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方病医学知识课件ppt.ppt

    • 资源ID:28227757       资源大小:518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方病医学知识课件ppt.ppt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地方病概述一、地方病概述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s)也称为地方性疾病。从广义上来说,地方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具有地方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包括一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等。从狭义上来讲,地方病是指其发生与流行同病区中的某种或某些地球化学、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地方病。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地方病学卷将地方病定义为在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地方病不需从其他地区输入。长期居住在病区的人群均有可能发病。其发病与否取决于个体暴露时间、暴露程度以及对相应病因的易感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病的判断依据地方病的判断依据 (1)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 (2)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 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4) 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5) 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病的分类地方病的分类 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化学元素的分布不均匀。如果环境中某些化学元素的过多、过少或比例失调,影响到人体的总摄入量,致使当地人群中出现的特异性疾病,称为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这种类型的地方病主要有两种: 元素缺乏性疾病:如碘缺乏病或称碘缺乏障碍。 元素中毒性(过剩性)疾病: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2.自然疫源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也称生物源性地方病。病原体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病因未明的地方病病因未明的地方病: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的致病因素至今尚未有确切的定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病的特征地方病的特征 1.地方性特征 即地域的特异性。 2.当地居住人群患病率高。 3.迁入病区的健康人群同样有可能发病,而且患病率往往高于当地居民水平,属于高危人群。 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会逐渐减轻或自愈。 5.病区的某些易感动物也会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 6.病区控制或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等,重病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病的防治策略地方病的防治策略 改革地方病管理体制,健全专业队伍 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加强地方病的监测工作 加强第一级预防(加强病因预防,)补充缺乏元素,限制摄入过多的元素,对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的控制应通过消、杀、灭等工作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群防群治 建立健全地方病防制法制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碘缺乏疾病一、碘缺乏疾病 碘缺乏疾病(iodine deficienecy disorders,IDD)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由于碘的摄取不足而导致的一组疾病。危害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肿)、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特点亚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先天性聋哑等等。地甲肿是IDD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克汀病是IDD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在缺碘地区,由于个体缺碘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呈现一个由轻到重的谱带,而且根据缺碘发生在不同时期,其相应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智力损害是碘缺乏病的隐匿性危害,在我国北方IDD地区曾流传“一代傻、二代甲、三代四代断根芽”的民谣,在我国被列为重点地方病之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世界性分布,我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该病流行,一般流行规律是:山区丘陵平原沿海,农村高于城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解放初期全国地甲肿患者人数可达两千万人,19591977年,28个省、市、区的2600余万人口中,地甲肿患病率为8.3%;经过在病区实行以食盐加碘、投服碘油等综合防治措施,到1988年,尚有地甲肿765万,患病率约为2%,除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外,其他省市区已得到控制。全民食盐加碘后,到2005 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触诊肿大率为5.0%,达到了国家标准。但仍有5个省份甲肿率在10%以上,12个省份在5%10%之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人群分布人群分布 发生在任何年龄,地甲肿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及育龄妇女,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一般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地克病的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别,多发生在地甲肿严重流行地区,有家族多发倾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发病原因发病原因 1、环境缺碘导致碘的摄入不足,是IDD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膳食因素 机体中的碘主要从食物中获得。 3、饮水因素 机体中的碘有10%20%来自于饮用水,IDD的发生与饮用水中碘的含量呈负相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水质因素水质因素膳食因素膳食因素致甲肿物质致甲肿物质1、碘摄入量减少、碘摄入量减少2、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甲状腺素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素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克汀病克汀病高碘高碘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地方性甲状腺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颈部增粗,多无其他明显症状。当腺体肿大压迫到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颜面浮肿的症状。按腺体肿大的性质可分为三型,见表1。按肿大的程度,国际统一分度法可分为三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临床表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增大,摸不到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分度标准分度标准 0度:甲状腺摸不着,看不见。l度:颈部端正时,甲状腺摸得着看不见。此外,甲状腺虽不大但能摸到结节者,也应判为l度。