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卷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5小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2(2019宁夏银川二模25)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表明小农经济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3.据统计,唐代江南土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了估算,如下表2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表2 年收入 年支出 粮食 副业 纺织 生活 生产 租税 其他 120石 无统计 10匹布 口粮80石 食盐18石衣着5匹 留种6石 饲料10石?农具7石 田租4石赋敛11石 祭祀、交往等6石 7200钱 4000钱 7700钱 1380钱 946钱 360钱 总收入:11200钱 总支出:10386钱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5.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6.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7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8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9(2019福建厦门二模26)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10.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砖画: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B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C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11.表2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人物 主张 孔子 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 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墨子 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商鞅 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这些主张反映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12.表1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春秋晚期 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 秦朝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 汉朝 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 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 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13.韩愈曾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材料表明A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B南方赋税收入增加C江南成为帝国核心经济区D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15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16表1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个) 战争爆发频率(次)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2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17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18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9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0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A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D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21.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A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22.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5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23.下表是唐代一些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人物 墓志内容 沈齐文 “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 王弘 “兼忘聃释,大归儒首” 房凛 “儒为德本,德实教源” A尊崇儒学B力促三教合流C崇尚无为D对现实政治不满24.战国某思想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25(2019福建泉州二模24)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21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 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 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 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 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 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 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 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9分)材料一 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建立岳麓书院。南宋张拭主教期间,在其所著的岳麓书院记中强调,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是“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书院经常举办讲会,主讲教师欢迎别人质疑问难,师生相互切磋交流,外地士子也可来听。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拭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1194年,朱熹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507年,王守仁来岳麓讲学。乾隆时期山长(校长)王文清制定学规18条,其中10条讲如何做人,8条讲如何做学问,压轴的一条即为“疑误定要力争”。书院景色优美,处处体现着于山水自然之间体悟“斯文”之道的智慧。摘编自宋明昌书院:传统文化的名片 材料二 1902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21949年,胡庶华先后三次担任校长,他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提出“承朱(熹)张(拭)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口号。自1935年起,湖南大学新生开始接受军事管理,并开设体育及武术课。1940年,胡庶华提出“科学社会化”,其实质是“民众科学化”。他加强与工矿企业的合作交流,并联络教师与校友兴办了抗战纺织机械厂、肥皂厂等企业,各系师生研究战时本省建设问题蔚然成风。湖南大学还十分注重引进留学人员,鼓励他们采用欧美最新教材,倡行基础理论与现场实习相结合。 摘编自张泽麟胡庶华的大学教育思想及治校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岳麓书院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湖南大学与古代岳麓书院办学理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湖南大学的新理念及其原因。(21分)高三9月月考答案选择题:1-5 BAABB 6-10ABDAC 11-15 CBCCA 16-20AABCB 21-25ACAAC26(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4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答对4条得8分)。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4分)。27(1)有利于学术争鸣;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传统文化;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8分,答出四点即可) (2) 同:都关注社会现实;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4分)新理念:强调爱国主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科学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入西方教育模式,中西结合。(8分,答出四点即可)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传入;近代工业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推动。(9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