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点总结.doc

    • 资源ID:28437632       资源大小:431.5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点总结.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点总结1、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导论一、依法治教的含义依法治教的含义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它是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石。具体来说,就是用法律来规范教育 管理活动,协调教育关系,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矛盾, 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深入含义它的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政府的其他有 关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它的范围包括国家 机关管理教育的有关活动、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它的依据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包括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章。三个区别:“依法治教”是依法律来管教育,强调依法办事,它不仅仅是用单一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管理教育,而是综合运用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等来管理教育。 “以法治教”是指运用法律的手段 来管理教育。 “以罚治教”是运用惩罚、警戒,预防违法行为等手段来管理教育。1、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具有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具有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 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具有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2、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3、 推进依法治教的意义: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青少年家长的迫切期望。4、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权利和义相一致的原则; 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即指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由国家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对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的约束力。)5、推进我国依法执教的具体措施: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依法执教的重要条件是有法可依;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初步建立新的运行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6、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异同:相同点:它们的内容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它们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同点:制定的主体不同,法律、法规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国家机关,甚至社会团体的领导机关都可以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表现的形式不同,法律是以法律条款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的,教育政策通常是以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等文件形式出现的;实施方式不同,法律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要求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政策一般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去执行;作用不同,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一、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理解:1.教育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行为规范。 教育法基本理论7、教育法的特征: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教育法的规定性具有强制性;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在教育法之上没有统一的法典。8、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终身性原则。9、教育法的作用: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10、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11、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条例; 规定; 办法或细则。1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相其他公民等、在华的外国人、无国籍人、财团法人也可以成为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 1、物。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 2、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3、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 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能要求与该项权利相对的义务承担者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依法承担责任,表现为义务承担者必须依法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3、 学校具有三种不同身份与地位: 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表现在:a、学校是享有国家权力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b、学校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c、学校能独立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法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相对人。具有如下权利:a、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权和行政介入权。b、参与指定教育法规或计划的权利。c、听证的权利。14、 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组织机构和章程。组织机构和章程是学校设立的必要前提。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5、 设立学校的程序:实行审批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15、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的义务主要有: (1) 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利。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 需要。 (3)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教 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及标 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酌情 减免学杂费。 (5)学校应当对修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颁发义务教育证书。 (6)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 碍义务教育实施。 (7)学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 工作的首位,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15、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享有申诉权;享有人身权。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6、 教师资格条件:1、国籍。中国公民。 2、思想品德。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关心学生,勇于奉献等。 3、学历。幼儿园教师资格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小教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教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 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4、教育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和正确使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等。 5、身体素质 6、心理素质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培训进修权;申诉权。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17、 教师任职的条件?担任一定的教师职务,必须具备相应的任职条件:1、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2、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3、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4、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5、身体健康。18、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平等、管理与被管理)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的管理权限。 2、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 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公正评价。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的监护人了解学生本人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情况等。教师在履行此项义务时,要特别注意不得侵犯 受教育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教育法律责任18、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其不仅与违法西给紧密相连,也是教育法的一种特殊的强制力,而且是国家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的不赞许态度。