2度:颈部端正时,甲状腺摸得着、看得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漫型)1度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漫型)2度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漫型)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漫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型)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2、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疾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母体在怀孕期间严重缺碘对胎儿造成的一种先天性损害,患者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滞,临床表现可用五个字概括,即呆、小、聋、哑、瘫。又称为地方性呆小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防制措施防制措施 1、补碘 (1)碘盐(第一级预防) 食盐加碘是预防IDD的首选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目前,我国现行的盐碘浓度标推为2050mg/kg。河北省现行普通人群加碘浓度平均为25mg/kg(18-33mg/k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食盐加碘浓度平均为30 mg/kg(21-39mg/kg)。 (2)碘油 有口服和注射制剂。长效、快速、简便、副作用小。适合育龄妇女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也是一种很好的补碘方法。 (3).富碘食物 提倡经常食用一些含碘量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食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2)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居民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3)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哪些人不宜吃碘盐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监测监测 有计划地对当地碘盐和病情监测,是IDD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掌握流行强度、流行趋势,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包括碘盐监测、病情监测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现况调查现况调查 为了更准确了解我国碘缺乏病的流行和控制情况,我国定期开展全国性的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碘盐情况、病情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目前,无论是监测还是专题调查,均采用下列主要常用判定标准和统计学指标来反映IDD的预防和控制情况: 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 学龄儿童尿碘水平; 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判定标准判定标准 (1) B超法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 根据GB16398-1996标准,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4.5ml,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5.0ml,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6.0ml。 (2) 人群缺碘的判定标准 尿碘中位数100g/L,并且其中20%。 (3) 外环境缺碘的判定标准 饮水中碘含量10g/L。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常用的统计学指标(1) (2) (3) (4) (5) %100/5检测份数盐样份数碘含量碘盐覆盖率kgmg%100/5/5020盐样份数碘含量盐样份数碘含量碘盐合格率kgmgkgmg%100/5020检测份数盐样份数碘含量合格碘盐食用率kgmg%100受检人数度人数度人数甲状腺肿大率%100受检人数度人数甲状腺肿患病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地方性氟中毒二、地方性氟中毒 是由于一定区域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使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地方性氟中毒多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含氟量高的地区,是因为长期摄入过多的氟而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也称为地方性氟病。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1.地理分布 地方性氟病分布广泛,遍及于全世界。我国除上海市外,其余省市均有流行。危害面积大,受害人数多,病区人口达3亿多。 2.人群分布 氟斑牙多发生在712岁,氟骨症多发生于青壮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有资料表明,氟骨症患者女性要多于男性,病后病情也重。另外,外地迁入病区的人群易感性高,更容易患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区分型病区分型 1.饮水型饮水型 此型最为常见,分布最广,患病人数最多。是由于饮用水中氟的含量过高所致。调查表明,饮水中氟的含量超过1.0/L,氟斑牙的患病率就会上升;若超过4.0/L时,氟骨症的发病率会逐渐上升。 2.煤烟型煤烟型 此型多见于寒冷、潮湿、室内烤火期长的地区,有些地区以劣质高氟煤作为主要燃料,用于室内取暖、做饭、烘烤粮食,加之又无排烟装置,造成室内空气和粮食的氟污染。使氟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在体内逐渐蓄积。我国以西南地区病情最严重。 3.饮茶型饮茶型 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经常饮用的砖茶中,氟的含量很高,长期饮用也会导致氟中毒。 4. 工业污染型病区工业污染型病区 含氟废气及废水污染周围环境,引起人、畜氟中毒。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病因、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 过量氟摄入体内过量氟摄入体内氟氟钙钙氟化钙氟化钙沉积于沉积于骨组织骨组织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功能亢进 骨骼脱钙骨骼脱钙 氟骨症氟骨症 沉积于沉积于牙组织牙组织 形成不规则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的球状结构 氟斑牙氟斑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 (一)氟斑牙(一)氟斑牙 最早出现的症状,釉面失最早出现的症状,釉面失去光泽、色素沉着、釉面缺损。去光泽、色素沉着、釉面缺损。 (二)氟骨症(二)氟骨症 骨骼关节疼痛最为常见,随病程进展日益骨骼关节疼痛最为常见,随病程进展日益加重,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无游走性,活动后加重,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无游走性,活动后可缓解,静止则加重可缓解,静止则加重 还可有神经系统表现及还可有神经系统表现及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氟斑牙氟斑牙氟骨症氟骨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evere Fluorosi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 2、有氟斑牙、氟骨症临床表现 3、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线特征 4、实验室检查尿氟浓度升高超过正常值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1、第一级预防(1).改水降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改用低氟水源 饮水除氟改水降氟要优先轻病区和中病区。(2)、减少煤烟氟污染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高氟煤作为室内燃料,改变落后的炉灶,加强排烟措施,减少室内空气氟污染。 (3)、综合措施 高氟地区应加强盐碱地的改造,疏通河道、植树造林,减少氟在自然环境中的蓄积。 控制环境氟污染,严格限制工业“三废”中高氟物质的排放。 不吃或少吃氟污染的食物,改善饮食结构。高氟地区居民不应饮用高氟茶,不应使用含氟牙膏。2、第二级预防 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氟斑牙诊断的分度标准氟斑牙诊断的分度标准 按Dean氏分类法将氟斑牙分为可疑、极轻、轻度、中度和重度。 正常:釉质呈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可疑:釉质的半透明度有轻微异常,极少的小白点。 极轻:牙面上有纸白样细小条纹或不规则散布的小的不透明区,主要见于牙齿的唇颊面,牙齿无着色。 轻度:白垩色不透明区至少累及患牙牙面的一半,牙齿无光泽,牙体肥厚。中度:牙齿的所有釉质表面都受影响,牙齿有明显的磨损,唇颊面一般有微小的窝状缺损。 重度:牙釉质严重发育不全以至于牙齿的正常形态均受破坏。牙面有广泛着色,其颜色可自棕色至接近黑色不等,牙齿常呈侵蚀样外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注意事项

    本文(地方病医学知识课件ppt.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