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docx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的方式论,注重_,_教育的教育思想(A)。7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8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9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10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12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13有教无类用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概括选择(A)。2 14A.因材施教 B.一视同仁 C.全民教育 D.人人可教15诗经一共有多少篇(A)A.305 篇 B.306 篇 C.304 篇 D.303 篇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意思是举一反三,而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是(A)17A.融会贯通 B.博古通今 C.豁然开朗 D.恍然大悟1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强调(B)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19下列关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错误的一项(B)20A.在这句话中"贤"的意思指贤德21B.这句中“箪"的意思指一点点22C.句子中"陋”的意思指破旧23D.这句话中“忧”的意思指忧愁2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一个成语概括是(D)。A.孤注一掷 B.不义之财 C.海誓山盟 D.无米之炊2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什么作用。(C)A.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方法。B.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态度。C.让孔子严格要求自己谦虚。D.让孔子时刻记住要努力学习。2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C)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27下列哪句是成语"成人之美"的由来(c)A.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曾子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D.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8下列选项中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表达内容相符的是(D)A.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敏而好学。B.这句话表达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C.这句话表达了他孔子热爱学习而孜孜不倦的精神。D.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勤奋刻苦。2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是下列选项中哪个成语的由来。(D)A.杀生害仁 B.求生害仁 C.志士仁人 D.杀身成仁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好是什么意思(31A)32A.爱好 B.美好 C.同意 D.优点多3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A.子有 B.子舆 C.仲尼 D.子路34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D)章,(D)篇?35A.第二章,里仁篇 B.第六章,雍也篇 C.第九章,子罕篇 D.第七章,述而论36论语中讲"欲速则不达"的由来中,片面追求速度而造成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种状况的是由于(B)A.矛盾的存在造成的B.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回避和掩盖了矛盾C.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3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A.斯文 B.这 C.好像 D.如文人38子曰:“质胜问责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的胜与史的意思是(B)。A.胜利;虚浮铺陈 B.超过;虚浮铺陈 C.优异;虚浮铺陈 D.古管名;虚浮3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的意思(B)可靠 B.危险 C.几乎 D.安全4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中三军是指(A)A.全部军队 B.三位将军 C.三位军人 D.三只军队41下列哪一项意思是不正确的(C)A.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B.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裘:皮衣。C.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伐:低调。D.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信任。42“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谁所说(43B)44A.颜回 B.子路 C.孔子 D 樊须45“然则师愈与?”子曰:“过忧不及”。中的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46B)A.做得好与不够是一样的B.做得过分了与不够是一样的C.做得可以与不够是一样的D.做得过了与好是一样的47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中哪一个读音有错(48A)49A.政(zhèn) B.日(yu) C.说(yuè) D.公(gng)50子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中伯夷、叔齐是(A)朝未年,()国,国君的()4 51A.商朝、孤竹国、儿子 B.夏朝、孤竹国、侄子 C.清朝、鲁国、侄子 D.明朝、鲁国、儿子5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意思(A)A.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不用担心别人不亲近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C.不要担心别人不认识自己,不用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行不行。53论语中有关实事求是的句子是(D)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4“三人行”中的三人指什么(55 B)56A.你,我,他B.其一我也,其一二另两者也,一善一恶C.孔子,颜回,子路D.孔子的师傅,颜回,孔子57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主要讲了什么?正确的一项是(C)58A.怎么去做事 B.怎么做好一件事 C.怎么去实行仁德 D.怎么去做诚实的人59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中的鲜的读音是(B)A.xinB.xin C.xián D.xiàn60是谁问孔子礼之本 (D)A.子贡 B.子夏 C.曾子 D.林放61哪句论语写出了长辈对后辈的肯定(c)62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3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64C.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65D.子曰:“过犹不及。”6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的第几篇(A)卫灵公篇第十五 B.微子篇第十八 C.子路篇第十三 D.子张篇第十九67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信。于予与改是。”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68A.子我白天睡大觉。69B.腐朽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砌成的墙不可以粉刷。70C.因为都是宰予这个改变了我观察人生的方法。71D.开始时,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7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D)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5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正确对待事物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A7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BCDA.读书指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7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哲学上看,孔子的这句话 (A)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主张事物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矛盾A. B. C. D.7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也)B.君子敬而无失.| 吾得而食诸(而)C.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患得患失.(患)D.孔子对曰:|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丿7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中的亡是什么意思 (D)A . 灭 B. 失去 C .死 D. 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意思是(C)A.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B 不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C.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D.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已的身份77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C.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D.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78孔子曾经赞扬他的一位学生能安于贫困,能“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位学生是(B)79A.子路 B.颜回 C.子贡 D.子长80论语曾子说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可反映的文化现象是(B)A. 读书是为了交友B.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C.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81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一样的是(A)6 82A.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近便相差很远了。83B.人的本性是相远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性便相差更近了。84C.人的本性是因环境而变化的,变的越来越近了。85D.人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变的很差。8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是(C )A.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B.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C.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D.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8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中的焉知是什么意思(B)88A.