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工程检验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设备.doc
-
资源ID:2836701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疏浚工程检验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设备.doc
疏浚工程检验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和设备61 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疏浚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应以工程设计图和竣工水深图为依据。对局部补挖后补绘的竣工水深图,其补绘部分不应超过图幅中测区总面积的25,超过时应对该图幅中测区进行重测,并重新绘图。 疏浚工程断面图应根据设计断面图、计算超深值和计算超宽值绘制,见图6.1。疏浚工程断面图 图6.1一、 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由中部水域、边缘水域和边坡三步分组成,应分别进行检验。(一)当有设计备淤深度时,通航水域疏浚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竣工水深图上设计通航水域内的各测点水深必须达到设计通航深度。竣工水深图上设计通航水域内的各测点水深应达到设计深度。设计通航水域内的中部水域,不得出现上偏差点;设计通航水域内的边缘水域,上偏差值不得超过0.3m,上偏差点不得在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出现。容许浅值表 表6.1(二)当无设计备淤深度时,通航水域疏浚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通航水域内的中部水域,无论属何种底质,均严禁出现浅点。设计通航水域内的边缘水域,对硬底质,严禁出现浅点;对中等底质、软底质,竣工后遗留浅点的浅值应符合表3.1的规定;浅点不得在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出现。除码头前沿安全地带外的泊位水域内各测点水深必须达到设计深度。泊位水域内的超深值应严格按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提供的容许超深值加以控制,严禁盲目施工,以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影响码头结构安全稳定的码头前沿安全地带范围的大小及该范围内出现的上偏差点或容许浅点数,上偏差值或容许浅值,均应在施工前由有关单位商定,并写入施工合同。锚地等停泊水域疏浚工程可参照通航水域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规定进行检验。依据竣工水深平面图进行检验时,应将疏浚水域按有关规定分为中部水域和边缘水域分别检验并记录上偏差点及上偏差值、浅点及浅值、点数和它们的分布状况。依据竣工水深断面图进行检验时,应将它们与疏浚断面图进行比较,并记录上偏差点及上偏差值、浅点及浅值、点数和它们的分布状况。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按阶梯分层开挖的边破,其设计挖除的部分应大于留待坍坡的部分。检验时可在竣工水深图上等间距抽检不少于10%的水深断面图,将其与设计断面图比较。二、 质量评定(一)质量要求疏浚工程质量符合上述规定,并能满足下列规定之一者,应评为合格工程。有设计备淤深度的设计通航水域,上偏差点数不超过该水域总测点数的4。无设计备淤深度的设计通航水域,对中等底质,容许浅点数不超过该水域内总测点数的2;对软底质,容许浅点数不超过该水域内总测点数的3。疏浚工程质量在符合合格工程条件的基础上,实挖平均超深不大于现行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规定的计算超深值,并能满足下列要求之一者,应评为优良工程。有设计备淤深度的设计通航水域,上偏差点数不超过该水域内总测点数的2%。无设计备淤深度的设计通航水域,硬底质,必须无浅点;中等底质,容许浅点数不超过该水域内总测点数的1;软底质,容许浅点数不超过该水域内总测点数的2。注:对局部底质为硬底质的水域,当硬底质水域外的部分达到合格标准时,该工程应评为合格工程,达到优良标准时,该工程应评为优良工程。