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最终版).docx
-
资源ID:28283695
资源大小:17.9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最终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最终版)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最终版) 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课一开始,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哪个小动物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我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同时又安排了活动和实践作业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统计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也存在一些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学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实施到位。 2、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两个统计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上分析得不够透彻。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最终版) 二年级上学期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课一开始,以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哪个小动物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我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同时又安排了活动和实践作业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统计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也存在一些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学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实施到位。 2、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两个统计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上分析得不够透彻。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统计与广角教学反思统计与广角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六、七单元统计与广角的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以下四点,收效甚佳。 一、注意统计图的合理选择 1.厦门2021年12月上旬10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用()统计图 2.一天当中图书馆,小说、儿童文学、科技教育、语文学习借阅情况。用()统计图 3.岳海一个学期6个单元的成绩变化情况。用()统计图 4.蔬菜基地,白菜、花菜、萝卜、四季豆占总数的百分比。用()统计图 二、注意扇形统计图与百分数应用题的结合P107(扇形统计图) 兴趣小组,参加足球的人数比参加乒乓球的人数少8人。 (1)这个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2)参加跳绳的人数有多少? 三、注意鸡兔同笼的三种解法(教学重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数,有8头,从下数有26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法一:列表法(从中数切入) 鸡 43兔 45脚 24 26 法二: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脚共有:2×8=16(只)脚少了:2616=10(只)鸡脚比兔脚少:42=2(只) 兔只数:10÷2= 5法三:方程解(用大数假设)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8x)只 4x2×(8x)=26 四、注意突破学习难点P116第4题 智力竞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一题扣6分,一号选手抢答10题,最后得36分,他答对多少题?(注意:学生往往会错在相差数)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哪只羊导入新课,从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学生以自己小组所得的星数,来换取奖品的个数为素材(一颗星可换3个奖品),统计每个小组分别可得多少个奖品?并制成统计图。学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人教版桥教学反思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讲述了老汉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着指挥、大公无私,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语文,讲求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个人很赞同这样的说法:语文课,要琅琅书声,更要静思默想;语文课,要整体感知,更要咀嚼涵咏。将“文”化为“语”,把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的课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本着这样的宗旨,试教后,采取许多老师的建议,我删剪了许多人文性说教的环节,最后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感悟老汉形象,感受共产党员气概”展开教学,着力在环境的渲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下力气。并始终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咀嚼体味、反复诵读来实现文本解读,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走进人物内心,与“老汉”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争取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 一、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的“体验”。 首先是多种形式的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让生自由练读描写洪水凶猛咆哮的句子,展示读最好的一句;串读咆哮的洪水和人们的慌乱表现;默读课文723段,划划描写老汉表现的语句,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齐读送给老汉的赞歌等等,为学生搭建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平台。其次反复读,强调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对含义深刻的字词或句子,需要反复引导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我在学生交流了对“揪”字的感受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句话,在读中加深体验,感受老汉的精神魅力。 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似的氛围。 考虑到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我在课前谈话中剪辑穿插了洪水的录象片段,串读洪水语句时配上洪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让学生进入了文本氛围。这对后面成功地感受老汉形象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寻找语言训练点,落实写话训练。 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那说和写更为关键。所以我努力结合文本创设语言训练点,并落实书面学习感受表达。串读洪水语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时,出示“这座窄窄的木桥就是”用来提升认知;当人们跌跌撞撞向木桥拥去时,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想象他曾经为村民们做过什么?此时他心里怎么想?从而引出“他得像一座山。”最后对“揪”字的写批注,让学生在静思默想的写话中提升语文能力,更是丰满了老汉的人物形象。 教案设计是死板的,课堂是灵动生成的。由于经验的缺乏,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体现在教学“揪”和“推”的对比感悟人物形象过程中。当问出“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揪”时,很多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深入课文去回答。这时未能及时地调整教学流程,直接让学生写批注。以至于这里的教学稍显混乱,环节不清爽流畅。其次,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没能及时加以肯定,点评语言的恰当和丰富性也值得进一步完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