特点: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也就是说对教育活动中的哪些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由谁来追究以及法律责任的种类,都必须在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法律、法规上有明文的规定。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也就是说,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的追究,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并且对于所有违法者和一切违法行为都普遍予以制裁,具有普遍约束力。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无论是自然人和法人,均必须是处于教育法律关系中,其行为侵犯了教育法上规定的权利和违反了教育法上的义务,才能导致教育法律责任。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对于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人追究法律责任的主体,必须是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特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行使这种权利。19、 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违反教育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 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教育法涉及的行政处罚有警告、通报批评、消除不良影响、罚款、没收、责令停止营业、吊销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取消资格、责令限期清退或修复、责令赔偿、拘留等。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 度,由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给予犯有违法失职行为或内部 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行政处分共有八种:警告、 记过、 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校察看、开除。 民事法律责任。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A、教育法第八十一条对违反教育法的民事责任作 了原则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 担民事责任。B、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1)侵占、破坏学校的 场地、房屋和设备的;(2)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3)体罚学生的;(4)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C、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法律 责任的主要方式有十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消除危害;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 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 刑事法律责任。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国家只对达到犯罪程度的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以下六种: (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2)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 (3)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设备情节严重的 (4)侮辱、殴打教师、学生情节严重的 (5)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6)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情节严重的。20、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以下几种:(1)刑事制裁;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邢。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2)民事制裁;(3)行政制裁;21、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制裁;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上有以下四种:(1)对人身的制裁(人身罚);(2)限制行为能力(能力罚)。(3)剥夺财产(财产罚)。(4)申诫罚。补救。补救的手段包括财产上的赔偿、补偿、精神上慰藉以及对不发行为的否定。强制。强制是指迫使违法者履行原有的教育法定义务或新追加的作为惩戒的义务。22、制裁和强制的区别:(1)强制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制裁的实质则是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2)强制一般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而不是对违法者的问题作出处理或结论。而制裁则是在案件查清之后,对违法者作出的惩罚。23、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即有侵害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基本前提条件。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即责任人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规定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里的过错是就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时的心理状态。它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观条件。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24、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和或个人进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教育法涉及的行政处罚有:警告、通报批评、消除不良影响、罚款、没收、责令停止营业、吊销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取消资格、责令限期清退或修复、责令赔偿、拘留等。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给予犯有违反失职行为或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行政处分有时也称为“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校察看、开除。25、学生伤害事故原因分析:(1)制度不严,管理不善;(2)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3)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4)体罚或者变相体罚;(5)安全保护措施不力;(6)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7)学生自尊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26、监护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的区别:(1)监护和教育保护的主体和对象不同。监护的主体为自然人,与监护人有劳动关系或者有救护关系的社会组织,被监护的对象则为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教育保护的主体则为国家和学校,其保护对象为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和成年学生。(2)监护和教育保护产生的根据不同。监护制度主要是以亲权和亲属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和身份关系为纽带,以民法为根据。教育保护则主要以学校与学生的教育关系为基础,以教育法为根据。(3)监护和教育保护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监护为私法范畴,监护人和监护职责可以依法转移,教育保护为公法范畴,国家、教育性质机关和学校都不能放弃、转让教育保护职责。(4)监护人和教育保护职责的产生方式不同。监护人产生有法定和指定两种方式,教育保护只有法定这一种方式。(5)监护和教育保护的内容不同。监护包括对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的监看和保护,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保护只是随附义务,一般限于对学生的人身健康的关照,并无代管学生财产、代理学生民事活动之法定内容。(6)监护和教育保护的手段不同。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享有实际上的惩戒权。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只能依法采取劝导、批评和行政处分的手段,禁止体罚。(7)监护和教育保护的责任不同。监护责任为无限责任,实行无过错原则,只要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监护人不论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责任,教育保护为有限责任,只有当学校教育管理有过错才承担相应责任。2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基本内容:关于学校责任范围的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 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 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 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 用办法 关于适用的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在中小学都适用。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伤害事故,参照处理关于学校责任的性质。学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教 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学校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 如果学校未履行规定的义务与职责,有过错的,造成了学生的伤害,需要承担相应责伍;如果学校己尽到相应义务,无 过错的,则无责任。关于伤害事故的类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非常复杂,分为四类:(1)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过错而 造成的事故(2)学生责任事故。 即由于学生本人或未成年 (3)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学生的监护人的过错造成的事故。(4)混合型责任事故。 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主要由学校进行处理,教育部门予 以指导,协助和调解。调解需由学校及学生家长双方共同提出申请。 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原则与经费的来源。(1)学校筹措(2)县级以上有条件 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等多种 形式依法筹措(3)鼓励学生、学校参加相应的保险。