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3检测:第一单元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docx
www.ks5u.com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后篇巩固探究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据此完成第12题。1.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再生阶段D.转型阶段2.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第1题,在美国五大湖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第2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呈现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使匹兹堡由“没有屋顶的地狱”变为一座“知识城”。答案:1.B2.A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第34题。3.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的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的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4.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解析:第3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第4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过于偏激,明显不合理。答案:3.C4.D读某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5.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采矿业B.食品工业C.制造业D.电子工业6.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第5题,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所以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第6题,b点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迫使部分企业外迁。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非等同的概念。区域发展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答案:5.B6.D早期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也属于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第78题。7.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英国中部工业区D.俄罗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解析:第7题,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利用国外资源和出口产品。第8题,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该阶段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答案:7.A8.A下图是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9.21世纪初,该区域正处于()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衰落阶段D.再生阶段10.未来几年随着资源的枯竭,D城的经济将不断萎缩,为避免该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改造B.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C.扩大规模,提高钢铁产量D.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解析:第9题,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区域的城市数量增加,所以目前该区域应处在区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第10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和区域来说,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应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答案:9.B10.C(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20022015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20022015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答案:11.C12.C(2019全国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第1315题。1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1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1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数值为负值。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下游区非农业用地增多,农业结构发生调整,耕地面积减少,加之人口数量增多,对粮食需求量大,稻谷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故C项正确。长江中游区和淮河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数值为正值,稻谷供给量大于需求量,B、D两项错误。黄河下游区稻谷产量小,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不属于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A项错误。第14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广,人口数量少,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大,需求少,更有利于稻谷供需盈余,A项正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劳动力需求少,B项错误。黑龙江省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复种指数低,C项错误。淡水资源丰富对于稻谷供需盈余影响小,D项错误。第15题,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稻产量增大,而稻米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传统主食,北方生产的大米向南方运输,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B项正确。种植重心北移对于稻米出口数量、流通效率和储存难度影响较小,A、C、D三项错误。答案:13.C14.A15.B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材料二东北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3)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解析:第(1)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工业区位条件。第(2)题,从材料一看出,东北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3)题,从材料二看出,该区域具有明显的产品联系,A、B分别代表钢铁工业和森林工业;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避免资源枯竭带来的工人失业、人地关系恶化等问题。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钢铁森林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示意图。材料二下表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地区鄂尔多斯榆林矿产探明储量煤炭约占全国1/6占全国1/5以上天然气占全国1/3约占全国1/3产业构成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11年)2.660.137.34.971.124.0经济指标城镇化水平(2011年)71%48.56%人才密度(2008年)303/万人194/万人(1)简要说明A河流的水文特征。(2)鄂尔多斯和榆林都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鄂尔多斯用短短5年时间,建成了基础设施齐全、能安置100多万人的康巴什新区。在西部地区,如此大力发展大城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补给类型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图表信息,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即可。第(3)题,为开放性设问,考生可从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角度分析发展大城市合理的理由,从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发展大城市不合理的理由。答案:(1)该河流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大;随着支流的加入,流量有所增大;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般在夏季进入主汛期;冬季有结冰期。(2)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利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3)合理。理由: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大城市会加大环境压力;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