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让爱穿越历史的藩篱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8302836
资源大小:141.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育心得————让爱穿越历史的藩篱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doc
让爱穿越历史的藩篱(一) 兴奋的吼声:“老师,日本地震了!” 面对历史的痛楚,我们的品德教学衍生了情感的纠结!早晨,伴随着晨诵铃声的响起,我像往常一样,夹起晨读书匆匆走向教室。“咦?那么吵?怎么听不到朗朗读书声呢?平时不是这样的阿!难道”我疾步走到教室门口,看到孩子们七个一团,八个一簇地围在一起,有的在眉飞色舞地发表着什么高见,有的则一动不动地在那儿洗耳恭听,就连平时最遵守纪律的女生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到底是什么事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呢?当孩子们看到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我时,居然变得更加兴奋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比高兴的表情,“快嘴”高峰一见我就喊:“老师,日本地震了!”随着他的这一吼,班里顿时炸开了锅:“老师,日本人完了,核电站也要爆发了!”“海水要把日本淹没了!”“房子、汽车全部都被冲走了。”“”就这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话,原来他们讨论的焦点是日本“3.11”特大地震啊!但是,我记得当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一片废墟,看到那些被海水冲走的房子、车子,听到新闻播报员报出的那些人口死亡数字、人口失踪数字,以及经济损失数据时,我的心中产生的是怜悯,是同情,为什么孩子们却表现得那么冷漠呢?相反还异常高兴!孩子们看着我一言不发,慢慢地开始冷静下来,安静地看着我。为了排解我心中的疑虑,我问:“日本地震了,你们为什么那么兴奋?”马上,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因为他们曾经侵略过我们,他们现在这样是罪有应得!”“对!南京大屠杀时,他们手段那么残忍,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太可恨了!”“就是就是!”“”随声附和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的情绪又开始激动起来。 我明白了:原因出在悲愤的吼声上。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学了这一课,同学们从书上的文字和图片了解了很多有关日本侵略我们中国的历史事实,知道了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生灵涂炭,所以今天,当他们看到日本地震了,海啸了,他们才会那样幸灾乐祸。情景思索:悲愤的吼声是一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在上这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2、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3、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把南京大屠杀,侵华战争中的恶行放在重要位置,还利用图片和电影的形式再现了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上完课的时候,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下课的时候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人该死”等口号。我自我感觉也良好,觉得今天的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记住了那段屈辱史。但是此刻,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那幸灾乐祸的反应,让我猛然醒悟了:难道要让孩子们一直活在对日本人的仇恨里吗?不是的!品德课的目的决不是让学生记住仇恨。由此我想到,对于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教学内容要厚今薄古。就拿悲愤的吼声这一课,对于历史只要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就可以,更多地应让学生知道现今中日的友好关系,只有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才会是友谊,而不是仇恨。(二) 道德的疑惑:“老师,为什么我们还要帮助他们?” 学生左右为难的时候,更需要心灵的沉思和指引!现在该怎么办?历史终究已成过去了呀,现在的中日关系已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呀,必须让孩子们了解到现今中日关系已趋于和睦,正向着中日友好睦邻迈进。想到这儿,我轻轻地做了一个表示安静的手势,等大家的情绪都平静下来了,我才开口:“同学们,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我们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是也像你们这样幸灾乐祸呢?”孩子们听我这么一问,纷纷摇头说不知道。我紧追着说:“要不我们到网上看看新闻?”孩子们好奇心马上被唤起,个个抬起头,睁大眼睛,盯着大屏幕。我打开网页,点击了一篇题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尽力支持日本抗震救灾工作”的评论: 顺着鼠标,我和孩子们一起看起下去,同学们脸上的表情由起初的兴奋变得疑惑,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老师,为什么我们还要帮助他们?”“这个问题留给你们,今天晚上你们自己去找找原因看,可以上网查,也可以问爸爸妈妈,咱们明天的品德课再来交流,好吗?”“好!”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下来了。情景思索: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生硬的说教,着意的灌输,都不会有太好的教育效果,而成功的钥匙往往蕴含在每一个教育契机里。这句话,我是深深相信的。试想,当时我要是继续上晨读课,那课堂上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因为学生的情绪还停留在“地震”上,扭转过来就要花费不少时间。然后等课后再来引导教育,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教育过程要抓住契机,我很庆幸通过一个问题,把学生注意力转移了,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成功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清事情的真相,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辨别是非对错,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公正的立场分析原委,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态。回到办公室的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不是禁止,而是引导心灵成长(三) 共同的呼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静待花开,爱的力量可以融化一切世俗的坚冰!第二天的品德课上班长第一个发言:“我们中国向来具有人道主义思想。据左传僖公十三年记载,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后向秦国请救援助,秦国大臣意见不一。秦国名臣百里奚指出: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意思是说,各国都免不了受灾。救济灾荒、抚恤邻邦,是道义的行为。帮助受援国其实就是帮助自己,人道主义援助是一项利人利已的双赢行为。所以向受灾国政府和人民伸出友爱和援助之手历来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今天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又是我们的邻国,于情于理我们当然应该帮助他们。”听了她的发言,我心中一阵惊喜,孩子的思想只要稍作引领,就可以转入正途。紧接着又有第二个学生发言:“我听妈妈说,在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日本也曾经帮助过我们,不仅捐钱捐物,还派了救援队到救灾现场,我妈妈说日本救援队是国外派来的第一支救援队。我想他们也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我们中国有所弥补,所以我们也应该原谅他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伸出援助之手。”我微笑地朝他点点头,在一些道德问题上,家长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老师我也想说。”一个学生没等我叫他,已经站起来了,“我昨天看新闻,有很多中国人也被困在日本地震灾区,日本人都是很公正的分发救灾物资,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领到面包和水。就凭这一点,我们中国也应该帮助日本。”“”就这样,同学们把昨天自己找到的原因,一一跟同学们分享。当这些原因进入同学们的耳朵里的时候,我想中日和睦相处的思想也正在孩子们心中滋生。最后我一边用PPT把一张张日本灾区的图片放映在大屏幕上,一边对同学们说:“当你们看到地震、海啸造成的地狱般凄惨画面,听到核电站爆炸的恐怖消息,我们对人类生命在自然和高技术灾难面前的脆弱和无助感同身受,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中国人仁爱的心!让他们更勇敢地面对灾难。”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逐渐出现凝重的表情,我想今天这节课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趁热打铁:“同学们,自然灾害使人类的道德产生超越,而面对自然灾害的相互援助也能成为历史和解努力的一部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救援活动和国民募捐的感人场面尚历历在目,当今日本国难之际,中国政府已表达了诚挚的关切,中国救援队也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赶赴至灾害现场。这无疑将增进中日友谊。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经野蛮地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硝烟已经过去,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才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共同愿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此刻安静的教室里,这番话无疑是听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仇恨种子已被浇灭了,盛开的是一朵友谊之花。孩子们的心也越过了一道历史的藩篱。情景思索:历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在上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时,我们应该试着让事实说话。因为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们考虑问题不会像成人那样成熟,憎恨日本,所以看到他们受灾,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个时候,如果我批评学生,你们怎么可以这么不人道?怎么会这么没有同情心?他们可能会疑惑: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是说日本人很坏吗?今天怎么反而帮着日本说话了?在我和他们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如果我硬要让他们同情日本,帮助日本,我想学生不会从心底里接受的。所以对于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方式要尊重事实,所以我首先通过网络,让学生们真实地看到咱们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对待日本地震这件事上的做法,当他们看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居然给了日本那么多帮助的时候,他们很吃惊,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原因,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那时我想不用我多做解释,教学的目标就已经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