28、 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特征(1)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2)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3)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损害事故。29、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标准和依据 责任范围。(1)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 时间和窨范围人发生的伤害事故。 (2)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 的伤害事故。 (3)必须是人身损害事故。 责任标准:(1)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其标准就是学校是否履行了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育、管理和挂保护职责。若正确履行了,则学校就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学生自 杀或不满教师的正常批评而自杀、自伤行为均视为行为者对 其身体的自主处分,不为学校有过错,故学校不承担责任。(2)教师正确地履行了体育课教育职责,学生在体育课或 课外体育活动中出伤害,学校也不承担事故责任。但参加校运动会、比赛、训练中受伤,虽然学校没有损害赔偿责任, 但应参照工作事故的处理规定,负责受伤学生的治疗费用。 这是“雇主规则”。29、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资格,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作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并能要求与该项权利相对的义务承担者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责任,表现为义务承担者必须依法实施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权利和义务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是统一的,并相互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法律救济30、 教育法律救济?概念: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特征:权利受到伤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途径: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其他渠道,主要是机构内部或民间渠道。31、 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1)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3)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32、教师申诉制度?概念:是指教师的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特征: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33、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概念: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特征:受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受教育法保护的法定的申诉制度,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申诉制度。凡是受教育者认为学校、学校工作人员、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均可向学生申诉机构提起申诉。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具有法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本质,在于补救受教育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34、教育行政赔偿。概念: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的制度。特征: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35、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职务行为主体。职务行为主体是指执行国家职务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职务违法行为。职务违法行为是国家侵权责任中最根本的构成要件,它说明了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最根本原因。所谓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损害;包括对人身权和对财产权的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且损害是指直接损害,不包括间接损害。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责任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36、教育行政复议。概念: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判断其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予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特点: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严格的法律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教育行政复议机关对于相对人提出的复议申诉必须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或裁决。复议的程序:1、申请(提出复议十五日内,障碍消除十日内)2、受理,3、审理(十日内)4、决定(两个月内)5、执行(对于不服的十五日可起诉) 37、教育行政诉讼。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并于1990年10月1日生效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全面创建。概念: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权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特点:(1)主管恒定。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而不属于其他机关。(2)诉权专属。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只赋予相对人,而没有赋予行政机关以诉权。教育行政机关只有反诉权,没有上诉权。(3)标的确定。教育行政诉讼的标的是教育法律规定的具体教育行政行为,而非其他。(4)被告举证。在教育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5)不得调解。人民法院在审理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时,不得采取调解作为审理程序和结案方式。38、教育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 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向行政机关申请颁发许可证和 资格证书,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人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 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 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38、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范围仅限于侵犯人身权与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上,主要包括:(1)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与死亡的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2)侵犯财产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行为。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为。违法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其他行为。39、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教育法条文的联系与区别:(1)教育法是种概念,它的外延大于教育规范,教育法律规范是属概念,它的外延全包含在教育法概念的外延之中。 教育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教育法是行为规范的 “总和”(2)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各个具体的教育法文件中,除了大量的教育法律规范外,还有些关于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和有关概念等的规定和说明性文字,它们是非规范性的内容,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3)教育法律规范用教育法条文来表现,但教育法条文不一定是教育法律规范。有的教育法条文不包括规范,如专门界定有关概念的条文,就不包含规范。(4)教育法律文书是适用法律规范而使用的特殊法律文件。它们是适用法律规范的结果,而不是律规范本身。40.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纵向性的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横向性的法律关系一些教育法律法规颁布的时间:学位条例(1981 年1月1日颁布)是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它标志我国依法治教拉开了序幕教育法(1995年9月1日颁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申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2002 年 6 月 28 日颁布,2002 年 9 月 1 日生效。它是我国第一部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法规。五部教育单行法: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1986年4月12通过,86年7月1日施行,2006年6月29日修订,06年9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通过,1994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通过,1996年9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通过,2006年12月29修订,2007年6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通过,1999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1996年3月17通过,1996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4通过颁布,并于1990年10月1日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全面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5年8月28通过,2006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1999年4月29通过,1999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1994年5月12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