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
资源ID:28298264
资源大小:379.1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六上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穷人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抓住人物关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二)自主探究,借助变化的环境体会桑娜起伏的内心,了解环境描写对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学习通过品读环境、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并迁移运用。二、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三、教学过程(一)初读小说,把握主要内容1.揭示课题,了解文体。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齐读课题穷人。2.借助人物关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人物。聚焦人物: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2)梳理人物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概括: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能帮助我们快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3.学习生字新词。(出示课件)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忧虑(1)指名读,相机正音。(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是描写人物内心的。过渡。环境描写我们并不陌生在桥这一课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洪水的肆意汹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老汉。那么,在穷人这一课中,环境描写又能让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桑娜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探究。(二)通过环境描写,探究桑娜内心1.品读语句,感受环境变化。(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哪两个地方?(2)用不同的符号标记描写大海上和小屋里环境的词语。交流预设:小屋里:火炉、破帆、温暖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大海上: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3)读环境描写的句子,理解“寒风呼啸”和“狂风怒吼”。小屋里: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大海上: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指名读句子。请学生说说“寒风呼啸”“狂风怒吼”的意思。寒风呼啸:寒冷的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形容天气很冷。狂风怒吼:形容大风呼啸猛烈。(4)请学生说说发现。预设一:小屋里、大海上环境截然不同。预设二:海上的环境越来越恶劣。2.借助变化的环境,体会人物内心。(1)完成“学习活动一”。(课件出示)想一想: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桑娜面对不同环境时不同的内心状态。画一画:用曲线图的方式画出桑娜的内心变化,并作出标注。(2)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相机板贴)(3)教师引读。当坐在火炉旁补破帆时,桑娜的内心是(平静的),可当听到屋外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时,桑娜的内心却是(忐忑不安的);当看到小屋内干干净净的地面和闪闪发亮的食具时,桑娜的内心又是(温暖的),但当听到屋外大海上波涛轰鸣、狂风呼啸时,桑娜的内心却是抑制不住的(心惊肉跳)。(4)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将大海上和小屋里的环境描写交替着、对比着描写,以表现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5)小结。不同的环境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板书:环境描写、人物内心)(6)齐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再次感受人物起伏变化的内心。3.借助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1)交流感受。读到这里,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桑娜?(2)讨论。我们是如何了解桑娜的人物形象的?(3)小结。在阅读小说时,关注环境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物形象。(三)通过心理描写,感受桑娜形象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读到这里,你又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桑娜,你是怎么读出来的?(1)引导学生抓住“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从早到晚地干活”“勉强填饱”“没有鞋穿”等体会“穷”。(2)引导学生抓住“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2.小结。阅读小说时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学法迁移,联读窗1.完成“学习活动二”。(出示学习要求)(1)找一找:快速浏览小说窗,找出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段。(2)填一填:抓关键词句,完成学习单。人物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形象无2.学生交流,完善学习单。人物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形象靠窗的病人公园、网球场无心灵纯洁、乐观向上躺床的病人一堵墙自私自利、充满嫉妒心(五)提炼写法,总结全课小说怎么读?我们可以关注环境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桑娜的内心,和桑娜一同经历令人内心起伏、忐忑的一夜。附板书:穷人三黑和土地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耙”“荞”等5个生字,通过结合语境、借助背景资料,理解“疙瘩”“耙”“蹚”“打完场”“公粮”等词语意思,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二)借助关键句,梳理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三)结合诗句,通过借助资料、感情朗读、拓展阅读等方式,体会农民重获土地后的欣喜。二、教学准备学习单,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语言风格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2.感受语言口语化。(出示句子)每一块土疙瘩(g da)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pá)了一遍地主骂:蹚(tng)坏了他的庄稼。(1)指名读句子,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新词意思。(2)引导学生发现“疙瘩”“耙”“蹚”这三个词语的共同点。(口语化)(3)引入资料,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这首诗是作者苏金伞在1948年入解放区所作,长期解放区的农村生活,他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4)到文中再次寻找口语化词汇,借助资料理解“打完场”“公粮”。(打完场:是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过程;公粮:指农民种地用一小部分粮食交税,现已取消)3.感受押韵。(1)出示第一至第三小节,分别指名读。(2)朗读发现。读读每小节第二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发现?(押韵)(3)迁移。像这样的押韵,在后面每个小节都有所体现,再次快速读一读,找一找。(4)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朗读。(5)教师小结。这篇文章语言直白,大体押韵,节与节之间换韵,朴素的语言不妨碍诗意。(二)默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情感1.教师讲解作者写作背景。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是给地主种地,受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借助学习单,默读思考:课文最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反馈交流。3.引导换词,初步体会三黑的情感。(1)引导。了解了课文内容,如果把题目“三黑和土地”中的“和”换成另外一个字,你会换成哪个字?(2)思考并交流。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篇先写农民对土地的态度,然后再写三黑?(3)教师小结。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个代表,所有的农民都和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生活。(三)研读诗句,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1.研读第一至第三小节,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2.交流反馈。(1)预设一。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引导学生分别删去“一就”“连头带尾巴”,对比原句,体会农民重获土地时急切、激动的心情。播放电视剧老农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农民重获土地时的欢喜。指导学生朗读。(2)预设二。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反复用“恨不得”?引导学生走进农民的内心:在农民心中,土地就是生命。指导学生朗读。3.教师小结。抓住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四)迁移方法,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1.默读第四至第十五小节,想一想:从哪里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也试着抓关键句体会体会。2.组织交流,相机指导朗读。(1)预设一:抓住第四小节的关键词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三黑的不辞辛苦。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换成“一整块地”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三黑对土地精心照料。可以将“每一寸”“每一块”换成“所有”吗?为什么?(2)预设二:探究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比喻句。出示土地图片,引导学生作比喻。看到这样的土地,你会把它比作什么?看上去像_。这么松软的地,像简直是_。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比喻,而把它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张软床”?引导学生走进三黑内心。看着这样的土地,三黑心里会想什么?(3)预设三:第十一、十二小节三黑的回忆与拥有土地的现在对比。引发思考。同样是写逮蝈蝈,这两个小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情感。教师小结。这里穿插往日没有土地的不幸,更衬托出三黑重获土地的欣喜。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五)联系阅读链接,提升对土地的认识1.(播放音乐)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歌曲中,我好像看到了_的画面。2.学生反馈交流。预设:丰收、喜悦、希望3.到课文和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这种丰收和喜悦?4.联系生活,交流对土地的新认识:结合在生活中碰到的与土地有关的事件,说说人类和土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附板书:三黑和土地爱翻地畅想附学习单:三黑和土地学习单1.默读课文,借助文章关键句补充下面内容。农民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2.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听了这首歌,我好像看到了_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