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用管理软件行业分析报告..docx
2016年信用管理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8月一、行业概况41、行业产业链4(1)上游行业4(2)下游行业52、行业发展的特征模型5(1)“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模式7(2)“信息化咨询+软件开发,'模式8(3)“软件开发+技术咨询与运维”模式8(4)“软件开发+运营外包”的模式84、细分行业概况9(1)软件开发行业概况9(2)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槪况10(3)创新创业(“双创")服务行业概况12(4)大数据行业概况13(5)服务外包行业概况13(6)信用服务行业概况15(7)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概况16二、行瞄管体制和行业政策181、行业监管体制182、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18三、行业市场规模21四、行皿险特征231、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232、技术创新风险233、市场竞争风险2435*% 彳丁贝5,4§1奇.24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情况242、“双创”服务细分行业竞争格局26六、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71、天信科技272、源启科技283、明动软件284、思锐股份28行业概况1、行业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其上下游关系如下图所示:(1)上游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及网 络设备制造业主要的供应商有惠普公司、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戴尔、思科、甲骨文、华为等,主要制造CPU、服务器、操作系统、 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产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与上游行业有一定关联性,主要体现在 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上,从而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产品方案 与之联动变化,此外,上游行业竞争充分、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可以广泛地选择和t感供应商来满足自身的 采购需求,对上游行业不斑依赖。(2)下游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其业务本质±g种信息化工具迥 务,因此,从理论上讲,行业的下游包括国民经济全行业,包括信息 技术服务行业本身,也需要信息化手段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因此,软 件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软件作为信 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促使制造 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等其它领域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工作效 率等发生深刻变化。软件行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推进信息 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发展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下游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 金融、政府、电信、医疗、教育、交通、商业、企业發等行业领域, 这些行业存在大量的规模较大、同时具有支付能力的客户,成为下游 市场的中坚客户群体。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以及相关事业单位, 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投入不断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有 较大的带动作用。2、行业发展的特征模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 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 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在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 济步入发展新常态,形成了维持高增长且增速小幅放缓的健康发展态 势。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作 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 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 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大趋势下,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 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行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 , “十 二五”期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速增长中。整体来看,近十年 年均增速高于2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本身的技术 进步,行业自身的服务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种转型的基 本特征一方面是软件行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外 部与其它服务行业进行的融合,从而产生跨界整合效应,使得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从传统的、单纯的软件和其它信息产品的交付服务, 转向以信息化服务为基础、多种服务融合、产业链延伸的跨界服务方 案模式。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重要的行业跨界是以软件开 发行业为基础,融合多种服务性行业的方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软 件行业形成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面向下游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其内容如下图所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下游行业业务的发展,单纯以客户业 务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软件交付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软件 供应商需要在横向进行跨界整合,以软件开发行业服务为主线,引入 业务外包、社会经济咨询、数据处理和存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 术咨询等多种行业服务内容,形成以信息化服务为基础的、综合性的、 能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的行业解决方案。在这种方案框架下,供 应商除了帮助客户完成信息化技术工作之外而且还要提供流程重组、 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对客户来讲,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 解决业务发展碰到的问题,使得信息化工作能够真正地发挥效益。在跨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中,形成了以下模式:(1) “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模式这是最早阶段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软件带硬件”的模式, 除了软件业务以外,还需要为客户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方案的服务, 在商业上模式上,则是通过软件开发服务来带动硬件的销售,获得较 大的商业收益。(2 ) “信息化咨询+软件开发”模式随着客户的成熟,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也成为了解决方案的一个重 要内容,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整体信息化方案规划,在此基础上驱动软 件开发工作,这样的好处是让信息化建设在一个整体的、长期的规划 方案下执行。(3 ) “软件开发+技术咨询与运维”模式由于软件开发工作往往是一次性的服务,所以供应商为了求得稳 定的商业机会,同时帮助客户获得软件系统运行的最大效益,则逐步 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调优、升级等工作,变成了解决方案的一部 分,这样软件开发也逐步向服务转型。(4 ) “软件幵发+运营外包”的模式目前,由于软件行业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行业服务经营的积累, 供应商又开始把信息产业之外的一些行业服务内容引入到软件开发 行业中,例如管理咨询、业务外包等,把客户业务创新、业务规划、 规范标准设计等也纳入到软件服务的范畴里,软件开发成为了基础设 施部分的工作,而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主要合作则是在软件系统基础 上形成的各种运营外包服务直接面向客户的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实现客户的最终业务目标,形成了以知识服务为主流的高端行业服务 解决方案。4、细分行业概况基于行业跨界的发展模型,向客户提供双创领域KPO服务解决方 案,主要以信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向双创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提 供综合性服务。从应用领域而言,细分行业是电子政务、创新创业(“双创“)服 务行业;从服务内容和技术领域来看,细分行业是软件开发、大数据 服务、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行业。(1 )软件幵发行业概况在国家推动产业融合和“互联网+”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的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成为打造国民经济的新引擎不可或缺的 行业。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的企业数量达到38222家,同比增长3%。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 术服务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收入规模缓中趋稳,企业数量增幅趋 于平缓,行业正逐步迈向成熟,行业内的企业出现明显的分化。在经 历了长期的竞争发展后,部分具备技术实力、注重公司管理、合理运 作资本、拥有良好口碑及客户关系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市场开始在 全国范围铺开,并且在行业受到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下能够享受更多 的政策红利;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是在新经济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