对锚地等其它停泊水域,可参照上述规定进行评定。(二)评定程序疏浚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单位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要及时组织竣工测量,并组织施工船和测量组的代表与质量检验员对检测资料和测绘仪器的核定资料逐项进行自检,确保测量资料正确无误;施工负责人应如实填写“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并连同其它有关检验评定资料交本单位质量检验员和技术负责人评定;施工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请建设单位组织质量检验评定。62 耙臂位置指示系统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在各条耙吸挖泥船上安装了“耙吸疏浚监测平台” V1.0(“新海龙”除外)。该平台是由耙臂位置指示系统和吃水装载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集成而成的一套简易疏浚监测平台,在上述两个子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网内共享;拓宽了监测面;保证了软件的一致性;并做到了疏浚过程数据的集中采集与存储,提高了疏浚过程的可追溯性。对于挖泥船来说,最主要的是要知道船舶的船位,以及耙臂在水下的姿态、耙头的深度和位置等。以上功能由耙臂位置指示系统提供。船舶的船位主要通过船舶上的DGPS、罗经和船体尺度信息来确定。首先系统根据DGPS信标机接收的信号及当地的:DGPS参数(椭球半径、扁率、中央子午线、七参数、投影比例等)计算出船舶的平面坐标(X,Y),此时获得的是船体上安装的GPS天线的大地坐标;然后,根据罗经信号可以定出船体的方向(如果船上没有罗经或罗经损坏,可以利用GPS中的轨迹向来作为船体的方向,此方法计算出来的船体方向与船体的实际方向有偏差,只适合于航行的时候使用;最后,根据上述信息以及船体尺度、DGPS天线安装位置等信息,可以计算出船体的精确方位。耙臂的姿态主要通过在耙臂上安装角度传感器:两个垂直传感器、两个水平传感器以及在吸口处安装吸口到位传感器来获得。其中两个垂直传感器分别用来获得上下耙臂在垂直方向的姿态,而两个水平传感器则分别用来获得耙臂在水平方向的姿态,吸口到位传感器则用来判断耙臂弯管是否吸口到位。一旦吸口到位,则可以根据吸口位置及角度传感器的信号推算出耙臂的水下姿态。耙头的深度则主要由吸口吃水传感器、两个垂直传感器和耙头的高度来决定。其中吸口吃水传感器用来确定耙臂的基准点(如果基准点不准,那耙头的深度就不可能准确),所以吸口吃水深度传感器准确与否对获得准确的耙头深度来说相当重要。结构原理图 图6.2如图所示,在吸泥管上不同的部位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1)吸口吃水传感器(2)上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3)上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4)下耙管水平角度传感器(5)下耙管垂直角度传感器根据船体的精确方位及耙臂的水平角度,即可以计算出耙臂的水平方位和耙头的精确位置。在上述船体及耙臂方位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背景文件来显示当前的施工范围和施工地障碍物等情况,利用测深文件来显示施工范围内的水下状况。船舶获得当前施工范围内的水下状况和水上状况以及自身的精确方位后,耙吸疏浚施工的安全和精度就得到了保障。63 吃水装载指示系统吃水装载系统用于监测施工过程中船舶的装载状况,如船舶的吃水、舱容、装载量、土方量等,主要采集吃水和液位信号。由于受实际条件所限,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船舶安装的吃水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个数不尽相同,具体可查看本船规格书。在抛泥完毕船舶空舱时,首先根据艏艉吃水计算出船舶此时的平均吃水,再由当前的船舶平均吃水查看船舶的开泥门排水量表(船舶轻载开泥门排水量与平均吃水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此时的空船重量。空船重量的获得也可以在船舶泥门关闭且完成抽舱时进行,此时,应该查看船舶的关泥门排水量表。