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度【模板范本】.doc
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摘 要】: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继察举制之后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以中正官为中心,论品定级,选拔和升降官吏。【关键词】:中正官;九品;门阀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所有的制度几乎废弃乡举里选也无从进行,致使汉以本地推荐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此时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统治者不得不依靠他们的支持,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延康元年魏文帝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途径。所谓“九品”,就是将察举对象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按等录用, “中正”是官职名,由朝廷推选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负责对各州、郡士人品级的评定,人才选拔的权力完全被中正一个人所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中正官对所辖人物负责推选,方式是“评定",而非“考试”。他们筛选人物一般有三大要点:一是看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二是看行状,即对被选之人德行和才能的评价;三是评级,即分出上中下品,决定对被选之人授官的等级。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按照习惯,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九品中正最初是想选择州郡中那些具有鉴别经验的专家来选拔人才,在实施的最初仍然是以品德测评为重,其标准主要是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廉;信义可复;学以为己等。按照这些标准中正官把人认为三等九级,因此称为“九品”,根据评定的等级向吏部推荐,依品授官,高品授大官,低品授小官,士人品第评定后,根据实际表现可升降进退,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九品中正制主要是针对东汉末期的察举制度滥选的流弊。故其重要的优点是确立吏治令到官吏的任命与升降比较有一客观标准。以九品论人才吏部根据小中正及大中正所核定的人才调查表之等第和评语来斟酌任用分别黜陟这样一来官吏之任用与升降比较有一客观的标准。而此项标准则依然保留汉代乡举里选之谴意至於代表群众与舆论的贤人与不贤中正而并不中正则是另一回事。至少在曹魏初行此制时总比以前漫无标准各自援用私人好得多。一时制度建立吏治澄清曹家的统治基础与此制度的建立很有关系。同时,政府选择中正较为慎重,中正多为“德充才盛”、“有识鉴”的人,真正按中正制度的要求,根据任人唯才的政策。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可见,最初将人才分为九等的目的是为了辨别人才的优劣而不是定士族的高低, 迅速改变了东汉后朝士族党朋操纵举荐的旧状,选拔了许多俊秀之士,斥退了不少无术之人,给当时社会引来了生机,一时收到了“儒雅并进”的积极效果。曹魏后期,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和演变,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官,占据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任意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中正权力日趋膨胀,与权贵勾结,随意升降士人品级,导致选举名不符实。只问门第不问才德的倾向日形严重。权贵子弟依持其家庭地位及社会关係本易获致名声位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官更迎逢权贵循私舞弊以是权门在这种制度下占尽上风。此外魏时大臣子弟不必由中正官推举即可任官。而寒士进身之阶则完全操在中正官手中他们自然没有与权门抗衡的力量.该制度沦为巩固门阀政治、阻塞人才的工具,又形成了“上门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对当时的社会形成了消极的影响.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九品中正制从东汉末年由曹操草创,到曹丕建国后将其正式颁布到全国,使之成为一种正式的选拔人才的的制度,到隋炀帝时期,为科举制度所取代,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前后400多年。一个制度的设立往往由于旧制度丧失它的功能有感于社会的需要才设立的。九品中正制的设立也出于这个原则。在创制之初确实曾补救察举制的流弊可是新制设立不久又弊病丛生或发生变质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社会、经济都有一定程度之影响。它伴随着门阀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又随着门阀的衰落而废除,其作为特定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在发展的演变中不断受到高门士族的干扰,但同时也在不断地排除这种干扰,出台一些选拔优秀寒门人才的特殊政策作为补充,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现顺应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时的历史进程起到了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