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
资源ID:28311506
资源大小:260.8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熟读成诵。(二)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田园风光的幽雅,并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湖阴先生的赞赏。(三)通过学习典故资料,感受后两句拟人、对偶的表达特点,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二、教学准备课件,微课。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解诗题1.了解“题壁诗”。(1)引导:古人在游山玩水时有感而发,就会即兴在寺庙、旅店、楼阁等墙壁上提笔作诗。我们把这类诗称为“题壁诗”。(2)背诵学过的“题壁诗”题西林壁。2.观察两个诗题(“题壁”“书壁”),说说发现。(1)理解“书”的意思。(题写)(2)理解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3)读准诗题节奏。(书/湖阴先生壁)3.介绍王安石、湖阴先生。(1)学生交流对王安石的了解。(2)借助注释认识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王安石的邻居。(二)初读古诗,显韵味1.回顾读好古诗的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出韵味)2.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3.反馈朗读。(1)读出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节奏)(2)读出韵味。教师提示。读古诗时还得注意古诗的“韵”。找一找,这首诗哪几个字押韵了。(课件中的“苔”“栽”“来”,显红)指导学生朗读时延长韵脚。教师加手势范读第一句,学生读下面三句。4.齐读。(三)借助注释,想画面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怎样的。(板书:借助注释)2.反馈交流。( )的茅檐 ( )的花木 ( )的水( )的田 ( )的山3.想象画面,以诗“绘画”。(1)读一读。(出示句子)你看,那两座大山依偎在远处,披着一身的浓绿,带着叶儿的清香,踏着风儿的脚步,深情而热烈地扑向茅屋。(2)引导找到对应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3)描述画面。(出示学习活动)四人小组合作,每人一句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比比谁描述得最美。写完后,小组内交流。(4)小组汇报,配乐朗读诗句。4.小结。通过想象,这首诗就成了一幅幅画,成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是一个法宝。(板书:想象画面)(四)赏析诗句,悟诗情1.体会精妙之处。(1)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细品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很传神。这首诗中哪句诗或哪个词写得最妙?(同桌讨论)(2)交流赏析预设一:感受画面静态美。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净无苔”“花木成畦”写出了湖阴先生家中的景致,清幽高雅,体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能干,爱生活。(板书:清幽、高雅)朗读诗句。(3)交流赏析预设二:感受画面动态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品词。“护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条河像妈妈一样环绕保护着田。“排闼”:山绿意盎然,好像推门便迎面扑来。拟人手法体现“一水”“两山”富有人情味。(相机板书:拟人)齐读诗句。2.感受对偶的修辞手法。(1)引导思考。把两句联系起来赏析,有什么发现?(出示课后思考题第4题)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引导发现:一一对应。(3)交流其他古诗里类似的诗句。(4)小结。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词组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做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五言中有,七言中也有。运用对偶之后,句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3.资料拓展。(1)微课了解“护田”“排闼”两个典故的由来。(播放微课)诗句中的“护田”“排闼”这两个词还有两个典故呢!“护田”出自汉书·西域传序中“因置使者护田积粟”,汉朝时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诗人把这两个典故自然无痕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以灵性。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隐居于南京钟山时寄情于山水,写了很多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他曾在山中写道“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他又在钟山即事写道“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他还在定林所居写道“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你们看,在这样的山水田园中,月、云、花、草、溪、鸟、山等大自然的景物都是诗人的伙伴,陪伴着诗人一起过着悠闲自得的慢生活。(2)小结。王安石笔下的山水都是他的知己,今后读他的诗,可以特意关注诗中的拟人与典故,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更深入地感悟诗情。(五)积累古诗,记学法1.引导齐读诗句。王安石和湖阴先生隐居于此,忘却过往的不愉快,眼中只有净无苔的屋檐,只有手自栽的花木,只有一水和两山。(齐读诗句)2.一边欣赏书法作品,一边学着吟唱。(播放视频资料)3.背诵古诗。4.总结学法。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画面中更好地体会了诗的美感,还借助资料加深了对诗的理解。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小伙伴也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在学古诗时,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工具书。5.布置作业。运用第二单元“书写提示”所学格式誊抄古诗。