对于安装有舯吃水传感器的船舶,系统还将根据计算出来的中拱、中垂等参数进行空船重量的修正。在实际施工时根据左右雷达液位传感器计算出舱内的液面高度,再由当前舱内的液面高度查看船舶的舱容表(船舶的舱容与液面的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船舶此时的舱容量。根据船舶施工时的艏艉吃水计算出船舶的平均吃水,再由当前船舶的平均吃水查看船舶的关泥门排水量表(船舶重载关泥门排水量与平均吃水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船舶此时的排水量。此处也涉及船舶排水量的中拱中垂修正。在船舶空船重量确定后,船舶施工时的装载情况就可以根据船舶舱容量和排水量以及海水密度和土密度实时获得。船舶的空船重量、舱容量和排水量正确与否取决于船舶的吃水传感器和雷达液位传感器信号的准确度;海水密度则基本固定且不同海区之间差异极小;相对土密度就成为影响船舶装载土方的关键因素。土密度随土质差异而变化,而且不同土质之间土密度差异较大;同一施工区不同地段之间存在土质差异的现象司空见惯,即使在相同施工区域也可能因深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但实际操作时不可能做到如此精确地在吃水装载系统中设定土质状况。一、吃水指示系统其工作原理由下式表示:式中: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大气压力;海水密度;重力加速度;喷气管到水面的高度。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压力差,就可测得水头高度。压力差由压力传感器测出,将测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等处理并加以显示。压力传感器 图6.3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制造而成的。我们知道,晶体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某些晶体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机械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就产生了极化效应;当机械力撤掉之后,又会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也就是受到压力的时候,某些晶体可能产生出电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极化效应。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个效应研制出了压力传感器。二、装载指示系统其工作原理由下式表示:式中:装载原状土的体积(); 船体重量(空载时)(t); 船体排水量(重载时)(t); 实用泥舱容积(); 海水密度() ; 原状土密度()。雷达式液位传感器图6.5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图6.4实用泥舱容积通过液位传感器进行测量,一般有超声波式和雷达式两种形式。超声波采用高频声脉冲来进行液位测量。换能器发射超声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被测介质表面,介质表面对声波产生一个反射波,该反射波被换能器接收,通过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可计算出超声波的传播距离,从而完成物位的准确测量。 在上述方程中,海水密度在不同的海区有所差异,一般在仪器中采用1.025作为标准值。船体重量随燃料、淡水等消耗也有变化。原状土的密度也因地而异,但是,对同一次疏浚作业来讲,上述各变量变化较小,可以视为常数,故方程可简化为:式中:、视为常数;。由此可见,载泥量可以用测定排水量来确定r排水量又可根据吃水值计算后查表而得。64 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耙吸挖泥船的疏浚生产是在不同土质、水文、气象海况和泥土处理条件下进行的,要就一艘挖泥船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生产效率事先做出非常确切的计算是很难办到的,但若能够拥有使用该船在不同条件下长期积累并有所分析的真实数据资料,掌握本船设备性能现状和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结合对现行工程的深入了解,仍可能求得施工生产率的合理的近似估算。