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28267700
资源大小:13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4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20届四川资阳第一次诊断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最初的史官是巫祝者的兼职,占卜、祭祀、记事,各项职事集于一身,史官往返于神事与人事之间。史官一身多职的状况在秦汉以后慢慢发生了变化,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魏晋时期著作官制确立,修史机构、组织编制、撰注制度均已形成,经过唐太宗的改革,别置史馆于禁中,宰相监修国史,置兼修国史、直馆等史职,另设起居郎、金人记事记言,集注起居,形成完善的史馆修史制度。从汉到唐,私家修史之风极盛,但是,在私家修史之风盛行的同时,国家正式的修史机构也在不断发展,撰修正史的权力逐渐地由民间转入官府,最后完全由官府所垄断。 刘元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由材料“最初的史官”“秦汉以后慢慢发生了变化”“唐太宗的改革形成完善的史馆修史制度”可知史官的设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依据材料“各项职事集于一身”“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可知由兼职史官到专门史官,史官由一官多职到专职修史;由材料“别置史馆于禁中”可知专设史馆修史;根据材料“撰修正史的权力逐渐地由民间转入官府,最后完全由官府所垄断”得出由民间、官府皆可修史到官府垄断修史。第(2)问,结合所学,从史官的职能“记录历史”,史官的原则“秉笔直书”,史官的作用“以史为鉴”“惩恶扬善”可得出史官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史官的设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由兼职史官到专门史官;史官由一官多职到专职修史;专设史馆修史;由民间、官府皆可修史到官府垄断修史。 (2)意义:保留传承古代历史文化;强化、制约王权;点评时政,惩恶扬善,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秉笔直书、书法无隐的著史风格影响后世。2(2019届福建三明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取得幽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官署在皇帝牙帐之南)和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国推行这套政治制度的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得出因地制宜;根据材料“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可以得出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双轨统治机构”可以得出实行双轨制。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并思考改革前的契丹部落旧制和封建政治体制的区别,从而认识到是向先进文明学习。第(2)问,先思考材料中所涉及的民族和地域有哪些,再分别思考辽这套政治制度改革对汉族、契丹族以及北方地区的影响。答案:(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实质:是对先进文明的吸收与肯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2)意义: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保护。3(2019届湖北武昌区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代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自然条件差别甚大,少数民族众多。明初平定西南各省后,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土司的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些土司官职,大多由各族的首领世袭。土司必须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回报以丰厚的奖赏。土司的士兵听从朝廷和都指挥司的调发。杨氏在播州统治期间,豢养“涅手军”,土官“人皆世禄,自用其法”,任意压迫和剥削统治区内的各族人民。万历年间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在该地设遵义、平越二府,有的地区也先后以各种原因被改土归流。但明朝在推行这一政策时,受到土官的抵制而不断反复。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作用。解析:第(1)问,据材料“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自然条件差别甚大,少数民族众多”可知自然条件差别大,少数民族众多;据材料“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可知借鉴元朝土司制度的经验,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第(2)问,据材料“明初平定西南各省后,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可知稳定了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据材料“这些土司官职,大多由各族的首领世袭”可知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万历年间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在该地设遵义、平越二府,有的地区也先后以各种原因被改土归流”可知因为叛乱部分地区开始推行改土归流。答案:(1)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数民族众多;为加强西南地区的统治;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2)稳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部分地区开始推行改土归流;易形成割据势力,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4(2019届安徽毛坦厂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关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帝的旗务改革。解析:第(1)问,据材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可知解决旗人的生计;由材料“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室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可知抑制八旗诸王特权;依据材料“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可知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从材料“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和“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得出扩大八旗规模。第(2)问,根据材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分析可知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从材料“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王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得出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据材料“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得出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据所学八旗的衰落和材料“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得出康熙帝的旗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答案:(1)内容:解决旗人的生计;抑制八旗诸王特权;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扩大八旗规模。(2)评价: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但是康熙帝的旗务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还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