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攻克试卷(精选).docx
-
资源ID:28227315
资源大小:195.44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专题攻克试卷(精选).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定有Ag、CuB滤液中一定有Cu2+、Fe2+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2、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物质试剂或方法A氯化钠(NaCl)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加肥皂水振荡B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加水溶解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D碳酸氢铵固体和五氧化二磷固体观察颜色AABBCCDD3、下列物质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Na2SO4、AgNO3CKOH、CuCl2、MgSO4、NaNO3DK2SO4、NaCl、K2CO3、NaNO34、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蚊虫叮咬后,要在皮肤上用大量的碳酸汽水清洗才能减轻痛痒B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C面粉加工厂的工人,所穿的劳保制服要用耐腐蚀的化纤面料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5、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不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B物质鉴别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洗涤剂去除油污,利用了乳化的原理用水可以鉴别硫酸铜和氯化钠用稀盐酸可以鉴别氧化铜和铁粉C实验安全D物质的用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AABBCCDD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向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不断加入铁粉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纯碱用于玻璃生产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B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C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CaO(CaCO3):加水充分溶解,再过滤CCuO(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DCO(CO2):通过灼热的木炭层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ACO2HCl气体NaOH溶液BNaNO3溶液Na2SO4溶液Ba(OH)2溶液CCOCO2通过灼热CuODCuOKNO3H2OAABBCCDD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填空。(1)碘酒中的溶剂_;(2)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_;(3)常温下为液体的碱_;(4)医疗上用来治疗胃酸过度的一种盐_。2、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甲烷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为炭黑和氢气,炭黑可用来制造高级油墨。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制造甲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上述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可表示为4H2+CO2=CH4+2H2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纳米镍粒子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2)在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填字母)装置。(3)下图是用模型表示出来的甲烷燃烧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反应过程中剩余气体为氧气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4)甲烷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2H2,进行该反应必须使甲烷处于特别的环境中,你认为此处所指的特别环境是_。(5)甲烷与氯气(C12)混合后在光照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CH4+Cl2CH3Cl+HCl CH3C1+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常温下,CH3Cl是气体,CH2Cl2、CHCl3、CCl4都是液体。CCl4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ACCl4是液体BCCl4含有Cl元素CCCl4中碳元素已经是最高的+4价,最稳定D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6)把CH3Cl缓慢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H3Cl+NaOHCH3OH+NaCl+H2O。为了验证该反应的存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下列实验:a.把一定量的CH3Cl缓慢通入被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CH3C1全部从溶液中逸出。b.把一定量CH3Cl缓慢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有少部分CH3C1从溶液中逸出。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溶液温度降到室温后,取少量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实验第a步的目的是_。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实验b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7)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运动速度越慢;相同体积的任意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在如图所示的1L容器中分别装满了O2、CH4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子个数相等氧气的质量最大甲烷的原子个数最多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速度最快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的碱_。(2)胃液里含有的一种酸_。(3)常用于作建筑材料的一种碱_。(4)常用于汽车电瓶的一种酸_。(5)日常生活中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一种盐_。4、粗盐提纯实验中出现精盐产率偏低的原因正确的是_。溶解时未充分搅拌;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洒落;蒸发时水分未蒸干;盐粒溅出蒸发皿;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称量时多称了。5、以碳酸钠溶液为例的反应关系(如下图)体现了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结合此图回答问题:(1)碳酸钠俗称_或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了验证性质将碳酸钠溶液与酚酞溶液混合,溶液由无色变为_,证明碳酸钠溶液显_(填“酸”或“碱”)性。(4)反应和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5)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会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化学实验小组取实验室中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图:(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_g。(2)加入150g7.3%稀盐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3)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4)求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2、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已知):(1)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2)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3)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6.7 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4、某化学课外小组对熟石灰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物质,为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小组同学称取8.7g样品放入质量为41.3g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且每步都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如下所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406575产生气体的质量/g1.12.22.2(1)8.7g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g。(2)8.7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结果精确至0.1%)(3)以上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盐酸与烧杯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如图图象中a的数值是_。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5、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及二氧化碳)(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呈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2)请计算此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加入的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1锌粒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气泡A是_溶液;B是_溶液。方法2碳酸钠溶液A中_B中_化学小组同学对方法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若有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若有沉淀产生,通过现象可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除了生成物NaOH外,还有_;写出溶液A溶液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若无明显现象,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2、某同学发现,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猜想)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是Na2CO3;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_; (进行实验)(问题讨论)(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2)结合操作和,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则猜想正确; (3)下列对无色溶液进行的操作中,可代替上述操作来完成实验探究的是_; A滴加足量稀硫酸 B通入少量CO2气体 C滴加硫酸镁溶液 D滴加氯化铜溶液(拓展应用)(4)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应_保存;(5)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3、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刚开始实验时右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然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得到无色溶液,同学们对实验后所得的溶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于是,同学们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与假设)小萧的猜想:NaC1小红的猜想:NaC1、HC1小美的猜想:NaC1、NaOH(探究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_的猜想;你判断的理由是_。