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下语文《琥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
-
资源ID:28332044
资源大小:166.7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四下语文《琥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docx
琥珀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借助作业本中的练习,复习巩固旧知,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把琥珀的形成过程说清楚。(二)借助表格和“阅读链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有依据的推测的,并尝试推测相关情节。(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秘,提升想象力,产生探寻科学世界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句子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承接旧知1.导入。上节课,我们提问、解疑,知道了什么是琥珀;通过请教科学老师,知道了“琥珀中的小虫子为什么不会腐烂”。课后,同学们互帮互助,解决了“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太阳”等问题,有的同学还提出了新的疑问。看来,提问、解疑的过程真美妙。2.字词检测,回顾内容。(出示学习单)几万年前的一个夏日shng w( ),太阳hu là là( )地照射着树林,老松树shèn( )出厚厚的sng zh( ),小苍蝇快乐地fú shì( )着小脑袋,蜘蛛huá( )动长长的腿,想把它当作mi cn( )。无巧不成书,松脂、苍蝇、蜘蛛汇聚在了一起,成了一个松脂球。经过漫长的岁月,松脂球变成了化石。(1)看拼音写词语。(2)校对、修正学习单。(3)交流,回顾课文主要内容。3.句子排序,梳理过程。(1)回顾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根据“看到的”和“想到的”两部分内容,通过填表,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2)练习提升,完成作业本第3题。(出示学习小贴士和作业本第3题的排序部分)学习小贴士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题。思考:琥珀形成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句子排序,并填空。(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一个夏日,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后来,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森林,树慢慢地腐烂了,只剩下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3)指名板演,交流反馈。请学生到黑板前排列材料包中的句子卡片,同桌进行简要讲解。交流:琥珀形成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提炼要点:这样重新一排,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发现,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了“一个松脂球”,第二阶段“松脂球成了化石”。课文详细介绍了形成松脂球的过程,略写了松脂球变成化石。(板书:详写略写)4.方法指导,讲述过程。(1)根据排序题,再次回顾琥珀形成的过程。(2)学生交流“讲述琥珀形成过程”有哪些好方法。(相机在课件中圈画标注)预设一:关注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课件中形成清晰的时间轴)预设二:说清楚松脂、苍蝇、蜘蛛的变化情况。(二)阅读链接,探寻依据1.过渡。课文中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推测出来的,推测需要有科学依据。(板书:推测)细心的同学早就发现,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也有对琥珀的介绍。2.默读“阅读链接”,谈发现。(1)引导。你对琥珀又有什么新的了解呢,文中有没有相应的推测?(2)交流。预设一:“经过漫长的岁月”作者推测出故事发生在几万年前。预设二:“在高温和高压的持续作用下”作者推测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还有许多描写“太阳”的语句是对气候环境的推测。预设三:“树脂硬树脂琥珀”作者推测了琥珀形成的主要阶段。3.对比原文,议表达。引导: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第一至十三自然段,二者表达有什么不同?预设:课文表达更生动形象,具有故事性。4.根据推测,找依据。(1)过渡。作者将推测出来的琥珀形成过程,改写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推测是根据已知合理地想象未知,那作者的推测依据是什么呢?(2)回顾第一课时推测的方法。预设方法要点:根据实际情况,梳理表格进行推测。(3)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3)题的表格。(出示学习小贴士)默读课文和“阅读链接”,独立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3)题的表格。四人小组合作整理,补充表格。推选一名代表交流展示,可用“根据_,推测出_”或“因为_,所以_”的句式来表述。(4)交流反馈,对比朗读。(5)要点提炼。小结:结合“阅读链接”,我们学到了推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测,也可以联系科学常识来推测。(板书:根据实际情况联系科学常识)(三)拓展阅读,实战推测1.过渡。我们由推测找依据,知道了推测的两种方法,让我们运用所学,进行推测拓展练习。2.阅读黄河象片段。(出示语段)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长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那么,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3.自主推测,交流依据。(出示要求)(1)自主默读片段,推测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在学习单上画一画重点词句,批注推测依据。(2)四人小组交流推测过程。4.交流推测的发现,小结推测方法。预设一:根据“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可以推测出这头大象遇险之前并没有经历搏斗或者激烈挣扎。根据“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在昂首阔步向前跑”推测它可能着急地去找寻某种食物。小结:根据生活实际来推测,是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预设二:“黄河象”发现在黄河流域,这一带多河流、泥潭,推测它可能是被埋进泥水里了。小结:联系科学常识进行了推测,真不错。5.播放短视频寻象黄河象化石之谜,验证推测。小结:沧海桑田、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罕见、神奇的化石。(四)整理课堂,延伸阅读我们通过质疑、提问、推测、解疑,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奥妙。琥珀一课出自柏吉尔的这本乌拉波拉故事集,这是一本科学与文学的结晶体,作者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各种自然科学常识。让我们继续阅读这本书,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附板书: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