同一挖槽的疏浚生产率,还可因施工前后期不同,疏浚部位不同产生相当大的差异,对此应予以充分注意。下面按照施工方法不同来介绍耙吸挖泥船施工生产效率。一、 旁通、边抛施工法直接抛出舷外的泥浆,视土质、入水位置、水流流向流速、水深、本船吃水,槽外河床地形等因素,泥沙入水后实际输出挖槽以外的效果差别很大。估计生产率时,可通过分析上述诸因素,觅取有效出槽系数,然后乘以单位时间抛出土方量得之。如有类似施工条件的实践经验数据,或事先在施工现场测试资料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参照估算。式中:生产率()(未经折减调头等时间的影响);抛出泥浆流量();有效出槽系数。二、 装舱溢流法耙吸挖泥船施工一般以采用装舱抛泥法为主。其生产率可按平均每一装舱抛泥船次的实载土方除以每一船次疏浚作业循环周期而得。式中:生产率();泥舱土方量();重载航行地段长度();重载时航速();空载航行地段长度();空载时航速();挖泥地段长度();挖泥时航速();抛泥时间(),包括抛泥及抛泥时的转头时间;施工中转头及上线时间()。(一)实载土方量泥舱实载土方量由两个阶段所得合成。第一阶段从开始装舱到开始溢流时止(舱内水面壅高不计入)。装舱土方量多寡完全随泥舱实际使用舱容大小和输入泥浆浓度而定,浓度愈高,实得装载土方愈多,进入泥舱的泥沙全失。第二阶段从开始溢流到停止溢流时止。实际泥舱增载土方量因进舱泥沙重新再被溢出船外的损失不等,相著很大,其原因在于:浚挖土质及其颗粒粗细级配;泥舱具体构造,长、宽、深的尺度比例;入舱泥浆的浓度、流量和入舱位置;溢流口位置及构造;溢流时间长短。其中主要的是土质。不同土质在泥舱的沉淀效果不一样。一般粒径较粗的散沙,实载量高,时效最佳。反之,泥沙粒径越细,短时内越难在舱内沉淀,时效越差。舱内沉积泥沙土方量对比舱容通常可得约为:粗沙85软塑性土70中沙80可塑性土45细沙60硬塑性土35粉沙40浚挖淤泥夹细粉沙、沙质粘土、软塑粘土等未经扰动的原状土时,若泵吸设备良好,常常可以耙吸大量块状土,有利舱内沉积,增大装舱土方量。例如开挖长江口铜沙航槽时,不加高压冲水,实得平均泥浆浓度45,最大浓度可达65。遇到可以高比例装载的情况,在估算生产率前,应根据各船设计最大载重吨和现场水深,控制最大重载吃水或按需调整利用溢流档次的舱容,然后计算船次装舱土方。一般耙吸挖泥船设计泥舱装载容重密度多取1.41.7左右(可查各船造船资料)。若土质为低容重的淤泥、浮泥或细粉沙等一经扰动不易在泥舱内即沉的微细颗粒泥沙,或下限粒径所占比例较大时,宜在装舱前预先排除舱内余水,增加溢流前所得土方量,少用乃至不用溢流施工。进入泥舱的泥浆,浓度以高为佳,但泥浆入舱时的能量,宜适当控制降低,减轻舱内浑水的紊动程度。舱内泥沙逐渐沉积起一定厚度时,等于舱内泥面上水深相应减少,输入泥浆即使流量、浓度不变,所含泥沙的下沉作用将减弱,上层浑水水体容重增加,流态产生新的变异,水体的运动流速加快,溢流损失上升,直到损失高达100,有时甚至可使已经沉积的较细颗粒再被扰动、冲蚀,使已得舱内总体平均装载容重降低。泥舱实得装载土方量()为:式中:泥舱实载土方量();泥舱中实载泥浆总重量(t);泥舱实际使用容积();原状土的天然容重();当地水的容重()。由于生产率高低受到一次装舱实得土方量和一次作业循环总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因而装舱溢流时间长短,不能完全从获取最大可能装舱土方量来决定,否则,可能招致生产率反而低落的结果。要权衡得失,适当确定溢流时间。一般可以通过已有积累的类似土质装舱土方量资料或试测不等延时溢流获得的土方量,应用装舱抛泥法的生产效率计算公式求取最佳值。也可参照下列图示方法求其最佳值。装舱溢流时间与装舱量曲线示意图 图6.6图中纵轴OH为装舱土方量与使用泥舱容积之比,横轴AB为一次装舱抛泥循环总时间,OCD为装舱土方量实得过程曲线,作AD与之相切,即为工作小时生产率,比值越大,生产率越高,切点D在横轴上所示时间0B,即为最佳装舱溢流时间。(二)吸入泥浆浓度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土质、水深、耙头松土能力和泥泵特性,合理提高吸入泥浆浓度,可以看作提高耙吸挖泥船生产率的重要环节。现就浓度问题简述几点如下:.浓度即一定体积的泥浆中具有原状土或泥沙颗粒的含量。按照不同要求,浓度分下列三种:()湿方浓度(水下原状土浓度,一般用于从泥浆浓度计算相应土方)式中:水下原状土体积();泥浆体积();泥浆密度();原状土密度();当地水的密度()。()体积浓度式中:泥浆中所含干土粒子的体积();土粒子在原状土体积中的含量();干土粒子的密度()。()重量浓度式中:泥浆中所含干土粒子的重量(t);泥浆的重量(t)。.