说话快点 B.怎么知道 C.无意 D.哪里?89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中的“后生”说的是(C)A.年老的人 B.孩子 C.年轻人 D.成功人90下列泰伯第八篇字意或词意正确的一项是(A)弘:开阔 B 毅:坚毅 C.重:重要 D.士:写字的人91下列字义错误的一项是(D)A.小子:弟子们 B.迩:近 C.事:侍奉 D.群:一起92下列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相近的句子是(D)A.理想是世界的主宰B.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们的潜质成正比C.不好怀有渺小的梦想,他们是无法打动人心的D.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就会成功9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是谁说的(D)A.子路 B.颜回 C.孟子 D.孔子9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出自论语的那一篇(A)A.阳货篇 B.微子篇 C.子张篇 D.尧曰篇9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C)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9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 C )97A.里仁篇 B.雍也篇 C.述而篇 D.子罕篇9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中的识是什么意思(B )99A.知道、认得 B.牢记、记住 C.知识 D.标志,记号10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什么作用。(C )A.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方法。B.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态度。C.让孔子严格要求自己谦虚。D.让孔子时刻记住要努力学习。7 1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102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103B.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104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105D.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10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A.子有 B.子舆 C.仲尼 D.子路10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108下列孔子说的哪句话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具有美好的仁德的话(C)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D.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09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品德(B)A.不学礼,无以立 B.以人为主 C.人者安仁,知者利仁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10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中厩焚是什么意思(D)A.马棚没了 B.马棚里的马没了 C.马棚没被焚烧 D.马棚失火烧成灰烬了111哪两个选项与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112A.君子之交淡如水113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4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5D.以上都是116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那一篇论语(A)117A.论语.子罕B.论语.雍也C.论语.里仁第四D.论语.学而1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富有哲理的成语错的一项(d)A.不耻下问 B.巧言乱德 C.学而不厌 D.不知悔改1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120A.斯文 B.这 C.好像 D.如文人12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中不知命的意思是(B)122A.不知道生命.B.不懂得天命.C.不了解自己.D.别人不了解生命.12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C)8 124A.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颜,无以知人也.125B.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仪,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26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27D.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吾以知人也.12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是谁说的(A)129A.孔子 B.子路 C.曾子 D.子曰13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的辅是什么意思(131C)132A.辅导 B.协助 C.辅助 D.辅佐133下面哪两个成语来自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134A.义结金兰 B.善罢甘休 C.善解人意 D.善施教化13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什么(136A)137A.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138B.教育我们要珍惜水。139C.教育我们不能乱杀动物。140D.教育我们不能污染空气。14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成语来描述?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B)142A.光阴如流 B.水穿石滴 C.光阴似箭 D.时光如水1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罔是什么意思殆呢(a) A.罔,蒙蔽;殆,指危险。144 B.罔,迷惑;殆,指几乎。145 C.罔,迷茫;殆,指差不多。146D.罔,迷惑;殆,指危险。1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c)A.B.C.D.人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关键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思考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8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哪一篇(83d)84A.里仁篇第四 B.学而篇第一 C.子路篇第十三 D.为政篇第二91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102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103B.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104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105D.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10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A.子有 B.子舆 C.仲尼 D.子路10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108下列孔子说的哪句话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具有美好的仁德的话(C)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D.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09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品德(B)A.不学礼,无以立 B.以人为主 C.人者安仁,知者利仁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10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中厩焚是什么意思(D)A.马棚没了 B.马棚里的马没了 C.马棚没被焚烧 D.马棚失火烧成灰烬了111哪两个选项与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112A.君子之交淡如水113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4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5D.以上都是116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那一篇论语(A)117A.论语.子罕B.论语.雍也C.论语.里仁第四D.论语.学而1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富有哲理的成语错的一项(d)A.不耻下问 B.巧言乱德 C.学而不厌 D.不知悔改1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120A.斯文 B.这 C.好像 D.如文人12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中不知命的意思是(B)122A.不知道生命.B.不懂得天命.C.不了解自己.D.别人不了解生命.12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C)8 124A.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颜,无以知人也.125B.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仪,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26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27D.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吾以知人也.12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是谁说的(A)129A.孔子 B.子路 C.曾子 D.子曰13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的辅是什么意思(131C)132A.辅导 B.协助 C.辅助 D.辅佐133下面哪两个成语来自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134A.义结金兰 B.善罢甘休 C.善解人意 D.善施教化13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育我们什么(136A)137A.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138B.教育我们要珍惜水。139C.教育我们不能乱杀动物。140D.教育我们不能污染空气。14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成语来描述?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B)142A.光阴如流 B.水穿石滴 C.光阴似箭 D.时光如水1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罔是什么意思殆呢(a) A.罔,蒙蔽;殆,指危险。144 B.罔,迷惑;殆,指几乎。145 C.罔,迷茫;殆,指差不多。146D.罔,迷惑;殆,指危险。1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c)A.B.C.D.人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关键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思考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8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哪一篇(83d)84A.里仁篇第四 B.学而篇第一 C.子路篇第十三 D.为政篇第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