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处理能力培养的《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docx
-
资源ID:28302032
资源大小:16.8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多媒体处理能力培养的《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docx
基于多媒体处理能力培养的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基于多媒体处理能力培养的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摘 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构建符合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特点的,以多媒体处理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文中介绍了该课程的职业岗位分析、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课程特色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多媒体;课程设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XX)03 0139 02 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师范技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制作小学的教学课件能力,使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再过多的介绍理论基础,而是以Flash、Authorware、几何画版为主要软件进行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学生项目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些,本课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预期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体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职业岗位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及课件制作人员。 在对以上的职业岗位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电教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小学机房的维护能力、编程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就是针对学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门课程以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小学教学课件的能力为目标,把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应用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是具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特色、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之一;其前置课程有信息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Flash动画制作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等,是以上前置课程的综合应用,是后续的毕业设计、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为指导,将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本着“来于教学一线用于课堂教学”、“难易结合层层递进”和“项目划分与职业技能相对应”的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精选了四个项目,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的实训项目。四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思考题几个方面进行编排。 这四个项目分别是:小学美术课件树的装饰画造型、小学语文课件黄山奇石、小学数学课件认识钟表以及一个综合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均是从小学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四进课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的。 这四个项目在内容、工具和方法上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美术树的装饰画造型课件制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熟悉课件制作所需素材的收集与处理方法。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编写小学多媒体课件脚本;能使用基本的多媒体设备采集课件素材;能利用软件处理所需素材。 第二项目黄山奇石和第三个项目认识钟表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同第一个项目相比无论在脚本的编写还是素材的处理上,都更加复杂,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完成,学生的课件制作技能基本形成。 前三个项目都是通过模仿已有的课件来完成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实现自主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为此我们设计了第四个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只为学生提供教材、教案、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素材,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借鉴成形的资料和作品,制作符合小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完整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提交脚本、展示课件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来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这个项目使学生技能得到提升,实现本课程的终极目标形成课件设计与制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课件制作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要求,综合考虑本课程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所需知识、技能训练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问题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采用问题法,如在第一个项目制作之前,向学生提出“目前比较流行的课件制作集成工具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示范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擦除图标的使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背景切换时经常会出现白色的空缺,于是就在班级中找一名擦除图标使用得比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分解步骤和操作要领,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也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学生传授知识的从教技能。 2.教学手段 (1)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了电子教案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校园网、互联网的使用。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大量的课程资源上被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五、教材建设 目前图书市场上涉及多媒体制作、课件开发工具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种类繁多,但针对小学教学的以项目作为载体,贴近小学教学实际的教材却没有。为此我们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出发,结合教改理念、教学实践,总结成果、总结经验,以校校合作为基础,与教学一线教师合作开发了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教程,该教材的使用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为此我们建立了与工作岗位相一致的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利用校内的多媒体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不管在哪一种实训场所,都能接触到与将来就业岗位一致的工作环境,实现学习与就业环境的无缝对接。 七、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及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1.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和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考核。 3.评价目的多元化,改变将考核学生作为评价的唯一目的,强化评价在教学反馈中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个别指导、项目展示和与实践教师交流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的分析、归纳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八、课程特色 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改变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形成了自己“双师、双元、双能“的特色: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均具有双师素质,同时,本课程还聘请了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及齐市教育信息中心从事多媒体制作的老师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这些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经历和课件制作的实践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更贴近职业需求。 为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要,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双主体教学,即“双元”教学。“一元”是指学校,主要以奠定课件制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素材收集与处理和媒体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为主;另“一元”是校外实训场地,主要包括实践教师所在的学校和学生的教育实习单位,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自身学生的角色,更加深入体会到课件的开发过程和课件的使用过程。 强化“双能”培养,即从教技能与操作技能。在训练学生课件制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从教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但“会做”还要“会教”,因此该课程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延伸。 学生通过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电化教育设备使用及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掌握了同类软件的操作技巧,建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兴趣,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自主的意识与方法。多媒体制作已成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特长技能和就业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XX.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戴土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5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责任编辑:侯庆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