浓度与流量单位时问内泵吸土方量=浓度流量,若时间不变,其中浓度、流量任何一方提高,显见便能多得泵吸土方量。根据泥泵工作理论公式式中:泵机功率();泥泵吸入流量();吸入泥浆密度();泥泵吸入和排出泥浆时的总扬程m;泵机传动效率();泥泵效率();重力加速度()。在某一泵机功率条件下,流量与浓度之间存在互为影响的关系。由于耙吸挖泥船装舱法施工时,本船吸排管路很短,管径相同,H及虽然受到些影响,唯其变化相对较小,暂可从略免计,并视=常数。当流量由变为时,密度相应由变为,即,所得土方量相应分别为:;式中:、泥浆变动前后的流量();、泥浆变动前后的容重();、泥浆变动前后所得土方量();原状土的天然密度();当地水的密度,一般情况下简略计算认为等于1()。由于及均大于1,但小于,当时()且亦即从而得故知即表明提高浓度所得土方量大于提高泥浆流量所得。又因大流量下过高的流速往往不利于装舱溢流效果,可以认为装舱时的最佳流速应是在一定泵机功率条件下,能够吸入和输送最佳含泥量的较低工作流速。对一定泥浆浓度而言,较低流速比高流速更经济合理。.水深对泥浆浓度的影响耙吸挖泥船装舱作业时,泥泵所提供的总扬程(水头)必须恰好与吸入排出管路中的损耗总水头相等。船内排出管路很短,管路的摩擦损耗水头较小。损耗水头以从泥泵中心将泥浆提升到排出管口所需的静水头为主,已在造船设计中考虑。但吸入管路损耗的总水头,受到大气压力作用的限制。理论上虽有10.33m(水柱),为避免气蚀作用,一般泥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仅约7.58.0m(水柱),通常实用吸入真空度平均值可控制在约平均7m(水柱),即510mm(汞柱)。吸入管路损耗总水头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吸入损耗静水头(m)是为泥泵中心与舷外水面齐平或低于水面状态时所用。泥浆密度;耙头位置水深(m);h泥泵中心低于水面的高差(m);吸入管路直管摩阻损耗水头(m)=。其中:;清水摩阻系数;L直管长度(m);D管径(m);v吸入泥浆流速();g重力加速度();土质系数;土质系数表 表6.2土质粘土、淤泥细沙粗沙砾石2345弯管摩阻损耗水头(m)=。式中:弯管数;弯管摩阻系数;耙头吸口损耗水头(m)。式中:吸口摩阻系数,视耙头型式,与河床接触状况、泥浆形成、流量等而异,约0.51.5;吸入速度损耗水头(m)。即不论何种土质,耙头松土能力多大,泥泵机功率多高,按照上式估算吸入损耗总水头,一般采用平均值约7m(水柱)。若吸入泥浆流量、浓度不变,7m水头将影响可以达到该浓度下有限水深的作用,逾此势将浓度降低。例如:浚挖铜沙航槽时,原状土容重为1.8,泥浆浓度平均值为45,泥浆容重为1.36,水深9m,泥泵中心位于始挖水面下1m,应用加利福尼亚型闷吸耙头,按公式计得吸入损耗水头为621m。若流量、浓度等不变,则7m损耗水头将以水深1121m为界,若水深增至17m,流量不变,吸入泥浆容重将降为1.26,浓度约32左右(耙管若加装潜水泵,深水吸泥效率可大有增进)。因此,当已知某一水深时,如土质松软易挖,可以充分供给吸入混合泥浆的需要,泥泵性能良好,则可根据土质设定一个符合吸入管径、土质、大致浓度下的吸入泥浆工作流速,利用上式,初步估算该水深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最佳泥浆浓度近似值,并核算所需近似泵机功率。65 泥泵产量计一、 产量计的基本原理产量测量系统是由电磁流量计,浓度计和运作信息显示等部件组成。(一)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工作的流量测量仪表,它能测量具有一定导电率的液体体积流量。由于它的测量的准确度不受被测流体的粘度、密度、温度以及电导率(在允许最低限以上)变化的影响,测量管中没有任何阻碍被测液体流动的部件,所以几乎没有压力损失。适当选用测量管中耐磨、绝缘内衬和测量电极材料,就可以测量各种溶液的流量。尤其是在测量含有固体颗粒的流体如浆时,更显示其优越性,何况通往范围也很大,所以,在自航耙吸挖泥船选用电磁流量计测量在吸泥管中通过的泥浆流量。.工作原理电磁流量计能够精确地测定流速,其精度“在满量程的1%或某个百分数的范围内,取决于附属设备”,该仪器确定流体通过流量计时的平均流速,平均流速乘以泥管的面积,即得流体的流量。电磁流量计实际上是一个电磁发电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工作,即导体垂直通过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压同导体通过磁场的速度成正比,如图6.7所示。