(活动与探究)小红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溶液,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气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成立(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溶于水的生成物还要考虑_。4、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_。(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_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交流)实验室应_保存氢氧化钠。5、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总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产生白色沉淀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_7_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是:_;(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其反应顺序应为: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银置换出来,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把铜置换出来。根据题意滤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说明硝酸铜没有参与反应或只有一部分参与反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知,滤渣中一定有Ag,但不一定有Cu,故A项错误;B、因为铁一定参与反应,故溶液中一定有Fe2+,因为滤液为蓝色,一定有Cu2+,故B项正确;C、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Cu2+,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铁,单质铜和银都不会和盐酸反应,则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C项错误;D、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D项错误。故选:B。2、B【详解】A、氯化钠和葡萄糖不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现象无明显差别,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不溶于水,而氯化钙溶于水,故加水溶解可以鉴别碳酸钙粉末和氯化钙粉末,符合题意;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铵固体和五氧化二磷固体都是白色,观察颜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详解】A、NaNO3、NaCl、KNO3、(NH4)2SO4四种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且水溶液都呈无色,四种物质都不能与H+结合生成气体或水,即四种物质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B、该组物质中的稀盐酸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和硝酸,即四种物质不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C、KOH能够与pH=1的溶液中的H+结合生成水,且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即四种物质不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D、K2CO3能够与pH=1的溶液中的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即四种物质不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4、B【详解】A、蚊虫叮咬分泌的是一种酸性物质,要在皮肤上用弱碱性溶液肥皂水清洗才能减轻痛痒,错误;B、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正确;C、面粉加工厂的工人,所穿的劳保制服不能用耐腐蚀的化纤面料,以免产生静电,错误;D、室内失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进入更多氧气促进燃烧,错误。故选B。5、A【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去除油污,利用了乳化的原理,说法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B、将硫酸铜和氯化钠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钠溶液呈无色,可以鉴别开,该说法正确;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色,稀盐酸与铁粉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可以鉴别开,选项B不符合题意;C、为了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该说法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该说正确,选项C不符合题意;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该说法正确;利用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该说法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详解】A、硫酸显酸性,开始pH小于7,选项A错误;B、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反应速率为铝大于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所以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铝产生的氢气多于锌,选项B正确;C、加入氢氧化钡,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氯化钡也会接着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沉淀,因此只要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就会产生沉淀,选项C错误;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加入铁后,固体质量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B。7、C【详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铁的化学性质;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D、纯碱用于玻璃生产,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答案:C。8、D【详解】A、镁用于制作烟花,利用的是镁的强还原性,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故选项错误;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不是所有具有咸味的溶液都可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9、B【详解】A、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故A正确;B、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氧化钙除去,故B错误;C、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点睛】10、D【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但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错。B: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除去了硫酸钠,引进了新杂质氢氧化钠。B错。C:灼热CuO与CO反应生成CO2,除去主体物质。C错。D:CuO不溶于水, KNO3溶于水。可加水用过滤法除去 KNO3。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二、填空题1、(1)C2H5OH2H6O(2)H2SO4(3)NH3H2O(4)NaHCO3【分析】(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2)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3)常温下为液体的碱是氨水,化学式为:NH3H2O;(4)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NaHCO3。2、(1)(2)A、C(3)(4)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加热(5)C(6) 与实验b形成对比 说明CH3Cl不能提供产生AgCl白色沉淀的Cl- 中和反应后的混合液里过量的NaOH,避免对产生AgCl白色沉淀的干扰 (7)【解析】(1)根据题意,上述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可表示为 4H2+CO2 CH4+2H2O,故错误;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又叫沼气,故正确;纳米镍粒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故填:;(2)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比较纯净;故填:AC;(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图示的反应过程中甲烷与氧气都没有剩余,故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故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故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故正确。故填:;(4)该反应是甲烷分解,如果不隔绝空气,甲烷会与氧气反应,所以特别环境是隔绝空气条件下的高温加热;(5)CCl4可用于灭火必须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反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故填:C;(6)a步的目的与实验b形成对比;根据CH3Cl缓慢通入被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CH3Cl缓慢通入被加热的烧碱溶液中,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CH3Cl不能提供产生AgCl白色沉淀的Cl-;滴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先将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掉,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避免对产生AgCl白色沉淀的干扰;(7)在标准大气压下,在如图3所示的1L 容器中分别装满了氧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分子个数相等,正确;三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所以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大,错误;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分子个数相等,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甲烷的原子个数最多,正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所以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速度最慢,错误。