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谁咬了蛋糕教案反思.docx
小班语言谁咬了蛋糕教案反思 这是小班语言谁咬了蛋糕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懂得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2、愿意模仿角色进行问答。 3、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重点: 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谁咬了蛋糕、自制咬过的蛋糕教具。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 -"今天我请你们品尝我的奶油蛋糕,好东西我们一起分享!" (打开奶油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么啦?"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说出蛋到底怎么了。 2、看看找找: -"哦,我想起来了,我的屋子里还住着这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挂图: -"会是谁咬了我的蛋糕呢?" 幼儿自己观察讨论。 3、解决问题: 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语言: -"小羊小羊,蛋糕是你咬的吗?小羊:不是不是,我爱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把?" 鼓励幼儿一起说与小兔鱼的对话: -"谁愿意来问问小狗呀?" "我们一起来问问问小猫吧!" "小猫会怎么说?" "那会是谁呢?" 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商量。 情景表演:(小老鼠的声音)看来我的房里还藏着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小老鼠,快出来,别躲着啦,我们已经发现你啦。" 讨论:小老鼠偷吃别人的东西对吗?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未经别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