDE=SACD,SEBC=SABC,SBEF=SABC,且SABC=24cm2,SBEF=6cm2,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cm2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等积变换:若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底边(高)之比5、【分析】由证明得出,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得出,正确;作于,于,如图所示:则,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得出,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平分,正确;假设平分,则,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得,而,所以,而,故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即,在和中,故正确;,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故正确;作于,于,如图所示,则,平分,故正确;假设平分,则,在与中,而,故错误;所以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相等,理由见解析;(2)【分析】(1)根据SSS证明,然后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2)由可得,进而可求出,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BGD的度数【详解】解:(1)相等,理由如下:在和中,;(2),【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据题意证明2、(1)BPD与CQP全等,理由见解析;(2)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分析】(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由已知可得BD=PC,BP=CQ,ABC=ACB,即据SAS可证得BPDCQP;(2)可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据(1)同理可得当BD=PC,BP=CQ或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求x的解即可【详解】解:(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ABC=ACB=60°,BD=PC=5cm,在BPD和CQP中,BPDCQP(SAS);(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AB=AC,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知,有两种情况:当BD=PC且BP=CQ时,BPDCQP(SAS),则8-3t=5且3t=xt,解得x=3,x3,舍去此情况;BD=CQ,BP=PC时,BPDCPQ(SAS),则5=xt且3t=8-3t,解得:x=;故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涉及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3、(1)BED=BD;(2)证明见详解【分析】(1)作EFAB,证明ABEFCD,得到B=BEF,D=DEF,即可证明BED=BD;(2)根据(1)结论得到N=BANDCN,进而得到AMN=BANDCN,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到AMN=ACMCAM,BANDCN=ACMCAM,再根据DCN=CAN,即可证明CAM=BAN【详解】解:如图1,作EFAB,ABCD,ABEFCD,B=BEF,D=DEF,BED=BEF+DEF,BED=BD;(2)证明:ABCD,由(1)得N=BANDCN,AMN=ANM,AMN=BANDCN,AMN是ACM外角,AMN=ACMCAM,BANDCN=ACMCAM,CN平分ACD,DCN=CAN,CAM=BAN【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等知识,熟知相关定理并根据题意添加辅助线进行角的转化是解题关键4、(1)见解析;(2)BE+CFEF见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关系以及BC的中点,求证CFDBGD,进而证明BGCF(2)在BGE中,利用三边关系得到BG+BEEG,利用CFDBGD,将不等式中的、用、替换,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BGAC,CGBD,D是BC的中点,BDDC,在CFD和BGD中,CFDBGD ,BGCF(2)解:BE+CFEF,理由如下:CFDBGD,CFBG,在BGE中,BG+BEEG,CFDBGD,GDDF,EDGF,EFEG,BE+CFEF【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题目所给条件,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而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边关系解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1);(2)见解析【分析】(1)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如B=C或ADB=ADC等;(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推出ABDA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故答案为:;证明:在和中,【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