内径为d(m)的输泥管内输送着导电的流体(如泥浆),管子内壁衬以绝缘材料,在管子外面加上一个感应强度B。当管内导电的流体以平均速度V流动时,则切割磁力线,在两电极之间产生感应电动势E,可列出下列关系式。电磁流量计原理图图6.7()式中:感应电动势();常数;磁感应强度(或);输泥管内径(近似为电极间的距离);流速();另外,管内流量()为;.电磁流量计的组成电磁流量计由检测器(也有称之变送器)和转换器组成。() 检测器的组成检测器主要由激磁线圈、磁轭、非磁性高阻抗的管道、绝缘衬里、电极、外壳及正交干扰调整电位器等构成,如图所示,其具体结构随着测量管口径的大小而不同。 检测器结构示意图图6.8() 电磁流量计的转换器由于检测器给出的信号很弱,又伴有很强的干扰,因此放大有用信号,消除干扰,输出统一标准信号和对流量进行积算等就成为转换器的主要任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转换器原理图图6.9(二)浓度计(r射线浓度计)目前,在自航耙吸挖泥船上安装的浓度计大多数采用核辐射传感器,其是核辐射检测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蜕变成另一元素时发射线来进行测量的。利用核辐射可以精确、迅速、自动、非接触,无损检测挖泥船的泥浆浓度。核辐射传感器包括放射源、探测器以及电信号转化电路,实际上也是浓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r射线浓度计工作原理r射线浓度计由r射线源和r射线检测器组成,排泥管位于两者中间,如图所示。R射线源放射出来的r射线被管内泥浆吸收,其本身强度就按指数规律而衰减,可用下式描述:浓度计工作原理图图6.10式中:穿过泥浆后的射线强度();射线照射射线量率(mrh/mci,在1m);放射源量m (ci)i;放射源吸收系数(cm);放射源量与检测器间距离;ts排泥管壁厚度(cm);te泥浆层厚度(cm)。若所使用的r射线的能量一定的,则吸收系数大体上也是一定的,并不随介质不同而异,因此检测器可测出的I大小来求出泥浆密度(含泥率)。然后按下式来计算泥浆浓度P容(体)积含泥率(也可称浓度)P的计算式如下:式中:泥浆中所含干土粒子的体积;泥浆体积;现场水的密度;泥浆密度;干土颗粒密度。.组成r射线浓度计组成如下图所示。它由放射源、核辐射检测器、电子线路等部件组成。()放射源r射线浓度计组成方框图 图6.11()核辐射检测器核辐射探测器又称核辐射接收器。辐射探测器的作用是将核辐射信号转换成电路,从而探测出射线的强弱和变化。由于射线的强弱和变化与测量参数有关,因此它可以深测出被测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这种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或者是根据在核辐射作用下某些物质的发光效应,或者是根据当核辐射穿过它们时发生气体电离效应。.泵吸土方量计泵吸土方量计是由电磁流量计和r射线浓度计组成,如下图所示土方量计原理图图6.12在计算泵吸土方量时,先要测定以下三个参数;水下天然土的比重;泥浆的密度;泥浆的流量。一般说来,被挖泥土质的天然状态容重多为1.62.0t/m3左右,在一个施工现场的土质大体上总是一样的,必要时也可以从输泥管取样以测定其比重,运算时,则先把比重值储存在计算机内。挖泥量(以体积计)可用下式计算。泵吸土方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土方量(瞬时值);含泥率(体积百分比);泥浆流量(体积流量)。若化成累计积算时,则上式改写的: 对产量计算必须要慎重处理,因为它取决于泥浆密度和流速的精确测量,取决于干土比重和淤泥的状况。因此,使用这些比重、密度值,需要经常进行检查,保持计算的精度,即在全量程最少的百分比点之内。66 现场取样测试方法现场泥样的采集需要认真对待,泥样是后续分析的基础,泥样是否按标准采集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测试工具:取样桶、搅拌棒、泥浆密度计、纱头、对讲机。取样地点:分流门或流泥槽扩散口或专用取样口,根据各船情况固定一个地方。取样测试程序:()根据泥浆密度计的规程,用清水进行零位校准;()听到驾驶台的指令后,用取样桶在固定取样点取泥样;()用搅拌棒把取样桶中的泥浆搅拌均匀;()用泥浆密度计在取样桶中舀满一杯泥浆,轻轻放下杯盖让多余的泥浆水溢出,用纱头抹干杯体外泥浆水;将泥浆密度计放置在水平处,称量出泥浆密度值,用对讲机报驾驶台记录。重复步骤25,直到该船次取样要求完成;用清水洗净泥浆密度计、取样桶和搅拌棒,以备下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