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7.李商隐诗二首-马嵬-.doc
-
资源ID:28259008
资源大小:57.1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7.李商隐诗二首-马嵬-.doc
教 学 设 计课时授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第 周 本学期总第 23课时课 题马嵬(其二)课标要求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师生共同发挥想象能力,走入诗歌的情境中去。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一、 导入新课 提问: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有什么样的认识?二、写作背景: 介绍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情事。三、 读诗文,背诗歌。四、走入诗歌情境中体悟诗人的情感。五、艺术特色。检查评价教研组 应备: 节,实备 节,超备 节。质量评价: 20 年 月 日教学主管20 年 月 日内 容 与 过 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反思 补充一、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 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 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 课文讲解1. 与学生共同完成诗歌大意的理解2. 诗歌内容赏析(1)【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 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 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 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 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 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 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 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 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3)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 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 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 (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 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 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 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4)李商隐诗的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 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 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 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四、总结、扩展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作业设计作业要求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A层: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3. 完成练习册p39-43.B层:1朗读背诵这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3. 完成练习册p39-4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 有哪些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全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文章概括:1、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2、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3、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文言文阅读: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诗歌鉴赏:(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数。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上下文意是否照应,衔接过渡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合乎语病类型,选择最佳表述,修改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