故填:。3、(1)NaOH(2)HCl(3)Ca(OH)2(4)H2SO4(5)NaHCO3【解析】(1)氢氧化钠的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2)胃液里含有盐酸,其主要成分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3)常作为建筑材料的碱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4)汽车电瓶为酸蓄电池,含有的酸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5)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是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4、【详解】溶解时未充分搅拌,会导致粗盐不能全部溶解,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结果偏低,符合题意;蒸发时有液体溅出,会造成精盐减少,氯化钠的质量偏小,计算结果偏低,即精盐的产率偏低,符合题意;转移固体时氯化钠可能有撒落,造成精盐减少,氯化钠的质量偏小,计算结果偏低,即精盐的产率偏低,符合题意;未完全干燥就称量,里面还有部分水分,会造成精盐质量增加,使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盐粒溅出蒸发皿,造成精盐减少,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计算结果偏低,即精盐的产率偏低,符合题意;过滤时液体滴到漏斗外,造成精盐减少,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计算结果偏低,即精盐的产率偏低,符合题意;称量时多称了,造成会造成得到的精盐质量增加,使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故填:。5、(1) 纯碱 苏打 (2)(3) 红 碱 (4)复分解反应(5)Na2CO3+H2O+CO2=2NaHCO3【分析】(1)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2)反应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3)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说明碳酸钠显碱性;(4)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两个反应均为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为复分解反应;(5)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生成物有氢元素,反应物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O+CO2=2NaHCO3 。三、计算题1、(1)4(2)4.4(3)Na2CO3、NaCl和NaOH(4)21.2%【分析】(1)解:设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x。所以第一次加入稀盐酸A烧杯中样品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4g。(2)第一次加入稀盐酸,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50g+50g+150g=250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45.6g,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50g-245.6g=4.4g,故填:4.4(3)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所以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则说明第一次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 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前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和NaOH,故填:Na2CO3、NaCl和NaOH。(4)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z。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样品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2、(1)KC1、K2CO3(2)设50g的碳酸钾溶液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由题意分析知,第一次加入50gK2CO3溶液有部分先和稀盐酸反应,第二次加入50gK2CO3溶液时生成5gCaCO3沉淀。 x=6.9g实验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溶质质量分数13.8%。(3)设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为y。 解得:y=11.1g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解析】(1)分析实验数据,第二次加入50g碳酸钾生成7.5g-2.5g=5g沉淀,故第三次加入30g碳酸钾应该生成3g沉淀,但是只生成10g-7.5g=2.5g沉淀,说明碳酸钾过量,碳酸钾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溶质为氯化钾和碳酸钾,故填:KC1、K2CO3。(2)见答案(3)见答案3、(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90g96.7g=3.3g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2)CaCO3+2HCl=CaCl2+H2O+CO2(3)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7.5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解析】(1)见答案;(2)该反应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3)见答案。4、(1)2.2(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57.5%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7.5%。(3) 100 解:由图可知,加入75g稀盐酸后生成1.1g二氧化碳,加入100g稀盐酸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则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稀盐酸的质量=100g75g=25g设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的HCl的质量为y= y=1.825g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答: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分析】(1)由图可知,8.7g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2.2g,故填2.2。(2)见答案(3)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盐酸与烧杯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第2次恰好完全反应。由图可知,加入75g稀盐酸后生成1.1g二氧化碳,加入100g稀盐酸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则生成1.1g二氧化碳消耗稀盐酸的质量=100g75g=25g,加入的75g稀盐酸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75g25g=50g,所以图象中a点对应的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8.7g+41.3g+50g=100g,即a的数值为100,故填100。见答案5、(1) 中性 NaCl、HCl (2)解: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解析】(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及二氧化碳,A点为转折点,反应恰好结束,溶液为中性。B点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过量氯化氢;故填:中性,NaCl、HCl。(2)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氢氧化钡 稀硫酸 生成白色沉淀 有气体生成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Ba(OH)2 Ba(OH)2+Na2CO3=BaCO3+2NaOH Na2CO3、NaOH、Na2SO4 【详解】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氢氧化钡不反应,通过方法1的实验现象可知,A是氢氧化钡溶液;B是稀硫酸;所以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和碳酸钠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A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故填:加入的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1锌粒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气泡A是 氢氧化钡 溶液;B是 硫酸 溶液方法2碳酸钠溶液A中产生白色沉淀 ;B中 产生气泡 。(1)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c中有碳酸钠,溶液d中有硫酸剩余,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CO2,故填:H2SO4+Na2CO3=Na2SO4+H2O+CO2(2)若有沉淀产生,一定是钡的沉淀,溶液C氢氧化钡一定有剩余,氢氧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C中有过量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氢氧化钠;故填:Ba(OH)2;Ba(OH)2+Na2CO3=BaCO3+2NaOH。(3)氢氧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C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D中一定有硫酸钠,CD混合若无明显现象,C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钡剩余,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此时C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D中含有硫酸钠会使E中含有的溶质最多,故填: NaOH、Na2SO4、Na2CO3。2、NaOH、Na2CO3 溶液变红 D 密封 氯化钡BaCl2 【详解】猜想: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若为部分变质,则溶液中既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又含有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故填:NaOH、Na2CO3。(1)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操作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了溶液中的碳酸钠,若此时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加入酚酞后不变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即猜想正确;若猜想正确,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在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仍含有氢氧化钠,此时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会变红,故“现象X”是溶液变红。(3)A、根据上述分析,操作的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此选项不正确;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此选项不正确;C、氢氧化钠与硫酸镁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操作中加入的是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故此时无色滤液中会含有氯化钡,而氯化钡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无法通过生成白色沉淀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此选项不正确;D、过量的氯化钡与氯化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