附板书: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清幽 高雅 借助注释(插图茅屋、花木、山、水) 想象画面拟人 典故 查找资料故宫博物院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快速浏览四则材料,运用寻找关键句、圈画关键词等阅读方法,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二)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筛选阅读材料,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计划。(三)初步感受故宫的历史文化,体验为家人设计旅游路线、与家人共享旅程的生活乐趣。二、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三、教学过程(一)回顾阅读方法,明确阅读任务1.回顾本单元学习,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交流,预设:带着问题读,找到重点内容读,有目的地读相机板书:目的、任务)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课件逐页呈现故宫博物院整篇课文)3.明确学习任务。(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学生读。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2)引导交流。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件画红线标注导语中的学习任务: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二)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1.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1)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时,我们是怎么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选择阅读方法的呢?(课件出示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课后练习的“阅读提示”)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竹节人)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宇宙生命之谜)(2)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记录在课文两个任务的旁边,并想一想这样选择的理由。2.组织学生交流根据任务选择的材料。预设一:为完成第一项任务,可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预设二:为完成第一项任务,可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预设三:为完成第二项任务,可阅读材料二。预设四:为完成第一项任务,可阅读材料一、材料二。3.指名说一说选择的理由。(1)预设一:用较快的速度了解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看主要内容能否帮助完成任务。(教师相机引导)关联宇宙生命之谜批注,引导学生由关注每个自然段中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进而关注每则材料中提示主要意思的关键信息。重点关注学生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首尾两段中的关键信息,关注材料中间部分提示的写作顺序等。(2)预设二:从图中很快地提取信息,帮助完成任务。(教师相机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围绕主题“故宫博物院”,选取了四则材料,有文字有图,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提示学生阅读网页栏目标签,引导发现:阅读网页栏目标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主要意思。(3)课件出示“材料三”,放大显示“栏目标签”,引导学生阅读。4.教师小结。为完成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先想一想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然后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再阅读。5.学生修改自己的记录。(三)选择阅读材料,完成参观路线图1.学生根据选择的阅读材料,尝试独立为家人制定“故宫一日游”计划。(根据学情提示:可以先选择参观哪些景点,再画一画参观路线图;可以在“学习单”上完成,也可以直接在“材料四”上完成)2.学生展示、汇报。(1)创设交流情境。现在,我们都是家人,让我们把完成的设计与家人一起分享。大家认真听介绍,待会儿可以补充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交流是如何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的。为家人选择了哪些景点,参观路线是怎么安排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板书:选择)(3)引导学生互动评价,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并能提出建议。设计路线体现“材料一”“材料四”中的重要景点;设计路线体现“材料一”的“游览顺序”或“材料三”中的“游览须知”;设计路线体现任务中的“故宫一日游”;设计路线体现任务中的“为家人计划”。(4)结合第一个阅读任务的完成,随机引导交流第二个阅读任务的完成。联系学生设计的“参观路线图”,在学生“学习单”上相机提示,如:参观经过“太和门”时,可以用上“材料二”的有关内容,为家人讲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家人情况拓展思考:根据家人的兴趣爱好,你会重点选择哪个景点为家人作讲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图”,从材料中选取有关内容进行模拟讲解。3.四人小组交流、修改,将需要讲解的景点作好标注、记录。(提示:根据家人的需要优化线路,根据同学的建议优化设计)4.提供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交流。为了顺利地与家人进行故宫一日游,你还想阅读哪些补充材料?(机动)(1)学生根据需要,继续阅读、搜集相关材料,优化设计。(板式,优化)(2)学生交流,互动评价。(四)根据板书生成,进行课堂小结(略)附板书:故宫博物院目的 任务选择提取、整理、运用优化(根据学生学习,现场生成)附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